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看來真是一種奇妙的牽引。
最後來到小松市那谷寺,都只因一個「緣」字。
那是三年前的事情,因為一個前世夢境,千里迢迢來到日本石川縣的中部城市金澤。沒有規劃任何行程,一切隨心,目的是去感受,去追蹤夢裏的一些景象。奇妙的是,在抵達金澤的那一天,竟然重遇失散二十多年的朋友,原來朋友就是土生土長的金澤人,二十多年前隻身來到香港研習中文,與當年正在努力學習日文的筆者結下深厚的友誼,可是時光任苒,斗轉星移,之後朋友移居海外,彼此便失去聯繫,直到三年前的一天,朋友回鄉探母,一年才一次的歸國,卻在同一天的早上,筆者依夢抵達,二十多年前的一段友情,因此得以延續。
朋友發揮待客之道,一盡地主之誼,在往後的兩天,帶領筆者暢遊金澤多處景點。時值寒冬,金澤迎來了第一場風雪,雪花鋪天蓋地,紛紛而下,一夜之間銀裝素裹,整個金澤變成一片纯白美景。兼六園、金澤城公園、21世紀美術館、東茶屋街、妙立寺、近江町市場等,積雪的地上都留下了許多友情的足跡。人生無常,一期一會,倍感珍惜。現在回想,感覺依然奇妙,如果不是這位失散了的朋友突然出現,並且充當嚮導,筆者大概只能囿於室內,足不逾戶,望著窗外大雪而興歎。
到了第三天,風雪停了,偶見陽光灑落大地,朋友返家陪伴親人,筆者決定前往金澤的周邊地區看看。來到車站,因緣際會,跳上一輛巴士,經過大約四十五分鐘的路程,一座深山古廟呈現眼前。
旅遊的驚奇,有時就是那一份意想不到。沒想到,這座叫「那谷寺」的佛廟,竟是一座擁有一千三百年歷史的古廟。對於筆者而言,百年已稱得上為古刹,那麼一千三百年是寺院,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概念?
那谷寺創建於西元717年,本殿是大悲閣參拜殿,安置著十一面千手觀音菩薩本尊。筆者到訪之時,該寺正迎來開山一千三百年大典!甫入山門,頓時被一片翠綠包圍,眼前是一條被大樹遮蓋,看不見盡頭的參道,兩邊土地滿是青苔,綠意盈盈,看來白雪在一夜之間又被陽光蒸發掉了。參道的盡頭是一處叫「奇岩遊仙境」的天然巨石景觀,那是由一系列奇岩異石組成,據說是遠古時期海底火山爆發的遺址,數以噸計的火山熔岩堆積成山,經自然風化而成今天的地質面貌。
那谷寺所推崇的是自然信仰,在山間那些奇岩巨石的天然洞窟中供奉著許多佛像,這反映了創寺時期神道教與佛教相互融合的白山信仰,正如那谷寺的官方網頁所載:
「對於古代人而言,高山與河流等自然都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東西,向來被尊崇爲所有生命的起源而祭祀至今。自然就是神明。無論是草,木還是土,所有的存在都被視爲靈魂的宿主而尊崇,對於肉眼看不見的不可思議的存在抱持敬畏之心。知曉人類無法僅僅靠着自己的力量生存,所有的人類都對神明(自然)的恩賜持感恩之心。」
日本自古即尊崇天地萬物,因此將山河大地視為生命之源,一花一草,一溪一澗,皆有靈性,因而抱之以崇敬、感恩之情。那谷寺以岩窟作為治癒人心的修行道場,反映的是一種「自然智」精神,「自然智」一詞出自《法華經》,梵語是svayambhū-jñāna,根據慈怡法師主編的《佛光大辭典》,自然智「指諸佛不藉功用,自然而生之一切種智。又作自然智慧……自然智係如來自覺自證之智,非修學可得,亦無法傳授他人。梵語 svayambhū,乃自存、獨立之意,即指佛陀本來具足之智。」
那谷寺崇尚自然信仰,認為大自然萬物醞藏佛法,人們能藉著在深山岩洞修行而悟得般若智慧。這就是《法華經》中所講的「自然智」,那是一切眾生本來就有、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正如佛祖釋迦牟尼經過六年修行,終於把心中的粗塵細垢,妄想執著,熄滅得一乾二淨,煩惱斷盡,智慧圓滿,最後在雪山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由此可見,「自然智」都是自己悟出來的,不是靠老師傳授的,老師亦無法傳授,老師可以提供助緣(即「增上緣」),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悟入,才能證得,所以「自然智」又叫「無師智」,它與人的善根、福德、因緣的深淺有關。為何「自然智」沒有現前,那是因為人有妄想、分別、執著,因而不能證得。要想「自然智」現前,就得要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到一定程度,智慧就現前了。
真是一趟奇緣。
因為一個奇妙的夢境,讓筆者與失散多年的好友重遇,因為一個奇妙的夢境,讓筆者千里迢迢來到一處人跡罕至的千年古刹,事前沒有任何安排,看來都是因緣和合,也許是前世來過,此生總要回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