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佛弟子都知道,要在死後的「七七四十九日」做點法事來超度亡者。但是因為他們對當中很多重要的概念都不清楚,致使不能將度亡佛事的利益統統發揮出來,甚或漸漸將佛事當成是一些門面工夫﹗然而,在生命的盡頭,乃至生命完結後的中陰時期,其實是眾生解脫輪迴之苦的黃金機會,如果能好好把握,乘著時機求生淨土,便能解脫,得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
中陰身
所謂「中有」(antara-bhava)就是指死後生前的存在狀態。以人為例,部派學者認為,人之存有可分為四個階段,托於母胎之際稱為「生有」,生而為人稱為「本有」,及其臨終為「死有」,死後至下次入胎之間,稱為「中有」。
《瑜伽師地論》卷一明確指出中陰身的成因:「諸眾生將命終時,乃至未到惛昧想位,長時所習我愛現行,由此力故謂我當無,便愛自身,由此建立中有生報。」由此可知,眾生因為長時間所積所習的我愛、我執等影響,所以我們死後大多要轉化到中陰身受報。
而且很多眾生因為無明而造種種貪、瞋、痴惡業,加上所造惡業遠比善業重,因此當他們一期生命完結後,往生到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機會非常大。要免於下墮三塗,再受輪迴之苦,求生淨土似乎是末法眾生的唯一出路了。
求生淨土的黃金機會
《瑜伽師地論‧卷一》指,住於中陰身的眾生需要經歷「七死七生」﹕
「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有得生緣,即不決定。若極七日未得生緣死而復生,極七日住。如是展轉未得生緣,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後決得生緣。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於此類生,若由餘業可轉。中有種子轉者,便於餘類中生。」
「彼(中陰身)將沒時,如先死有,見紛亂色。如是乃至生滅道理,如前應知。」
《瑜伽師地論》說,一期中陰為期最長七天,最多七期,即是說中陰身最長不會超過四十九天。眾生在每一期中陰結束時都會再經歷一次死亡,而中陰死亡時的「臨終」情況,會跟他們自己生前所面對的死亡情景一樣,即是中陰身會「重演」一次自己的死亡,最多七次。如果眾生在第一期中陰沒有生緣或因為留戀不捨而沒有投生,便會進入第二期,如此類推,最長不會超過七期中陰,而這四十九天便是他們求生淨土的黃金機會。
淨土法門一般會為亡者誦讀《佛說阿彌陀經》或《三時繋念佛事》等來超度。《阿彌陀經》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三時繋念佛事》儀文亦包括三部《佛說阿彌陀經》,對亡者的開示也說,「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三時繋念佛事‧第三時佛事》的〈一心歸命淨土文〉亦說「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另外,「第二時佛事」的〈發願文〉也替亡者發願云﹕「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為甚麼這些度亡的經文會多番提到「臨命終時」?是否在邏輯上有矛盾﹖
其實大家一直都只顧做佛事,而沒有深入思考這些佛事背後的大用處!當中超度的關鍵在於:經文的對象是已經死亡的眾生,他們在中陰時期會經歷最多七次死亡,如果能把握這七個臨命終時的機會,發願求生淨土,便能乘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大德法師開示的關鍵作用
不過,眾生因為貪愛、執著以及多生以來的習氣,導致死後住於中陰,而得生淨土卻需要對娑婆世界有強烈的厭離心才行,必須讓亡者生起「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之念。故此,中陰身要得生淨土並不是那麼容易,需要善知識提醒、開導,故此度亡佛事的主法法師對亡者能否得生淨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法師有慈悲願力及隨文入觀的定慧力,能攝引亡者放下世間,如隨著法師念佛,當可求生淨土。
同時,亡者本身的福德因緣也很重要,所以佛弟子在超度先亡的時候,應該集中為他們滅罪、增福。亡者業障少了,福慧增加了,對經文及法師的開導才能信受,然後才會放下對世間的執愛,這樣才有機會得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