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報的人不一定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也不一定有福報。從佛教的角度來說,「福慧雙修」才算是全方位的修行。然而,為甚麼要兩者一起修才能圓滿正果呢?
《大智度論》中的一個故事,說明了福慧雙修的重要性:
久遠以前,在迦葉佛住世的時代,有兩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哥哥精進持戒、誦經、坐禪;弟弟則勤於向施主募化,並以所得的財物來廣修福業。
經過多生輪迴,到了釋迦文佛出世的時代,哥哥投生為一位長者的兒子,弟弟則投生為一頭力大無窮的白象。長者的兒子這一世繼續出家修行,並且證得阿羅漢果,具有六種神通;但是因為福德淺薄,常常化緣不到食物。
有一天,長者的兒子持鉢入城化緣,卻一直沒有人供養他。他路過一戶大富人家的象舍,看到一頭大白象披金掛銀,正在享用珍饈百味,雖然在畜生道,卻飲食豐足,很有福報。
他心中詫異,透過神通一看,原來牠就是過去世的兄弟。他深感兩人際遇不同,上前跟大白象說:「我跟你,都是有種種罪過的呀。」白象聽懂了他的話,感悟到自己過去所造的業因,整整三天都沒有吃一口食物。
白象的飼主心中懼怕,問長者的兒子:「你到底跟白象說了甚麼,讓牠不願進食呢?」
長者的兒子說:「這頭象其實是我前生的弟弟,我們一起在迦葉佛的時代出家學道。那時候我只顧持戒、誦經、坐禪,不行布施;而弟弟則只向施主募化,不精進修行,所以今生成為大象之身。」
他續說:「但弟弟因為曾經行廣大布施,所以今世生活豐足,每天享用珍餚美味。我過去生只管自己修行,對人沒有服務貢獻,也未與人結善緣,所以今生雖然證得佛果,卻沒有福德因緣,生活困頓,連衣食都不得溫飽。這是我們過去的因緣不同所致。」
因應這段故事,佛教也有了「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的偈語。
無論是衣食豐足的弟弟或托著空缽的哥哥,都是福慧兩業有所偏重。從這段故事可以看出,佛法修行著重福慧雙修。
那麼,如何才是福慧雙修呢?
聖嚴法師曾在《修行在紅塵:維摩經六講》中開示,如果要成佛,必須修兩種法門:第一要入世修福報,第二要超脫修智慧;而六度萬行即是福慧二門(六度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歸納的結果,布施、持戒、忍辱是「福行」,屬於修福報的行為;而禪定與智慧是「慧行」,屬於修智慧的行為,而精進則是福慧雙修的輔助。
法師解說:「修福報就是慈悲心,對眾生關懷、救濟、援助和化導,這一些叫作福行,換言之,修福報就是利益眾生。而修智慧就是斷煩惱,同時也用斷煩惱的智慧去協助他人離苦得樂。用智慧來指導自己斷除煩惱,也用智慧來指導自己修行福報,成佛之後的佛,是福慧兩種功德都已具足圓滿的人。」[1]
因此,修福與修慧是相輔相成的。若能福慧共修,解行並重,便是一切法圓融的生命。
延伸閱讀:
法鼓山2023年度主題:福慧自在。如何做到真正的福慧自在?
[1] 聖嚴法師《修行在紅塵:維摩經六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