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上「我」是否「真我」?

圖:Pixabay
圖:Pixabay

Clara是我們朋友圈中的網紅,她的Facebook常常得到很多點讚。

因為幾乎每天,她都有感悟,附上美照。諸如:「感恩每時每刻」、「溫暖的陽光、閃閃發亮的小草、鮮艷的花朶、走近小巷已經聞到的咖啡香,每一刻都令我感動」、「看著天上飄蕩的白雲,又感應到佛法的無邊」等等。

有一年未見,Clara突然找我,訴苦:「女兒嫌我囉嗦,多問幾句就說:『年輕人的想法,你不懂?」,甚麼事都不跟我討論了。你說,兒女不是一大負債?」

跟住又嫌她老公退休之後,忙著炒股票,不像從前,跟她一起到處旅行,關心她精神生活。之後又抱怨道場的人,知道她比較富裕,有項目就期待她供養…⋯

反正就是一大堆苦水,說到最後,眼泛淚光。

「人貴乎坦誠,妳有沒有真誠地跟他們交流過?」我於是這樣問她。

我沒有直接跟Clara討論佛法,反而引用了法國哲學家沙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向她解說。

一個人如果太著意「他人」的看法及評價,因此生活走入一種圈套,失去了生活的自覺及自由,便好像活在「他人的地獄」一般。而且,如果對自己不夠真誠,將自我的形象當成一種「他人」,為了維護這種特殊形象,也是一種地獄般的生活。

其實這跟《金剛經》的精華:「我相、人相、眾生相」的意義有點吻合,說到底,就是一種對自我的沉溺及愛好,因此帶來痛苦。

「我還以為自己每天在弘揚佛法,感覺良好,殊不知每天都在加強自己的我執,真的要好好重新思索啊。」

Clara也是一個慧根的人,很快就作出檢討。

之後,我在Clara的社交媒體,發覺她改變了論調,會把生活的難題,家庭困擾、難過感覺,認知疑難,坦誠分享出來。

我因此相信,此刻的Clara,應該比之前快樂多了。

延伸閱讀
學佛是否一件孤獨的事?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a%a5%e6%88%90%e8%bc%9d/" title="Posts by 麥成輝"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麥成輝</a>

資深出版人,20多年前開始探索人生究竟。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