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現代佛教應有的樣貌──漢僧智一法師與藏傳佛教大德堪布慈誠羅珠「心的對話」(上)

為了使讀者進一步了解漢傳、藏傳兩大佛教傳承的智慧精華,感恩大覺學舍住持智一法師(右)與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左)的心靈對話,親近大善知識。
為了使讀者進一步了解漢傳、藏傳兩大佛教傳承的智慧精華,感恩大覺學舍住持智一法師(右)與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左)的心靈對話,親近大善知識。

智一法師與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兩位漢、藏佛教法師心的對話,說明了覺悟之道是佛教所有不同宗派的共通點,當佛教徒都能同心協力時,佛法慧命必能更加興隆,世界也必能日益和平,兩者就如慈悲與智慧,努力共同將佛法弘傳至每一個需要的角落。

修道人之間應該怎麼建立一個很好的道人關係?不論南傳佛教和大乘佛教、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之間的溝通很少,比如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法師接觸比居士還少。像堪布慈誠羅珠過去台灣的佛光山、法鼓山,和其他游客一樣參觀後就結束了,僧人之間沒有真正的交流。

為了使讀者進一步了解漢傳、藏傳兩大佛教傳承的智慧精華,感恩大覺學舍住持智一法師(智)與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慈)的心靈對話,親近大善知識。

傳承和語言有所不一樣

智:請問堪布,您可否以比較貼切的說法,談談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差別?

慈: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比較大的區別是在密法方面。藏傳佛教的密法分外密和內密。外密漢傳佛教也有叫唐密,日本佛教的叫東密,這兩者與藏傳佛教的外密可說是都是一樣的,且他們的論部等也大致上相同。

藏傳佛教裏的顯宗和密宗的一部分,也就是外密這部分,內容上面沒甚麼區別。比如說《華嚴經》,《妙法蓮華經》,《涅槃經》,《佛說阿彌陀經》,在漢傳佛教裏都是非常重要的佛經。藏傳佛教也是一樣,其四加行的修法基本上均出自於《華嚴經》,而依止上師這部分也經常用《華嚴經》裏的依止上師的方法。

區別在於像寧瑪派的大圓滿、時輪金剛、大手印,這些部分在藏傳佛教裏叫內密,內密部分在漢傳佛教是沒有的。最早,有從印度帶過來的梵文版本,當時是收藏在西藏的桑耶寺,不過現在幾乎很多都已不在了。除了少部分的梵文版本外,當時印度受到很多外來的干擾,整個大乘佛法和印度佛教基本上都遭到毀滅,而密法本來是不公開的,所以很容易就消失了。目前在一些博物館和各別寺廟裏,還保有一些內密的梵文版本,除此都只保留在藏文裏,今天通過藏文翻譯成英文、中文,但數量不多,只是一部分。

所以不管是密宗和顯宗,內容上沒有太大區別,大圓滿和大手印裏很多講的,甚至都和禪宗的明心見性相符合。我個人覺得達摩祖師的禪宗不止是一個顯宗,也是一個密法中噶舉派大手印裏的一部分。當時密勒日巴的上師瑪爾巴大譯師有兩種大手印的傳承,一個需要灌頂一個不需要灌頂。後來藏傳佛教其他的密法都是需要灌頂的,他們就把需要灌頂的部分傳承下來,所以比較普遍。不需要灌頂的那部分,實際上就是禪宗達摩祖師所傳的法。

達摩祖師的《達摩悟性論》,《達摩破相論》,《達摩血脈論》,雖然文字不多,但是內容遠遠超過一半是顯宗佛經的內容,若隨意抽取一句放在藏傳佛教如大手印的書本裏是分辨不出來的。

漢傳佛教的話,目前保留比較好的是禪宗和淨土宗,其中淨土念佛這塊,藏傳佛教也有,而且跟淨土宗的依據和經典都一樣,主要是《佛說阿彌陀經》及《無量壽經》。

至於禪宗則和大圓滿比較像,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方法上的不一樣。大圓滿有前行,前行又分四前行、五前行,有很多的修法,包括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結合的修行方式等;禪宗比較直接,直取明心見性,沒有那麼多的方法。雖然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大家所證悟的境界基本上是一樣的。如果要說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主要的區別,應該是傳承和語言方面有所不一樣。

《大藏經》裏有密法的部分

智:藏傳裏有東密和唐密,唐密的密法在傳承過程中是否有斷層,或是後來的唐密和藏傳佛教裏修的法有甚麼差別?

慈:修法應該是一樣的,但是現在我還沒有看過他們翻譯的書本。這次我到日本去,看到日本佛教裏的書本基本上都是中文,如果從漢傳佛教《大藏經》裏面保留外密的經典和藏傳佛教的做對比,很多都是一樣的,如有一個不一樣的話,那是翻譯上面的差別,以及印度的版本也有不相同,有些多一點,有些少一點,這點可以從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所保留的顯宗的論點看得出來。比如說龍樹菩薩的《入中論》、《中論》,除了極個別的句子以外,幾乎也都是一樣的。但若是彌勒菩薩的《寶性論》,差別就稍微大。

然後《華嚴經》方面,藏傳佛教多了一品,這是基於印度不同的圖書館裏保留了各別的版本。

在此補充一下,日本佛教的寺廟,他們也有灌頂。我這次過去看了他們的博物館,裏面確實有外密灌頂用的全套法器,但是目前他們的灌頂有傳承與否,他們所謂的灌頂到底是甚麼樣的還不清楚。空海大師當年把密法接到日本去,那個時候的漢傳佛教應該是有灌頂等的傳承,後來的情況實際如何,有傳承還是只是一個形式並不太清楚。

但是有個能夠確定的是,漢傳佛教《大藏經》裏有密法的部分。中國在密法部分單獨印刷,大概有十八本書,只是沒聽說過包括大陸和台灣有內密的灌頂和修法,好像是失傳了。

法脈必須一代代傳下來

智:藏傳佛教重視口傳,漢傳佛教裏是沒有的。漢傳佛教修的是顯的部分,密的部分您怎麼看呢?

慈:藏傳佛教非常重視傳承,因為如果不那麼做的話,法脈就沒辦法傳下去。舉個例子,釋迦牟尼佛是自來水的水庫,傳承上師是管道,根本上師是水龍頭,如果中間管道有個斷層了,水就下不來。同樣,他們認為法脈是必須要一代代傳下來的。

傳承有幾種,包括:灌頂和修法的傳承、講解佛經的傳承。佛經裏的詞怎麼解釋,必須有傳統傳承解釋的方式。比如說「光明」這兩個字,在釋迦牟尼佛的《第二轉法輪》裏《大品般若經》中,「空」講的是「空性」,的意思。《第三轉法輪》也提起過,但是內容不一樣,「空性」的基礎上多了個「佛性」或如來藏。如果靠自己的理解去解說,未必是正確的,因為深層次的東西是絕對看不出來的。尤其是密宗裏面比較重要的詞,都能解釋成十個不同的層次,那怎麼去把握和解說不同的層次,這是需要傳承的。傳承上是從釋迦牟尼佛或者蓮花生大師這樣一代代傳下來,有了傳承,我們就能知道歷代祖師是怎麼解釋,就能在這個基礎上傳下去,這個就叫作「口傳」。

還有「論」也有口傳。比較簡單的字面上的內容基本上我們都會看懂,裏面深層次的東西我們要怎麼去理解,是要根據過去的上師通過他們的修行、學習和研究,從每一個字裏挖掘出來,書裏面是沒有的,這個就是口傳。如果閱讀一本書,沒有通過傳承的基礎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去講,理解上可能只能達到百分之二十而已,所以有沒有口傳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漢傳佛教也不是沒有口傳,像五祖和六祖這樣傳下來實際上就是口傳,只是重視度沒有藏傳佛教來的高。如修禪宗一定要有個禪師來講解,實際上這也是個傳承。

聽到聲音法就傳下去

智:如果聽不懂,口傳有效果嗎?

慈:傳承有幾種,不止是內容上的傳承。佛經一代代念下去,聽到就有傳承了。但是這個跟講解的傳承不一樣,是要一句一字的講。藏傳佛教有這麼個說法:只要聽到聲音,法就傳下去了,不過內容還需要單獨學習。

需要找個上師了

智:修行人本身有個漢傳佛教的老師,需要再去找個藏傳佛教的上師,以便在密法部分得到提升嗎?

慈:如果一個人只要修漢傳佛教,不打算學其他教派,就不需要再找個其他傳承的上師。但是,如果在漢傳佛教基礎上再想修藏傳佛教的內容,首先需要學習,就需要有人教,那麼就需要找個上師了。像淨空法師、對四川佛教貢獻很大的清定上師、一代比丘尼隆蓮法師、還有民國時期的高僧大德,很多同時都有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上師。

菩提心和空性是總核心

智:剛才您說《華嚴經》,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都一樣,最主要哪個核心是一樣的?

慈:《華嚴經》內容很廣,核心上沒甚麼區別,不過藏傳佛教內容更多一些,主要原因在於漢語和藏語的語法,。藏語來自印度的梵文,寫一個東西需要運用很多的語法,所以翻譯上藏文會多一些。漢文版的《華嚴經》「空性」的部分講得特別多,也講「佛性」、「菩提心」、「依止上師」,即把所有的都展開仔細的講,可說是大乘佛教一部總核心的佛經。如果要從中找出哪個核心是一樣的,應該是菩提心和空性。

但是有個不一樣的地方,漢傳佛教沒有把《華嚴經》編成四加行,這樣的次第修法。藏傳佛教把《華嚴經》和其他大乘佛教的經編出來後,做成比較有系統次第的修法。

沒有那麼多層次也好

智:以您的角度,為甚麼在漢傳佛教看不到次第化?

慈:這個我也不太清楚。漢傳佛教歷史比藏傳佛教多了幾百年,藏傳佛教習慣於把佛教次第化,像從小學到大學博士生,每個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修法,或許覺得這樣會比較踏實。

歷史上漢傳佛教也出了很多的成就者,他們有自己的修行方法,然而保留下來的資料我沒看得全。或許當時的一些條件因素,使他們可能通過另外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來修行,沒有那麼多的層次,這也是非常好的。

時間和精力都用來修行

智:一般信徒覺得出家人傳法會比較殊勝,那麼在家人傳法您怎麼看?

慈:《時輪金剛》裏面有明顯的規定和要求,比如說同個地方有出家人和在家人,兩人的修證是一樣的話,在同等條件下,灌頂等密宗儀式都由出家人去做。但是有一個特殊情況,要是在家人的內在修行境界和戒律的層次超過出家人,就由在家人去做。1300年前,佛教傳到西藏,一開始有兩種人:在家人和出家人。幾百年以後,藏地出現一個滅佛時期,持續了五六十年,那時候對佛教貢獻最大的就是這些在家人,因為出家人都被迫還俗了。所以今天藏傳佛教絕大多數的傳承灌頂,都是在家人保留下來的。雖然從外表看不出來是甚麼身份,但是他們的內在修行是很高的。當時就有個非常了不起的在家人,通過修行的力量與神通讓國王承諾不再傷害在家的瑜伽士,所以在家修道受到的傷害比較小。後來才有幾個出家人帶著一些戒律的書本逃到青海去,滅佛過後出來恢復傳戒。

今天寧瑪派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比較多,後來形成的格魯派,出家人比較多,在家人較少。這兩個傳承大體上都比較重視出家人。有些瑜伽士的寺廟裏面,絕大多數的修行者也是出家人,但也允許一部分在家人。

漢傳佛教裏也有以居士身份出現的,他們雖然有家庭,但是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修行、閉關。

瑜伽士卻存在很大漏洞

智:請問以一個外人,怎麼去判斷一個瑜伽士內在的欲望,是否能自制?

慈:現在有很多瑜伽士或活佛是亂七八糟的,他們和過去真正的瑜伽士比有一定的相差。當然不排除現在也有真正的瑜伽士,但是就有一些人以佛教的名號來騙財以養家糊口,這在漢傳佛教也有,以前四川重慶火車站就抓了四百個假僧人。有一本書叫《菩提樹下的誘惑》,專門說漢傳佛教哪個寺廟僧人的問題。其實不管藏傳佛教或漢傳佛教,早期都是很好的,可是今天卻慢慢的步入沒落,這就是佛陀所說的末法時代,所謂的瑜伽士並不代表瑜伽士,而漢傳佛教的僧人也不代表漢傳佛教的僧人。他們各自的行為都不代表藏傳佛教或漢傳佛教的內容。

從外表看,哪個瑜伽士有欲望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有一些的行為很差,對佛教沒有任何貢獻,也沒有真正去修行。全世界包括在台灣的漢人,就有很多打著密宗旗號,自稱是非常了不起的活佛,其實他們都不代表藏傳佛教。

瑜伽士搞不好的話,可以是很麻煩的問題。外表上大家都知道出家人的行為甚麼可行或不可行,但是瑜伽士卻存在很大漏洞,一些人即利用著「瑜伽士」的身份來把不好的行為合法化、如法化。當然,藏傳佛教裏也有很了不起的瑜伽士,像寧瑪派在國外比較出名的頂果法王、敦珠法王等,都是藏傳佛教一流頂尖的代表。雖然他們不是出家人,卻有成千上萬的出家人從他們那裏接受灌頂、聽法。

同等證悟條件下

智:身為一個出家眾,受瑜伽士灌頂的時候,是否要頂禮?

慈:這是需要的。平時小乘佛教戒律的話,出家人是不給在家人頂禮的。剛才談到要是同等證悟條件下,在家人要給出家人頂禮;如果在家人內在的境界超越出家人,就不同說法了。像六祖慧能早期的時候也不是出家人,那時候有很多出家人是不能和他相比的。

伏藏可以說超越科學描述

智:藏傳佛教有很多神秘的東西,您怎麼看其中的伏藏師?

慈:這個也要看,有真有假。伏藏埋下去的時候都是蓮花生大師所埋的,作用是佛教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流傳後,參雜了很多個人的理解和觀點。蓮花生大師說過未來的佛教會變成像市場上的牛奶一樣,大家都各自加點水,最終真正的牛奶成分變得寥寥無幾。這時候表面上像佛教的論點,實際上佛教的東西已不存在了。還有,剛才說的傳承的法脈也沒有了。法脈沒有了,以後除了內容的學習,逐漸的加持也會消失。

這時候需要有個新鮮的東西,沒有被參雜太多。取出這些東西的,伏藏師,他和蓮花生大師之間是沒有其他傳承的,即是一對一這樣。被取出的灌頂,修行引導文和儀軌,因此都具有非常大及特殊的加持。

這裏必須要分清楚,不但瑜伽士有真假,我建議越是說自己了不起的人,越要學會對他保持高度懷疑,同樣伏藏也會出現假的,有些人會自己挖個坑去埋佛像,第二天帶人去開前一天自己所埋的「伏藏」。

真正的伏蔵大師我也親眼看見過。我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他是個出家人,伏藏方面都是非常低調,有必要的情況下會到湖泊、岩石等處取伏藏。其中有藏在寶篋內的,打開以後裏面是一張小紙張,上面寫著一般人看不懂的兩、三個字,實際上是一個符號而已,只有伏蔵師看得懂。當他看到那符號時,就能想起當年蓮花生大師給他傳這樣的法,像是一個記憶的開關。伏藏真的非常神奇,可以說是超越科學描述的,有關其原理和資料,現在都有中文版的翻譯。


(未完待續)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