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爐在建築師巧手下大變身,也讓我們反思廢物問題…

城市固體廢物數量不斷增加,根據世界銀行估計,到2025年,全球垃圾量每年會增22億噸,處理廢物成為各國政府當務之急。

廢物增加上能源的巨大需求,垃圾焚燒發電轉廢為能,成為一項的解決辦法,但廢物焚化設施總是予人負面的印像︰外觀醜陋,污染環境,居民大多會反對在自家附近興建這些設施。

不少國家找來著名建築師美化廢物處理設施,轉化成休閒空間,例如丹麥哥本哈根一個廢物發電站上是一個滑雪場,羅斯基勒市的焚化設施更已變身成旅遊景點。這些設施還發揮公眾教育功能,透過介紹處理垃圾的過程,讓市民反思廢物問題的嚴重性。

以下為大家介紹幾處繞有特色的廢物處理設施:

深圳東環保發電廠

由丹麥建築事務所Schmidt Hammer Lassen及Gottlieb Paludan Architects聯合設計,預計於2018年落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垃圾發電廠。每天可處理5,000噸垃圾。這個巨大的圓形建築屋頂面積近6萬6,000平方公尺,其中約四萬平方公尺將被鋪上太陽能,建築本身可通過太陽能可以自給自足。屋頂則用於屋頂綠化、水回收系統以及天窗。

垃圾發電廠周圍種植大量植物,提供旅遊設施,包括一條全景觀通道,讓遊客可以欣賞到四周的群山、森林以及深圳的城市風景。此外,屋頂的觀景平臺還設置了一面能夠看到工廠內部運作的屏幕,向人們展示將垃圾焚燒轉化為能源的過程。

哥本哈根Amager Bakke 廢物焚化發電廠.(Amager Bakke Waste-to-Power Plant, Copenhagen)

項目丹麥BIG建築師事務所(Bjarke Ingels Group)設計,將垃圾焚化爐與滑雪場結合,在建築物的頂部建造了一條長1,500公尺的滑雪道,供市民娛樂。焚化爐的煙囪經過特別設計,將處理垃圾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轉化成煙圈排出,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屋頂煙囪就會吐出煙圈。到了晚上,激光將被投射在煙圈上,提醒居民這些是垃圾焚燒後的產物。這個項目預計於2017年完成。

大阪市環境局舞洲工廠 (Maishima Incineration Plant, Osaka)

舞洲是填海造地所形成的人工島,而舞洲焚化爐是由奧地利著名建築家百水先生(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設計,於2001年埈工。彩色繽紛的外觀,造型特別,還有高120公尺的巨型煙囪。工廠周圍的綠化部分被闢作開放空間,在建築物的二樓和三樓部分種植植被,營造出寬敞舒適的空間。設施每天可以燃燒處理900噸的普通垃圾和100多噸的大型垃圾。

維也納施皮特勞焚化爐發電廠((Mullverbrennungsanlage Spittelau, Vienna)

同樣由百水先生設計的施皮特勞焚化發電廠憑其不規則的顏色搭配和形狀而著名。整個項目在1988-1992年間改建而成,每年大約處理25萬噸垃圾。百水將垃圾焚化爐都變成光鮮和特別的建築物,金銀色的窗邊貼滿蘋果、草莓造型的磚塊,煙囪超過100公尺,配襯一個金色洋蔥屋頂,就像一間古怪屋。焚化爐所排放出的廢氣會被徹底過濾,而焚化時的熱能轉化成再生能源供應給社區使用。

丹麥羅斯基勒垃圾焚化廠(Incineration Line in Roskilde)

位於丹麥羅斯基勒古城的焚化爐距離市中心兩至三公裡,由荷蘭建築事務所Erick van Egeraat設計,於2014年9月完工。焚化爐遠看就像一座大教堂,能源塔有兩層外牆,內層為氣候防護層,外層是鑽滿大大小小圓孔的棕色鋁板,切割成不規則的圖案。建築師還在兩層外牆之間裝置了燈光系統。晚上光線從不規則的圓孔透出,造成了有如火熖燃燒的效果,成為照亮該市的一座燈塔,又像徵著工廠內部正在製造電能。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