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 「寒山子」的詩與禪風

圖:網上圖片

秋色落日坐著在書櫃前的我,《寒山子研究》把我拉回多年前初遊寒山寺一事,詩能言志,志是行事的動力因。此時此地重讀寒山的詩文,頓覺佛在詩中吟,人在詩中悟。

略說寒山子生平

生於唐代睿宗年間,於安史之亂前夕,逃難到淅江天台山,活於山居為農夫,於妻兒去世後,再學道學佛,後入寒巖及出家為僧。寒山雖是歷史人物,緣於他的詩文每寫於樹上、石上、牆上,雖沒有署名,卻為當時的人抄下來而流傳於後世,更為日本學者所向慕及探研的對象。

寒山子的禪詩

「禪」在歷史進程中,印度的禪法與中國的禪法雖有所不同,目標同為見性明心、修心、理心,至清心。「詩」是言心言志的文體。那麼,「禪詩」就是禪修者以詩的體材來述說其禪修過程及心靈感悟。

這裡,略選寒山詩數則,在品味他的詩趣時:喜見佛的意趣及啟發人人的人生觀。

「生前太愚癡,不為今日悟;今日如許貧,總是前生作。

  今日又不修,來世還如故;兩岸各無船,渺渺難濟度。」

旁說:我人如在生活中多培植善根,智慧必然增長,愚癡亦隨日釋減。此詩言說因果是天理循環法則。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旁說:人心本來像似明月和碧綠潭水般晶瑩剔透、禪心及善心人人有,只須向自心感悟和增長,不須到處尋訪。

「人以身為本,本以心為柄;本在心莫邪,心邪喪本命。

未能免此殃,何言懶照鏡;不念金剛經,卻令菩薩病。」

旁說:如何自我認識,以心為鏡子照明自己起心動念;《金剛經》言說心的存在、種種心相,教導眾生見心即佛。

「盤陀石上坐,谿磵冷淒淒;靜玩偏嘉麗,虛巌蒙霧迷。

  怡然憩歇處,日鈄樹影低;我自觀心地,蓮華出淤泥」

旁說:我們偶然也會身處大自然懷抱,如能借境觀心,培育心志清明,是謂「禪觀」。

素語

人人的品性才情和際遇有異,在熱烘烘世情中,詩文可作為欣賞,亦如陣陣清風吹熄熱騰騰的心火;詩能陶冶性情,亦能言志!

寒山以詩入佛,讀來喚醒我們調心、柔心和修心的意趣。佛法無形無相,詩文亦如是讀入、如是善觀。隨緣引介《寒山詩解》,誠為賞詩入道之書。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