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空戰士觀後感

本來我是不喜歡看打打殺殺的戲,但有德之士兼好朋友極力推薦,我自己一個人也就帶著3D眼鏡入場觀看《異空戰士》(Edge of Tomorrow)。

主角Cage(Tom Cruise飾演)本是一個不懂打仗,靠嘴巴、宣傳等技倆爬上位的渾球,被逼上戰場,沒幾分鐘就被殺了。但是他臨死的時候殺了一只較高級的外星怪物,它藍色的血能把時間逆轉一天,他染上了它的血,也就被賦予了這種重複設定時間的超能力。他每次一死,就是來到被逼上戰場新兵報到的那一刻。

這個故事的主旨跟1993年的一齣西片《偷天情緣》(Groundhog Day)一樣:人有些一定要學懂的功課,如果未學懂,情景就會不斷重複,直至你能學懂為止。Cage於是由不懂穿鐵甲戰衣的菜鳥,一次又一次地死去、學習、再死去,到終於能掌握打外星人的戰鬥力,反應敏捷,視死如歸。幫助訓練他的強悍女中士也曾染過能逆轉時空的藍血,遇到他在受訓時受重傷,寧願一次又一次的槍殺他,好讓他有良好的軀體繼續學習。

這個過程真是艱辛,卻又很好笑。

人生,有多少次執著自我,冥頑不靈,於是一次又一次吃虧,吃同樣的虧; 一次又一次犯錯,犯相似的錯。自欺、逃避與拖延,延緩了真誠面對自己的機會。這是自我的執著在運作,誤以為有一個自我要保護,自己的面子要維持。死了不知多少遍了,仍未願醒?只好繼續。我自己轉一次工,就似是受一次輪迴,根本上是自己的心造成的,一顆死性不改的心,一個死性不改的人。痛夠了,受夠了,真想改變了,於是學習覺察。敢於自嘲了,不怕自我每次小小的死亡了,於是越來越放開,越來越快樂。這過程必須經歷自我多次的小型死亡,才可以放下舊的不再合適的習慣,被新的更貼近真理的習慣取締。

生命中遇過一位偉大的導師──張俞壽韶女士,她常邀請人「冒新的險,行新的路」。許多許多參加過她主領的家庭重塑營的朋友,終於明白自己一直以來都背了很重的重擔;或愁苦地討好,或忿懣地指摘,總之要嚐到熟悉的痛苦才夠舒服似的。而新的路,就是愛真理、愛自己、信任自己、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去她的成長營,就像經歷多生多世似的。每一次都有放下與轉化。

清朝劉蓉寫過一篇《習慣說》,說他少時讀書的書房地上有個洞。他愛在書房中繞圈子踱步思考。初時踏到洞,絆到腳,吃一驚。習慣了,就如履平地。父親看到,說他不能管好自己的書房,那也不用管天下了,命僮僕把洞填平。之後劉蓉反而不慣,每走到那兒,似踢到小山丘,非常不慣。要經歷更長的時間,心才回復平靜。他指出習慣的影響力驚人,要人小心謹慎。

Cage原來慣了逃避,習慣拉關係、恐嚇、拖延、玩辦公室政治,根本只是一個懦夫。起初的一、兩次死亡,他採取否定的心態,用盡慣常的技倆,只想避免事情發生,但原來是不行的。漸漸,他接受心中有這麼的一個個洞存在,放下了舊時的模式。為求生存,每天都學會一些新的技巧、嘗試不同的出路,再沒有放棄過。儘管天天面對相同的處境,但每一天的他都在進化,變得越來越強大、勇敢、敏捷。

雖是戰爭片,電影中有幾幕頗有禪味。女主角在滿天飛刀的模擬格鬥場中靜靜地練習難度極高的掌上壓:手臂肌肉賁起,腳也離地,整個人成一直線;紛亂中的寧定,予人一股凝聚的氛圍。這也暗示了她性格冷靜,實事求事,能在戰爭中一直堅持勇敢作戰。Cage起初要走近她,幾乎被快速飛過的扇葉割開。但是他漸漸熟練,由害怕、嘗試面對,漸漸變得熟練,甚至磨出一股狠勁,主動重鎚進擊。這不是修行是甚麼?人,不也都是不斷摸索的偉大戰士麼?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每一段感情、每一份工作,春去秋來,生生世世,不都是一次又一次經歷執著或放下麼?這齣電影的安慰或恐嚇是:不要緊,今次倒下了嗎?起來,繼續。

我很喜歡一個鏡頭。Cage起初熟習了外星敵人進攻的情節,多次拯救身邊的戰友。可是,到了一個地步,他弄清楚問題的核心了,就不再救他們,而是奮力向著問題的核心前進。各人有各人的命運,有時幫人不過是為滿足自己,令自己好過,對於自身或他人的進化,毫無幫助,有時反而有礙。戰爭的關鍵是對付到外星人的腦袋──奧米茄。只要打倒這個「大佬」,他旗下大大小小的嘍囉自然會消滅。很明顯,這是「自我」,它旗下的是貪和嗔。就像另一套經典的電影系列《廿二世紀殺人網絡》 (Matrix)中的母體,旗下有祕密警察和自我複製程式史密夫。所以Cage和Leo一樣,最後要深入敵人腹地「打大佬」,其實暗喻深入自己內在,關掉總掣。那可憐的奧米茄,原來勞師動眾侵略地球是為了讓Cage可以進化,眼巴巴地看著他深入自己地盤,把自己幹掉。Cage也從懼怕、逃避死亡,成長到接受並好好運用死亡,自我變得越來越小。

Cage愛上了女主角。開始是嘗試保護愛人的性命,只想偷生。放手的功課,不是容易學的。他重複又重複地看著心愛的她在眼前死去,想盡辦法也無法挽回。漸漸,他明白這樣只是在延長愛人受苦,真正解脫苦難的方法是要靠自己孤獨上路。終於,決定性的一天來了。他預備好了,不再執著,而是同意讓對方死去。一個人怎能做到同意心愛的人死去呢?根據家庭系統排列創始人海寧格(Bert Hellinger)的觀點,首先要謙遜地與道同行,承認自己在偉大的勢能面前其實相當渺小。命運是大的,自己是小的,只能恭敬馴服。於是人才能有一種超脫的智慧,同意讓對方死去,不再操控。因知道不久之後,自己也會同樣死去。死亡才是常態。Cage有了這個領悟,日子就終於不再重複上演相同的情節,而是可以迎接新的一天,能面對面與奧米茄決戰。能勇敢地馴服與捨棄,才可以帶來真正的拯救。例如耶穌。

其實每天的進化,就是一次又一次地邁向捨棄。然而首先要學會接受,全然地接受自己,如實地看著自己,然後以慈心接納之,轉化才可以發生。否則只會是借表面的修行,逃避面對真實的性格問題。塔拉.布萊克(Tara Brach)的《全然接受這樣的我》(Radical Acceptance:Embracing Your Life With the Heart of a Buddha)是一本人生的說明書,書中有很實際的指引。 Cage起初就是欠缺一本好的說明書,手錶儀器的說明胡亂地按成了日文,於是瞬間就被殲滅。閱讀是經歷多次人生的捷徑,可以很快掌握別人苦思廿年的方向。塔拉用了她半生學道的經驗寫成此書,真真是一本好書,是給在人生旅程中勇敢探索自己內心的人的心靈地圖。此書不易看,看到錐心處,簡直有點兒看不下去,怕要如此赤裸裸地面對自己不足的地方。但好的同修就是會像一面鏡子讓你看清楚自己的弱點,不由得你繼續自憐或自欺。像女主角一槍又一槍的把 Cage打死,好叫他第二天能在格鬥術中有所進步。遇到能對你殘忍但真誠的好同修,你又肯聽,這真是上等福氣。我十分幸福,在工作間,在朋友中,都有非常好的同修。只要自己肯聽,「直諒士,漸相親」、「德日進,過日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早已習慣和追求真理的人同行。

我也有另一個習慣,就是不時更改習慣。例如慢一些、食生、執屋、靜一些、早點睡、少做筆記、少罵人、多點欣賞、少點要人欣賞、不那麼誇張、不那麼容易討好人、多點打瞌睡、勤一點探望老人家、多聽人講、少些為自己辯解、寫書法、做小手工、少點兒幫人⋯⋯並且獨個兒去看一場打打殺殺的電影。

怎料大德好友竟說看戲的重點是看Tom Cruise好「靚仔」好有型,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他就是這麼單純。也許我也是時候改變太認真嚴肅、太煞有介事的習慣了。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