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的「信願」和「行」之微妙關係

龍樹菩薩指岀:彌陀本願,以信 (願)方便,稱名 (行) 自歸

很多有緣往生的佛門中人糾結在願(包括信)和行方面,被卡往了,以致過其門(淨土門)而不入,錯失往生之大益,太可惜了!如上文所述,具足信願行者可以往生淨土,源自《無量壽經》的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念佛往生願」,即念佛得以往生。

善導大師釋第十八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在願文中聲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可知阿彌陀佛取正覺成佛,正是為了我們念佛可以往生。阿彌陀佛現在成佛,我們念佛(稱我名號)求往生,阿彌陀佛怎會不能兌現此願的承諾呢?

念佛是我們順應第十八願所要做的事,往生是阿彌陀佛酬報第十八願所承諾的事,所以,念佛是因,往生是果,是必然的因果關係,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善導大師又言: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那麼,既然念佛就可以往生,為甚麼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說「至心信樂」(信),「欲生我國」(願)呢?如上文所述,對於一些不知道自己有生死病的非佛教徒、或自知有此病而不願意接受阿彌陀佛求助、求救,企圖用其他方法解決的佛教徒,我們還先要強調「信」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願」往生極樂世界為「前方便」,如龍樹菩薩說:「以信方便」。

在《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講「三資糧」──信 (至心信樂)、願(欲生我國) 、行(乃至十念),針對十方眾生,不管是佛弟子,還是非佛弟子;不管是平生之機,還是臨終之機,只要「稱我名號,必得往生」,此因念佛自然攝取名號功德,具足往生淨土的「三資糧」。

《觀經》釋阿彌陀佛第十八願,不說「三資糧」,而說「三心」

在《觀經》釋迦牟尼佛主要針對佛弟子講「三心」──至誠心(至心)、深心(信樂) 、迴向發願心(欲生),云: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此經文也是基於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而說,但稍為強調「心行」。

為甚麼釋迦牟尼佛在《觀經》釋阿彌陀佛第十八「念佛往生願」時,不說「三資糧」,而說成「三心」呢?因為《觀經》針對以韋提希夫人為代表的釋迦弟子,他們本來隨釋迦教,以「自持力」修三福,願求斷惑了生死,今轉以「佛願力」修念佛,願求往生了生死,如此就涉及以下的思想上的改變、理路上的迴轉、心相上的轉移:

(一) 是否相信阿彌陀佛的「佛願力」(他力),還是相信自己的「修持力」(自力)?信不信?

(二)是否願求往生了生死(淨土門),還是願求斷惑了生死 (聖道門)?願不願?

(三)在往生淨土的心行方面,是否以修定善觀行或散善三福迴願(要門),還是以一心專稱念名號而求往生(弘願門)呢?行不行?

本來,任何人聞彌陀名號,只要「直信不疑」,單純地稱念這句名號,畢命為期,自然蒙佛攝取,即便往生。但釋尊今在《觀經》針對平生修三福的受法弟子,若得聞彌陀本願,而欲轉入淨土法門者,他們有必要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並要在平生之時,乃至臨終一刻作岀的選定及抉擇!

所謂「名即法」,往生淨土是名號的自然功能

總括來說,就純粹淨土法門,或阿彌陀佛本願(第十八願)力救度的淨土法門、或專稱彌陀佛名得生的淨土法門,願生者信心歡喜,平生上盡一形念佛,乃至臨終下至一念念佛,即得往生;名號具足信、願、行「三資糧」故。

若人不願意往生,儘管他念佛,亦不能往生,有行無願故;又,若人平生沒有願生心,也沒有不願生的心,那就往生不定,最後還看他臨終是否「抗拒」往生。

此外,從阿彌陀佛本願(第十八願)力救度來看,往生淨土是名號的自然功能,因此有緣往生人得生與否,只論念佛不論聞經之事,也不論信心或願心。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詳釋「三心」,無非讓我等佛弟子了解第十八願所言的信、願之內涵,從而歸向「一向專念彌陀佛名」得生。

動物往生」感應故事的啟示

淨土法門有很多「動物往生」的感應故事,若論聞經善根、自生信心或願生心,或論「三資糧」具足,或論「發三種心」等,那就沒法說得過去。但信知往生淨土是名號的自然功能,所謂「名即法」,就明白一句名號的功德力,如《無量壽經》所言的「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或「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的「動物往生」感應故事。

動物智商低,思想單純,沒有人類剛強的意識分別心,也沒有甚麼相信不相信、願生不願生的心。雖然我們不知道鸚鵡等動物有沒有願生心,但這個「沒有」卻不是「不願」,只要沒有抗拒,隨聞散心念佛,亦不可排除動物往生的可能性!

淨土三經皆說「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就平生有緣往生的佛弟子而言,所謂「有真信、有切願」、「具足三資糧」、「發三心」等,全部最後皆落實在「一向專念彌陀佛名」。反過來説,若不專念彌陀佛名,就不一定有真信、有切願、談不上具足三心了!

彌陀救度願心與我的往生願心,就在六字名號中。平生有緣往生的佛弟子應知佛教「行起解絕」的道理。既明白「發三心」(三心正因,念佛正行),就不再論三心,只論專稱佛名。既信知六字名號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就不再糾結「信願」的問題上,只要安心念佛「行」就好了。

念佛往生人的每一聲佛號,都具足信、願、行三資糧、是三心的完全體現。三心即「一心」、不雜,是正,專稱即「不亂」、不散、是定。「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往生淨土的「正定之業」,順彼佛 (阿彌陀佛)願 (第十八願)故。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