祝大富大貴──論布施捨和得

(圖:網上圖片)

新年祝願,離不開身體健康、龍馬精神、財源廣進、大富大貴一類對身心和物質生活的期許。中國人詞語義深,富和貴各有所指:富有、富裕與財富和物質有關,尊貴、高貴是社會地位和品格的象徵。所以古時「士農工商」以士為首,對讀書人的尊重比商人為重。當然現今市場對商業和財富的重視程度已與社會地位掛鈎,財富成為身份象徵,而對知識學養的重視有時被賺錢能力取代。然而,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可見聖賢對道德的重視更高於富貴!

佛教的財富觀對現時市場經濟所強調的競爭比拼有不同的看法。佛教見緣起、無常、苦、空、無我,了解貪取和分別心是世間種種煩惱的根源。修行人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己任,但在家的朋友要工作謀取生計,就自然會遇上競爭和協作的考慮。佛教深知所謂的「擁有」、「永遠」並非真正穩定不變(無常),所以強調在謀生過程中,身和心的培養,指出正命、正業等八正道的重要。

佛教認為財富不是靠你爭我奪、你贏我輸的零和遊戲而來,令不少人費解的是佛教認為布施是獲得財富的正確方法之一。布施又分有漏與無漏,而財布施不及無畏施,無畏施不及法布施。那為何要有捨才有得?難道要布施到身無分文才會富有?

佛教的布施不是以物換物的等價交易。當然有心人布施求福,善有善報是善因善果,但有求有應,有施者有受者,就是有形而有限。正如梁武帝建寺安僧,問達摩祖師有功德否?達摩祖師說無功德,因為功德與福德不一樣。正如功夫一樣,功德是內心修行的體現,而福德是果報,有生有滅。正如佛經中貧女施燈的故事:貧女難陀身無分文,將用來果腹的一文錢用來供燈,雖然買的是最粗糙、最少的油,但她懇切發願救度眾生。所以佛陀向目連尊者解釋,這一盞用至誠大願燃點的燈,燈明無盡!

佛教的布施不單只是布施的外在行為,更重要的是布施過程中慈悲喜捨的內心修行。一個慈悲喜捨的修行人自然有善緣,因為他的資糧都是以自利利他為本,他的成就就是大眾的共贏,所以大家都希望成為他的助緣,與他同心同德。要遇到貴人就要當别人的貴人,可能就是這個道理。相反一個自我中心的人自私自利,他的成就和利益是建基於他人的損失,所謂「踩住他人上位」,這種福德又如何能夠獲得大眾的護持?如何能夠穩固?

須彌山又名為寶山、妙高山、善積山。《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中解䆁:「須彌高且大,將喻法王身。七寶齊圍繞,六度次相鄰。四色成山相,慈悲作佛因。有形終不大,無相乃為真。」《金剛經》中論及佛身,「佛説非身,是名大身」,因爲有形的始終有限,要福德不可思量,就要如菩薩一樣無住相布施。正如數學1除0.5等於2,1除0.1等於10,1除0等於無限。實體經濟的生產有物質的局限,現在虛擬網絡世界的軟件下載無時空限制,所以蓋茨、朱克伯格能夠成為現今世界首富。法布施無形無相,盡虛空偏法界,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所以亦比有形相的財布施厲害,不可思量!

新一年祝大家福慧增長、有捨有得!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