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目犍連尊者既能降伏龍王,又何以死於幾名盜匪手中?——經典中一位遭遇不測的神通大師

早期佛教並不重視超自然現象。不過,在巴利文的經典裏,卻經常提及佛陀及阿羅漢弟子示現神通的事蹟。佛弟子中被譽為「神通第一」的是目犍連尊者,經典中亦記載其他擁有廣大神通的著名弟子,但他們通常只專精於一、兩種神通。譬如擁有天眼通的阿那律比丘和奢拘梨比丘尼,善於變現各種形象的周利槃陀伽尊者⋯⋯

在《清淨道論》中記載,某次,佛陀帶領五百比丘,去拜訪忉利天,他們從難陀優波難陀的住處上空經過,因而觸怒了龍王,龍王想要報復,於是張開頭冠,盤繞著整座須彌山,企圖令整個世界變成黑暗。目犍連尊者見狀,先將自己變成一條大龍王,與難陀優波難陀展開一場激鬥,然後化為龍的天敵——大鵬金翅鳥。結果優波難陀不得不投降。但何以如此神通廣大的尊者,卻會死於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嘍囉手中呢?

口吐鮮血的懷疑論者

上一篇提及優波提舍與拘律陀為了探索生命的實相,於是告別了家人,卸下了身份、地位象徵的「梵線」,披上橘色的袍衣,剃去髮鬚,到四方遊歷參訪。

古時的北印度到處充斥著人生教練及心靈導師,譬如有道德否定論者、宿命論者、唯物論者等。不過,優波提舍及拘律陀認為,這些形上學主張過於空洞,因此對它們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住在王舍城的一個名叫「刪闍耶」的外道,他是一位懷疑論者。

刪闍那並不像其他宗教師那樣,對一些特定的議題有獨特的見解,譬如說人死後,會否以靈魂的形式存在?我們現世的好壞行為,能否構成來世的善惡果報?古印度的思想家對於這些議題不外乎四種觀點:肯定、否定、部分肯定部分否定、既不肯定亦不否定。不過,刪闍耶並不接受這四種解見,他認為我們不應去探討這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在經驗上都無法被驗證。

當然優波提舍和拘律陀認為,刪闍耶的主張只是一種遁辭,並不能揭示生命的實相,只是礙於尚未找到更好的老師,以及被他那種跳脫教條主義的態度、敏銳的思辨力所吸引。然而,不多久,優波提舍及拘律陀已明白,刪闍耶既無法提供他們想要追求的東西,亦沒法解答他們對生命的困惑。

有一天優婆提舍在王舍城中,看見一位比丘,比丘的舉止令他深受感動,於是立即上前向他請教。這位比丘名為「阿說示」,當優婆提舍解釋他老師的教法時,他謙稱自己只是個初學佛者,無法詳細解釋老師所教導的,只能簡短地轉述教法的要義。阿說示於是誦出一首後來傳唱千古的偈頌:「諸法從因生,如來說其因;彼亦從因滅,此大沙門說[1]。」

當阿說示比丘說完這偈頌時,優婆提舍心中隨即生起清淨無染的法見[2]——「凡有生,必有滅。」優婆提舍回到住處,將這經歷告訴了拘律陀。拘律陀聽完後,兩人決定到竹林精舍向佛陀當面請益。

臨行前,他們去找刪闍耶,告訴他已找到離苦之道,並邀請他一起去找佛陀,過清淨的比丘生活。不過,刪闍耶不單拒絕他們的邀請,甚至還利誘他們,說:「你們只要留下來,就能名利雙收。」優婆提舍和拘律陀當然不為所動,並堅決去追隨佛陀。刪闍耶聽後,既悲傷又失望,於是口吐鮮血。

克服睡意的終極法,竟是睡覺?

優婆提舍和拘律陀帶領著二百五十名同行沙門,來到竹林精舍,他們頂禮佛陀的雙足,然後請求佛陀允許他們出家並受具足戒。佛陀聽後欣然應允,說:「善來,比丘!法已善說,現在就修習梵行,以止息苦吧!」從此以後,經典便稱優婆提舍為「舍利弗」;而稱拘律陀為「摩訶目犍連」。

出家後的舍利弗留在王舍城附近的「野豬窟」洞穴禪修,除了走到王舍城托缽,他亦時常前往精舍聽聞佛陀開示。聽完佛陀的教導後,舍利弗便會反覆思惟法義,亦能有系統地洞見諸法的本質。他不斷練習,經過十四天的時間,根除了諸漏,證得阿羅漢果。

目犍連則到摩揭陀國伽羅瓦拉子村附近的森林裏修習禪定。雖然尊者熱衷於禪修及經行,但他的意志時常敵不過他的睡意。加上酷熱的天氣,以及長年過著行腳生活,令目犍連尊者的身體累垮了。

遠在王舍城的佛陀以天眼照見目犍連的難處,並以神通力變現在他的面前,教導目犍連一連串在禪修時如何克服昏眠的方法[3]。首先,是不要去留意「造成瞌睡或瞌睡前的想法」。如果這個方法用不上,可以思想一些「能激勵自己的想法,或反思佛法的殊勝」。

如果這兩種方法都無效,就應活動自己的身體。譬如捏一捏耳朵、搖動身體,或伸展四肢以令自己的氣血循環。使用了這種方法都無法消除睡意的話,可以嘗試「在心中生起光明相」,令自己的心中充滿光亮。倘若嘗試過這些方法,卻無法去除昏沉睡意的話,就應該起來經行並保持正念。最後,佛陀說,如果再不行,乾脆就躺平休息,待精神恢復,就必須起來繼續修習禪定。

目犍連尊者親受佛陀密集的指導後,內心產生巨大的轉化,時間與空間全都粉碎,於七天之內,證得了阿羅漢果。

禪定是獲得神通的必要條件

雖然舍利弗和目犍連尊者都是「俱解脫」的阿羅漢——定、慧皆圓滿的解脫者,但舍利弗主要重在智慧,而目犍連則重在禪定的「心解脫」,能充分了解心的運作,並以定力斷除「所有殘餘的煩惱與束縛」。

禪定是獲得神通的必要條件,因為行者可透過禪定打通氣脈,使意識的色調與清晰度產生變化,繼而令行者獲得神通。經中指出修習「四神足[4]」,可產生禪定,成就神通。目犍連尊者是最勤於修習四神足的比丘,故此佛陀稱他是諸弟子中「神通第一」,即使連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蓮華色比丘尼,也比不上他。

既然目犍連尊者是佛陀親自蓋章的神通第一,何以他會死於幾名盜匪的手中呢?原來,在尊者入滅之前,惡魔已預示他即將死亡。

裸行外道動殺機

有一晚,目犍連尊者在森林裏經行,魔羅乘機溜進他的體內,並鑽進他的內臟。尊者察察到腹部「突然間像一袋豆子那麼重」,於是坐下來檢視,發現惡魔藏在他的肚子裏,他平靜地叫魔羅離開他的體內。

魔羅驚覺這麼迅速便被尊者發現,於是不得不從尊者的口中跳出,然後站在尊者面前。尊者告訴魔羅,他早已知道他,因為他們之間的業緣,是既「古老且深遠」。自從尊者與魔羅「相遇」後,他便知道自己的「末日」已近。

大家都知道佛陀是位善巧的導師,他能引領無數的人進入解脫門,使得摩揭陀國的許多民眾歸投佛門。裸行外道對此深感不滿,並將矛頭直指目犍連尊者,認為那是因為目犍連的神通,而令他們的信眾皈依佛教。由於內心的怨恨、嫉妒,這些外道對目犍連尊者生起了殺念。

不過,這些裸形外道不敢親自動手,想借助他人之手殺害尊者,於是募集了一千個金幣,然後僱用了一幫匪徒,去殺害目犍連的性命。

某天,當尊者獨自在王舍城外的仙人山黑石窟的森林茅蓬中禪修後,他看見那幫匪徒來找他時,便知道他們的目的,於是運用神通從鎖匙洞中離開。匪徒到達後,發覺茅蓬中空無一人,不見尊者的蹤影。其實,尊者之所以要逃避匪徒,不是因為他害怕死亡,而是為了免除這幫匪徒因犯下殺業,而墮入無間地獄受無量苦報。

可是這幫亡命匪徒見錢眼開,為了金幣而矇昧因果,隔月又再找來殺害尊者。可惜,這次目犍連尊者因「突然失去主宰身體的神通」,而慘遭這班匪徒的毒手。尊者何以會有這種突然的改變呢?

這其實是源自於遙遠的過去世所造的惡業——萌生殺害父母的心,雖然在最後一刻能夠懸崖勒馬,但那樣的心念已令他墮入地獄受苦。那次的業報尚未了結,殘餘的業力突然成熟,令他忽然失卻神通。

匪徒衝入茅蓬中,殺害了尊者,然後將尊者的遺體拋進灌木叢中。不過,目犍連尊者的心力和身體非常強大,當他恢復意識後,便運用神通,來到佛陀跟前,向佛陀表示他即將入滅,然後向佛陀頂禮,回到黑石窟,進入無餘涅槃。

或許有些人會以為神通是萬能的,有了神通,便能夠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然而,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神通並不是萬能的,也非究竟的。在凡聖的神通之中,以佛陀的神通最為圓滿,不過佛陀依然有三種辦不到的事:不能度無緣眾生;不能令眾生界空;不能滅眾生定業。(二之二)

延伸閱讀

目犍連尊者的神通教化──百喻人間之二十五

參考資料

向智長老,何慕斯.海克著;菩提比丘編;賴隆彥譯(2011):《佛法大將舍利弗.神通大師目犍連》,台北市,橡樹林文化出版。

聖嚴法師:〈佛教對神通、異能看法如何?〉,《學佛群疑》,法鼓文化。

聖嚴法師:〈神通的境界與功用〉,《學佛知津》,法鼓文化。

星雲大師:〈十大比丘弟子:神通第一目犍連〉,《釋迦牟尼佛傳》,佛光文化。


[1] 這偈頌有不同版本。

[2] 當優婆提舍聽到前面兩句時,即證入聖者之流;聽到後面兩句,即證入初果。

[3] 佛陀教導的方法還包括對治貪著、對治掉舉、克服五蓋等,但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舉出其中一種。

[4] 基於四種心理要素而產生禪定、成就神通,這四種心理要素分別是:欲、勤、心、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