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為人父母,須具備很多條件,不單要有愛心,還要有智慧。經典中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對老師,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無論好或不好,都會給子女造成直接的影響。有沒有發覺,子女說話的語氣、表情、思想,都是父母的翻版?
有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問年僅三四歲的小孩,他以後想找一個怎樣的太太?他很快便回答,要美麗,而且是個多少能管住自己的女人。細問之下,才知道那就像他的媽媽。問他今後想做什麼工作?他說想不用上班,每天坐在電腦前就可以賺錢,原來他爸爸就是那個模樣。
在孩子純白的腦袋裡,從開始懂事,就是不斷學習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有位媽媽很氣餒、很氣憤,說自己四歲多的女兒,時時跟她唱反調,把她氣得半死,還說很想把女兒殺死,然後自己再了斷。在極端危險的思想邊沿,幸好這個媽媽懂得找出路,向人求救,才沒有釀成悲劇。
這位女孩自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所有長輩都順著她,直到媽媽再懷孕了,弟弟快出世時,她開始察覺大人們不再投注百分百的愛在她身上,大家更關心媽媽肚裡的小生命,她知道自己的地位動搖了,本來擁有的東西受到搶奪、威脅。她曾命令媽媽:「不能把弟弟生下來!」一個孩子怎會有這樣的想法呢?也許這是人妒忌的本性,也是彼此業力的牽纏。
女兒的行為令她很頭痛,有人向她提出意見,女兒只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對待四歲的孩子,與其用打、逼、罵的強硬方法,不如用體諒的關愛,讓女兒感受到,弟弟的來臨並不會影響她在家中的地位。師父還教這位媽媽,每晚在女兒熟睡後,在耳邊讚她、哄她、引導她愛即將出世的弟弟。
另一位媽媽曾兩度流產,年紀稍大很難再懷孕了。她聽取師父的建議,開始每天誠心讀誦《普門品》。有一晚夢見一匹白馬緩緩向她跑來,不久就懷孕了。她繼續誦《普門品》,還捧着大肚子來禮拜《梁皇寶懺》、參加打坐。她回憶說,每天誦《普門品》時,感覺腹中的小生命會專心地聽,還隨著她讀誦的節奏,逐字逐字左右搖擺。孩子出生時非常順利,而且非常聽話,很易照顧。每聽見佛曲、佛菩薩聖號,便會豎起一對佛耳、咧開小口笑。這個孩子會健康、快樂地成長,而且長大後會很聰明、孝順。產前教育的專家也許都不知道,佛門中有這樣一個生育乖巧子女的超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