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佛經對中國文化產生的重大影響 (四)

鳩摩羅什大師生平

鳩摩羅什,是東晉龜玆國(新疆疏勒)人,為我國四大譯經家之一。父母俱奉佛出家,素有德行。羅什自幼聰敏,七歲因母親緣故而出家入道,遊學天竺。因為天資極優,並博聞強記,所以譽滿五天竺。後歸故國,王奉為師。前秦苻堅聞其德,遣將呂光率兵迎之。呂光西征既利,遂迎羅什,然於途中聞苻堅敗沒,遂於河西自立為王,羅什乃羈留涼州十六、七年。直至後秦姚興攻破呂氏,羅什始得東至長安,時為東晉隆安五年(401)。姚興禮為國師,居於逍遙園,與僧肇、僧嚴等從事譯經工作。

自後秦弘始五年(403)四月,羅什先後譯出除譯出《大品般若經》﹑《法華經》﹑《勝鬘經》﹑《維摩經》等大乘經典外﹐還譯出了《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成實論》等經論,有系統地介紹龍樹中觀學派之學說。其譯經之總數說法不一,《出三藏記集》稱三十五部,二九四卷;《開元釋教錄》則謂七十四部,三八四卷。自佛教入傳,漢譯佛經日多,但所譯多滯文格義,不與原本相應,羅什通達多種外國語言,所譯經論內容卓拔,文體簡潔曉暢,至後世頗受重視。那時候,四方八面的人士都拜入羅什的門下,羅什一一悉心作育,這些學生皆得玄悟。


鳩摩羅什對中國各宗派之經典的貢獻

羅什一生致力弘通之法門,當為般若系之大乘經典,與龍樹、提婆之中觀部論書之翻譯。所譯經典,對我國佛教發展有很大影響:《中論》、《百論》、《十二門論》,道生傳於南方,經僧朗、僧詮、法朗,至隋之吉藏而集三論宗之大成,再加上《大智度論》,而成「四論學派」。此外,所譯之《妙法蓮華經》,肇啟天台宗之端緒;《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之根本要典;《阿彌陀經》及《十住毘婆沙論》為淨土宗所依經論;《彌勒成佛經》促成了彌勒信仰之發達;《坐禪三昧經》之譯出,促成了「菩薩禪」流行;《梵網經》一出,中土得傳大乘戒;《十誦律》則提供了研究律學之重要資料。

羅什門下有僧肇、道生、道融、僧叡、曇影、僧導等,名僧輩出,蔚成三論與成實兩學派。故羅什亦被尊為三論宗之祖。居十二年而入寂,時為晉義熙九年,世壽七十。或謂義熙五年示寂。又據梁《高僧傳》記載,姚興以羅什為聰明超凡之輩,不欲其無嗣,遂以十女逼令受之。元魏孝文帝曾至洛陽,遣使覓羅什之後嗣,委任以官爵。迨至隋世,關中鳩摩氏猶有顯者,或即羅什之後人。


對譯場出現之貢獻

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苻堅開始有組織地翻譯佛經,聘請中外名僧協力分工,道安在關中網羅學僧組織譯經事業。後秦姚興西迎鳩摩羅什至長安,禮為國師,請他在逍遙園主持譯場,當時便集合了八百名僧眾,徒眾共有三千。有關當時記載羅什主持翻譯的情況是「手執胡文,口自宣譯,道俗虔虔,一言三復,陶冶精求,務存聖意。」這是國立譯場的開始。故羅什之翻譯事業一方面對經之質量有貢獻,而且對日後一個設備完善的譯經處—譯場之出現也有著莫大貢獻。


對經典風格、文詞之影響

羅什在譯經時,重視文詞流暢,易於理解而不失原意,文筆秀麗,如《妙法蓮華經》即並顯例。而他所翻譯的經典可算是流傳最廣,最受歡迎的譯本。


(三)總結﹕

玄奘法師及鳩摩羅什大師都是我國偉大的譯經家,他們所譯的經典不但對中國佛教有很大的貢獻,而且,為我國文化注入了不少新血液,在譯經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業。

(全文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