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說
日本的真言宗[1],屬於佛教的密教宗派,其開宗祖師為弘法大師空海(773-835)。由於空海是以平安京(位於現在京都市的市中心區域)的東寺,作為真言宗傳教的根據地,故真言宗又稱「東寺密教」,略稱「東密」[2]。
在真言宗裏為數眾多的真言、咒、陀羅尼[3]之中,光明真言被視為是密教教主大日如來(毘盧遮那佛)之真言、一切諸佛菩薩之總咒,因而真言宗信徒特別重視。到了鎌倉時代,由於明惠上人高弁(1173-1232)積極宣揚光明真言與「土砂加持」[4]信仰所具有的滅罪生善、往生淨土等功德,這使到光明真言變得普及並開始在民眾之間流行起來。現時,在真言宗舉行的各種法會儀式,乃至僧俗每日定時於佛前讀經、禮拜的勤行課誦等,於各類大小場合之中,都能夠聽到念誦光明真言的聲音。
在真言宗的角度來看,真言陀羅尼門是佛說的眾多法門之中,最為殊勝的一種,猶如醍醐[5],這是因為真言陀羅尼門不但能夠迅速銷滅有情各種惡業重罪,同時亦能夠令修行者徹底悟入諸法實相,速證涅槃的安穩快樂。[6]持誦光明真言就是修持真言陀羅尼門,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恰當地持誦光明真言,我們也可以滅除過去所造的各種惡業罪障,乃至體證諸法實相,解脫生死,證得涅槃的安穩快樂。
光明真言的具體內容是甚麼?持誦光明真言有何功德利益?光明真言與解脫生死的關係是怎樣的?應該如何持誦光明真言?為了釐清上述問題,本文將會從三方面對光明真言作出分析:一、光明真言的內容構成,二、光明真言的功能作用,三、光明真言的操作方法。
在繼續閱讀之前,請讀者先聽一聽真言宗豊山派金剛院版本的光明真言,以作參考,也請留意影片中的悉曇梵字。
第一章:光明真言的內容構成
1. 經典出處
光明真言,全稱「不空大灌頂光真言」,略稱「光言」,其依據的主要經典有菩提流志(562-727)[7]譯的《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下稱《不空羂索經》)三十卷中的第二十八卷〈灌頂真言成就品第六十八〉、不空(705-774)譯的《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下稱《灌頂光真言》。奈良國立博物館收藏了此經寫於平安時代晚期的寫本,讀者可參閱此連結)一卷,以及相傳是不空譯的《毘盧遮那佛說金剛頂經光明真言儀軌》(下稱《光明真言儀軌》)。其中,《灌頂光真言》與《不空羂索經》第二十八卷為同本;至於《光明真言儀軌》,有人(如淨嚴[8])懷疑此書是假託不空之名的偽作,亦有人(如亮汰[9])對此書予以重視。
2. 梵字、漢字音譯、羅馬拼音及字面意義
光明真言共二十三個悉曇梵字(見上文的影片連結),漢字音譯共二十七個。茲把漢字音譯[10]及梵字的羅馬拼音列出如下:(漢字旁的括號內寫有二合,是指要把括號前的兩個漢字合起來發音。)
1.唵(oṃ)
2.阿(a)3.謨(mo)4.伽(gha)
5.尾(vai)6.嚧(ro)7.左(ca)8.曩(na)
9.摩(ma)10.賀(hā)11.母(mu)12.捺囉(二合)(dra)
13.麼(ma)14.抳(ṇi)15.鉢(pa)16.納麼(二合)(dma)
17.入嚩(二合)(jva)18.攞(la)
19.鉢囉(二合)(pra)20.韈[11](va)21.哆(rtta[12])22.野(ya)
23.吽(hūṃ)
綜合整句光明真言的漢字音譯、梵文羅馬拼音及其字面意義如下:
此外,若據《光明真言儀軌》,光明真言在句尾還有「發吒娑婆訶」這五個字。
雖然光明真言的梵語有其字面上的意義,但在佛典中卻不直接把它翻譯出來,而是保留其原音與梵字字形,這是因為真言、咒、陀羅尼等被認為是一種秘密語,它們微妙深隱,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故不應作義譯。而且,由於真言、咒、陀羅尼等中的一字一句都含藏著無量意義,故不應任擇其中一種意義而作翻譯,以免失去其他眾多的含義,正如空海在《梵字悉曇字母并釋義》(簡稱《悉曇字母釋》〔參考奈良國立博物館〕)中所說:「梵字梵語於一字聲含無量義,改曰唐言,但得片玉,三隅則闕[15]。」
3. 字義與句義
字義是指每一個梵字所詮表的義理;句義則是把梵字組合而成的語句,逐句闡釋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大乘經典與密教經典對字義的解釋,主要有兩大系統,第一種是出自《方廣大莊嚴經》、《大般涅槃經》等經,按梵文字母「a」、「ā」、「i」、「ī」等順序排列的五十字門。第二種是常見於「般若」和「華嚴」類經典,梵文字母不是按順序,而是有其獨特排序方式,如「a」、「ra」、「pa」、「ca」等的四十二字門。而密教所傳對梵字字義的解釋,屬於五十字門一類,主要依據《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以及《大日經》卷二〈具緣品〉、卷五〈布字品〉及卷六〈百字成就持誦品〉等經典。
至於專門解釋光明真言字義與句義的著作,則有高弁的《光明真言句義釋》、道範[16]的《光明真言四重釋》、淨嚴的《光明真言字義釋》、權田雷斧[17]的《光明真言句義字義釋》等等。
現在為大家略述一下光明真言的句義:[18]
「唵」是歸命義、三身義、供養義。光明真言的第一句指歸命供養法、報、應三身如來。
「阿謨伽」是不空義、無間義。此句表示大日如來遍於一切的性質。大日如來之身周遍法界,無有隙間,一塵一法無不是法身大日如來的顯現。
「尾嚧左曩」是除暗遍明義。此句表示大日如來的五智[19]光明具有照遍法界,滅除一切無明罪暗的作用。在五智光明之中,又分有金剛部、蓮花部、佛部(分別表示佛的大智、大悲及大定)這三部光明;這三部光明能夠照破一切無明妄想之暗,讓無明妄想歸於空寂;這三部光明亦是「阿」字所代表的即空、即有、即不生這三種德性。
此外,「尾」字是最高顯之義,「嚧左曩」是廣眼之義,「尾嚧左曩」表示法身大日如來的慧眼是最高顯的,能夠觀見整個法界,貫通三世,證知一切法。以此之故,大日如來的另一個漢譯名稱即為「最高顯廣眼藏如來」。
「摩賀母捺囉」是大印義。「摩賀」即「大」,指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母捺囉」即「印」,指印契;印契是指用作識別某一事物的符號、圖像或象徵物,同時也有「給予真實不虛的證明」之意。此句表示大日如來的印契。在真言宗裏,一般是以代表地、水、火、風、空這五大元素的五輪之標示,次第堆積成塔形——這稱為「五輪塔」——來象徵大日如來法身之形相。
大日如來以此五輪塔為印契,從地輪放出黃色光明,照耀地獄道,令極寒極熱之地冷暖調和,變成清涼之地,解除此道眾生所受的各種極大痛苦;從水輪放出白色光明,照耀餓鬼道,令此道眾生充滿法喜禪悅之味,使其得以脫離飢渴焰燒之苦;從火輪放出赤色光明,照耀畜生道,令此道眾生停止互相殘害之心,並得以破除癡暗的業果;從風輪放出黑色光明,照耀人道,令此道眾生八苦消滅,證得涅槃;從空輪放出青色光明,照耀天道,令此道眾生厭離色、聲、香、味、觸等五種美妙的感官之欲,驚覺他們發起菩提心。這五色光明,即是大日如來印契之作用。此外,「印」又可從「印可決定」、「印現」等角度來作出不同的釋義。
「麼抳」是無垢義。此句表示大日如來的本有淨菩提心。大日如來本有的淨菩提心本性清淨,猶如如意寶珠,具有解脫三種妄執(我執、法執、障中道之無明)垢穢不淨的功能;亦具足世、出世間無量功德法財,能隨順眾生意願而施與利益。由此句真言的加持力,能令眾生發起菩提心,消滅慳貪罪障,滿足福德、智慧二種菩薩資糧。
「鉢納麼」是蓮花義。此句表示大日如來的干栗馱(hṛd)心。在真言密教中,干栗馱心具有「肉團心」(即心臟)與「真實之心性」這兩重意義。吾人之肉團心,其狀如蓮花合而未敷,以筋脈分之而為八分,當修行者在此處修習瑜伽觀想而得成就時,則開敷為八葉蓮花之形象,即與大日如來之心等同。蓮花又表示本性清淨之理,無論是諸佛或是眾生,都是本性清淨,同等一如,並沒有自他彼此之阻隔。由此句真言的加持力,吾人眾生本性清淨的心中蓮花得以開敷,無始以來的瞋恚惡業得以消滅,具足大慈大悲,為諸佛所護念、諸天所崇敬。
「入嚩攞」是光明義。此句表示大日如來的質多(citta)心。質多心是指能夠緣慮事物的慮知心,在真言密教中,多以月輪來表示。大日如來五智圓明之月輪所放出的光明,周遍法界,無有邊際,或放百道光明,以授予眾生百種智慧法門;或放四十八道光明,照耀六道眾生的八葉心蓮使其開敷;或放十二道光明,照破讓有情生死流轉的十二因緣。此月輪光明,人人本自具足,只因各人無明覆雲之厚薄不同,而使其明昧有別。依憑此句真言的加持力,能消滅愚癡之煩惱罪障,證得大日如來的法性法身。
「鉢囉韈哆野」是轉易義。此句是大日如來為一切眾生授與光明灌頂時的真言。光明灌頂是真言密教五種灌頂之一,指諸佛如來放出五智光明加持修行者,照耀灌溉修行者的身心。[20]由此句真言的加持力,能轉易貪瞋癡三毒煩惱業障,證得諸佛如來大定、大悲、大智的功德;又能轉易凡夫有漏雜染之身,證得自在通融的涅槃法身。
「吽」是摧破義、能滿願義。此句有摧破無明妄執等魔軍,及能滿足無上菩提願的意思。又「吽」字是光明真言之種子,亦是淨菩提心之種子,以光明真言所有的功德,皆是從淨菩提心生出與顯現。由此「吽」字的加持力,能滿足世、出世間所有功德,又能摧破貪瞋癡等三毒煩惱,並銷滅由三毒煩惱所引起的各種有漏業行與苦果。
若根據上文釋義,勉強地將光明真言的句義以一句簡單的話作出概括式的總結,大致如下:
歸命供養三身如來,以周遍法界光明、大印契、如意寶珠、蓮花、光明,加持轉易苦身,為一切眾生光明灌頂,摧破三毒煩惱,能滿足一切意願!
除此之外,對於光明真言的句義還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例如「阿謨伽尾嚧左曩」代表大日如來、法界體性智;「摩賀母捺囉」代表阿閦佛、大圓鏡智;「麼抳」代表寶生佛、平等性智;「鉢納麼」代表阿彌陀佛、妙觀察智;「入嚩攞」代表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在真言宗的角度,此五佛代表三世十方一切諸佛,五智是代表諸佛圓滿無缺的智慧。又「阿謨伽」表示法身如來;「尾嚧左曩」表示報身如來;「摩賀母捺囉」表示應身如來;「麼抳」、「鉢納麼」、「入嚩攞」分別表示佛的大定、大悲與大智。以上列舉的句義解釋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釋義未能在此一一盡錄。
字義的情況也是如此,光明真言的每一個字也含有多種不同的意義。例如「阿」字是諸法本不生義,由此可以衍生出遮情、表德這兩種意義[21],不生、空、有這三種意義[22],平等、無分別、無生死、本不生、無始、無住、無量、無我、無為、無闇等十種意義[23],乃至一百種意義[24]、無量意義。相反,由無量意義、一百種意義、十種意義、三種意義、兩種意義,亦可歸攝為一個「阿」字。其餘的字也是如此,由一字可衍生出無量義,也可以由無量義歸攝為一字。
悉曇文字的字體結構是一種巧妙的設計,觀看者可以透過觀察一個主要字形及附加在其上、下、左、右的各種點劃符號,而解讀出多種不同的意義。由於這個原因,若以悉曇文字作為修習瑜伽(止觀)時的觀察對象,將會為修行者帶來很大的方便。(詳見後文。)
光明真言句義與字義的內容頗為繁複,由於當中涉及眾多佛法義理,而且牽涉到很多密教哲學中特有的概念、專門術語及悉曇梵字的解析方式,因此實在難以在此逐一詳細說明,讀者如欲進一步了解,可參閱《光明真言句義字義釋》等書。
4. 稱為「光明真言」的四個理由
在《光明真言儀軌》中,提到「光明真言」這稱謂的由來,經文如下:
(一)三世三劫一切諸佛由誦持此真言咒力速得成正覺,此神咒是百億無數諸佛如來母,百億無數菩薩聖眾母,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依此名光明真言。
(二)此釋迦如來常恒恭敬禮拜,昔修忍辱仙人行間,常誦此真言咒,此時從頂出現百千光明,照曜三千大千世界成正覺,故名光明真言。
(三)依〔此真言的〕光明力,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皆悉解脫惡趣,速得成正覺,故名光明真言。
(四)欲令父母靈,生極樂淨土,向西方誦十萬遍,決定生極樂淨土。是故建立墓處,以真言書副無量壽如來梵字,安置父母墓處,必彼靈雖經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不墮惡趣,必令往生極樂淨土蓮華中寶座上成佛,〔彼〕時從眉間放白毫光明,故名光明真言。
5. 結語
要而言之,光明真言的構成內容包含四個部分,即字音、字相、字義與句義。字音指念誦真言時所發的音聲。真言的字音,一般都是依據師傳口授,不同宗派傳承對於念誦真言時的發音、節奏、快慢、輕重、停頓位置等都可能稍有不同。字相指書寫真言文字時的文字形相。在真言宗裏,書寫下來的真言文字一般是用梵文的悉曇字體。至於字義與句義,其大意已如上說。
(待續)
延伸閱讀
[1] 「真言宗」這名稱,取自《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夫真言陀羅尼宗者,是一切如來祕奧之教,自覺聖智頓證法門⋯⋯」見《大正藏》,第十八冊。
[2] 相對於東密,由最澄(767-822)開創的日本天台宗所傳之密教,稱為「台密」,其根本道場在比叡山延曆寺
[3] 「真言」、「咒」、「神咒」;「明」、「明咒」;「陀羅尼」、「總持」、「真言陀羅尼」等詞彙,雖然各有淵源,但在真言宗裏一般是互為通用。
[4] 「土砂加持」是密教修法之一種,指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一百零八遍後,再將土砂撒於亡者的死骸、墓上,即令亡者光明及身,除諸罪報,往生西方極樂國土。
[5] 醍醐,指由牛乳煉製出來的最上等、最精純之味,佛經常以此譬喻最殊勝的東西。
[6] 參見空海《辯顯密二教論》卷下。
[7] 另一說生年為572年。
[8] 淨嚴(1639-1703),真言宗僧侶,於高野山出家,精通東密各派教義及儀軌,致力復興戒律,積極推廣悉曇學,開創出新安祥寺流。
[9] 亮汰(1622-1680),真言宗豊山派總本山長谷寺(奈良)第十一世化主,著有《般若理趣經純秘鈔》、《光明真言經鈔》等著作。
[10] 漢字音譯依大正藏《不空羂索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11] 大正藏寫作〔(廿/申)+蔑〕。
[12] 梵文原文被認為應該是rta,但真言宗所傳則用上俗語型的rtta。參見児玉義隆,《梵字必携》,頁274;田久保周誉,《梵字悉曇》,頁208;林光明,《認識咒語》,頁87、89。
[13] 同上註。
[14] 主要參考林光明,《認識咒語》,頁84-87。
[15] 原書的字「」,此為「闕」的異體字。見《弘法大師全集》第二輯。
[16] 道範(1178?-1252),高野山真言宗僧侶,著有《瑜祇經鈔》、《秘密念佛鈔》等共七十多部著作。
[17] 權田雷斧(1846-1934),真言宗豊山派總本山長谷寺(奈良)第五十八世化主,著有《大日経住心品疏続絃秘曲》、《曼荼羅通解》、《成唯識論述記帳中独断》等眾多著作。權田雷斧曾於1924年來華,於潮洲、香港設壇灌頂,傳授密法,是把真言密法從日本傳回中土之重要人物。
[18] 主要參考權田雷斧的《光明真言句義字義釋》。
[19] 「五智」為密教特有之說,指大日如來所具智慧之體性,可開為五種,即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20] 《金剛頂經大瑜伽祕密心地法門義訣》:「五相灌頂之法:一者、光明灌頂,謂諸佛菩薩放光加持也;二者、甘露灌頂,謂以教主真言加持香水也;三者、種子灌頂,謂部尊字門想布身心;四者、智印灌頂,謂部主所執持印契加持;五者、句義灌頂,謂部尊真言及思中義理想布身心。」(CBETA 2022.Q1, T39, no. 1798, p. 818a8-13)
[21] 詳見覺鑁《阿字秘釋》。
[22] 詳見空海《吽字義》。
[23] 詳見覺鑁《一期大要秘密集》。
[24] 詳見《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