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難

(圖:Pixabay)

這個學期有幸在中國文化系擔任助教,協助同學到社區中心向家長講授一些中國傳統經典,例如:《弟子規》、《三字經》、《增廣賢文》等等。不少家長都十分享受這次學習的過程。然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一位家長的心聲,她說:「中國文化真得太好了,孔子、孟子這些古人的智慧真是好好,不過聽起來很容易、很簡單,但好難做到啊!」相信很多人都有同一樣的疑問,「知易行難」這四個字一點也不陌生。到底為甚麼道理如此顯淺,卻很難做到或做得好呢?這可能是一個很深的哲學問題,筆者也深思了一段時間,以下從三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如果道理真的如此簡單,那麼做不做到則變成「選擇」的問題。譬如:保持均衡飲食可助健康生活。既然道理如此淺白,那麼能否做到就是個人是否願意選擇少油、少糖、少煎炸的進食習慣了。又譬如佛陀在《觀無量壽佛經》教導我們要「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在家中遇到又大又會飛的蟑螂,你會否選擇「慈心不殺」?我們是否願意犠牲假日的休息時間去做義工?面對他人譏諷或刁難的時候,我們又是否願意選擇原諒、寬恕、慈悲他人?人類作為地球上高級生命體、萬物之靈,我們與動物、植物最大的分別就是理性的思維和判斷力,人有相當大的自由去選擇和決定做與不做,但動、植物就不能夠了。所以,知易是否「行難」視乎個人的意願和「選擇」。

那麼,為甚麼仍然有不少的人認為很難作出這個「選擇」呢?例如:吸煙人士可能都清楚、知道吸煙危害健康,但是他們仍然無法做出「戒煙」的選擇,反被自己內心的欲望控制,無法輕易戒除。正如上述所言,人在很大程度上有自由去選擇,但不是完全自由,因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雖是高級生命體,但也只是因緣和合而生。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甚至做一個「念頭」都離不開因緣法。故此,佛陀說「非一、非常、非主宰」。舉例:如果你有畏高症,那麼玩「跳樓機」的時候,你是不可能「選擇」不害怕的,因為你清楚明白一瞬間將會從三十層樓的高度垂直下墜。正因如此,我們沒有完全主宰自己的能力。但我們仍可以選擇不玩任何高空機動遊戲的。回到正題,一旦因緣和合染上煙癮或網癮,我們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透過主宰自己的情感和意欲,馬上把它戒除和消滅的。但是這些成癮的現象,既然是因緣所生,那麼必定有「有為法之四相」——生、住、異、滅。換言之,這個壞習慣一旦「成」癮,就會「住」和「異」,最終壞「滅」而消散。你能夠知道這些陋習是不好的、是危害身體的,已經是具備了「正見」。八正道中「正見」最重要,因為你懂得辨別事情的是非對錯。換言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加速其變異而導致壞滅的出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和決心。

我們雖然明白佛陀所講的法,但我們未必有絕對的信心。譬如:佛陀在《十善業道經》中教導我們不要說虛妄不實之言語,若能如此必得八種天所讚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道理如此簡單,但我們能否對佛陀有絕對的信心呢?很多時候,我們不免會想如此誠實會不會處處吃虧呢?又例如:我們是否真誠地相信「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極樂』」呢?還是你只把佛教當成一種哲學思想而對佛陀所講的六道輪迴等等毫不相信呢?所以,信心非常重要。回到上題,面對煙癮、網癮、賭癮等等諸陋習,你要對緣起有信心,知道這些陋習本質是空的,只要條件改變,這些陋習就會漸漸轉化。例如:常常反問自己為甚麼要戒煙?想一下戒煙能夠得到甚麼?自己是否對醫學文獻有信心?如何去戒,逐日減少還是從數量上減少?把戒煙換成其他主語同樣也可以,例如:為甚麼要戒凍飲?想一下戒酒癮能夠得到甚麼呢?諸如此類。

有了「正見」和「信心」,剩下的就是「決心」,行為上的直接表現。有些人一旦下定決心就有誓不回頭之勢,如射箭之勢,一擊而中。但更多的人會搖擺不定,途中或會放棄,這時「決心」就會被動搖,所以,有良師益友是很重要的。把你想戒除的計劃告訴你身邊的人或好朋友,讓他們來支持和鼓勵你。或者找一個有需要的人,互相幫助、互相勉勵也是相當不錯的。筆者以前的坐姿很有問題,引致肩頸非常痠痛,尤其是拚命打論文的日子,幸好有同學提點,否則就很難時常覺察到自己坐姿的問題。所以,當我們忙的時候,確實有時會醒不起或忘記了要戒除陋習的決心,良師益友相當重要。

聽聞佛法,知道正見,懂得緣起已是十分難得和稀有之事,希望各位不要再停留在「知易行難」的階段,要對佛陀之教有信心,對自己下決心,有良師益友的陪伴定會有新的改變和結果。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