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由〈羅云經〉的水器喻看《中阿含》論口業的特色(下)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續上期)

(三)《中阿含》論口業的特色

若從點、線、面,去看〈羅云經〉水器喻的話,該經對口業的闡述,較重視點的闡發,四個階段雖有前後次第關係,其實都是從不同角度解釋一個點:「不得戲笑妄言」。線的系統、連結、因果性,面的總覽性,不太突出。今觀《中阿含》其他論述口業的經文,除了〈淨不動道經〉較能表現妄言有從因到果線性敘述(先講妄言法的定義和成因,再講妄言的內容,然後解釋妄言的影響,以及不留意妄言的嚴重性)外,其他經,在點的運用方面還是較為普遍。重視點的好處,是大眾可從較為具體的角度,去了解核心內容。如〈思經〉把四種口業,以點的表現並列敘述,大眾對口業各種情況,都有較為具體的認識:

1. 妄言

a.不知言知,不見言見,故意說與事實相反的話。

b.為人為利,明知而妄言。

2. 兩舌

a.以分化離間為目的,所語要破壞彼此的關係。

b.以分化離間為手段,令相合者分離;已分離者,更增離心,令他們沒有復合的機會。

c.自己喜歡聯群結黨,作勾結排斥之事。

3. 麤言

a.反應方面,人家一句話,已氣粗聲惡,令人不敢接近。

b.內容方面,專門說大眾不喜愛,令人苦惱,不得安定、生瞋恨心的話。

4. 綺語

a.不在適當的時機說話;說違背事實的話;說沒有意義的話;說不如法的話;說無因無由的話;。

b.對不當行為不指正,更讚歎隨喜。

擅於利用點作解述,有助對抽象事物有鮮明、清晰的認識。其雖缺線性的理論思維,大眾未必能透過經文對事相有深層的理解,但修行方面,卻是有門可入,有法可依。循以上〈思經〉的例子,在其他《中阿含》的經文,如〈象跡喻經〉等,可看到經與經之間,有點與點的對治的情況出現:

1. 於妄言淨除其心

a.對治故意說與事實相反的話:樂說真實的話,不為動搖

b.對治為人為利而妄言:說可信的話,不欺人欺己

2. 於兩舌淨除其心

a.對治以分化離開為目的心態:不在彼此之間說破壞分離的話。

b.對治以分化離間為手段的行為:令分離者復合,已相合的更生歡喜。

c.對治聯群結黨的行為:不做勾結之事,不愛群黨,不在人群中說他是非。

3. 於麤言淨除其心

a.對治令人反感的反應:不說麤言,離於麤言。

b.對治令大眾生厭的言行:凡為大眾不愛,令他苦惱的都不說。說能令大眾喜樂、得安穩、無怖畏的話。

4. 於綺語淨除其心

a.對治在不適當的時候說話:適時說話,說真實話,說如法話,說有意義的話,說有因有由的話。

b. 對不當行為不指正,更讚歎隨喜:說適時的話,該指正則指正,該訶責則訶責。

《阿含經》向來給人踏實、簡潔、明快的感覺,這與其擅於組合重點不無關係。而從這些重點的闡述裏,可以看見《中阿含》對四口業內容描述的相對一致性:重視個人行為表現,大眾相處;不多從心態或從因果業報作為切入。這樣析法,能更接近生活,樸實而有親切感。生活,本來就是人修行的基點,從這裏大約可窺見《中阿含》從所論有從根本起修的特性。在修行次第上,先讀《阿含》,應能為行者打下較鞏固的基礎。

(四)結語

〈羅云經〉透過水器的比喻,帶出即使是戲笑的妄言也不要輕忽。其斥責至接近苛刻的態度,更強調了基礎不能失,輕戒不能犯的重要性。其餘的《中阿含》有關口業的描述,都不離生活的基本、為人的本質去發揮。但是發揮的同時,其線性的拓展不強,反而是點與點的組合和對治,多有運用。並列式的重點,能給人簡潔明快、重點突出的感覺。而不加技巧轉彎抹角去詮釋道理,則有踏實、樸素的古風。鮮明不曖昧的罪相和對治法,能為修行人作清楚的指引。

(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