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談論専雜二行,以出離生死,求生淨土為大前提

「純粹念佛」與「兼行」眾善均有可能生西嗎?

無可置疑,「純粹念佛」,即「一心專念,彌陀佛名」是淨土行者為求生西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行持,如善導大師云:「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若然淨土行者為生西而修諸功德,「奉行」眾善,如修定善三學(戒、定、慧三學)或散善三福(世、戒、行三福),亦可得往生,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或因素,就是行者必須迴向發願,簡稱「迴願」。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然娑婆化主(釋迦世尊),因其(韋提希夫人)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安樂能人(彌陀世尊),顯彰別意之『弘願』。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迴斯二行,求願往生也。言『弘願』者,如《大經》説:『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換言之,淨土行者可從「要門」或「弘願」而得生淨土。前者以修定修福求生淨土,最緊要「迴願」,而且還要「一心」迴願,又如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今此《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亦以念佛三昧為宗;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觀佛三昧是淨土行者以自力定善工夫迴向,求願往生淨土;而念佛三昧是淨土行者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他力)為增上緣得見佛,並得入淨土。一部《觀經》有兩個宗旨,並以「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此是何意?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續云:「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換言之,《觀經》的要旨,在於透過以定善和散善迴願求生淨土之字裏行間中,「唯標」一向專念彌陀名號而得生。由此可知,以定散兩門而求願往生的淨土宗「要門」是權宜、方便,是淨土法門的顯義;而淨土法門的隱義在於「專念名號得生」,是真實、究竟的淨土宗「弘願」,故善導大師言「唯標」,是以此為目標也!

此外,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指出:「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其實,淨土三經的宗旨是一致的,皆勸淨土行者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而得生淨土,不要三心兩意,沒有附帶或兼備其他修持、善行、方法、途徑等。「專」而不雜,顯然是淨土法門的行持特色,不容置疑。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解釋經文「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時,云:「上來雖説,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善導大師作為淨土宗開宗祖師,以《觀經四帖疏》立下淨土宗楷定古今的宗義,他作出這個重要的結語,不但交代釋尊廣開淨土要門和彌陀興起淨土弘願,兩者之間的關係,而且為佛滅後每一位欲生淨土的凡夫,訂下了淨土宗的行持綱要。

雖説淨土行者原則上,可隨「要門」或「弘願」任何一門而得生淨土,但善導大師在解釋「深心」時,明顯地勸進淨土行者,尤其是佛滅後的凡夫,以「一心專念,彌陀佛名」,即選取「弘願」而得生淨土。在行持上,「弘願」的淨土行者不憑定散二行迴願,而單憑念佛一行為正行,一心專修也。

念佛的具體内容如下:以一心專讀、觀、禮、稱、讚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為五種念佛「正行」。若讀、觀、禮、稱、讚餘佛及其淨土,悉名「雜行」;更以「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為往生淨土「正定之業」(純正、正確、必定),順彼佛(阿彌陀佛)願(第十八願)故。

善導大師所倡導這種「專復專」的念佛方法,是以為求解脱,出離三界生死,往生彌陀淨土為大前提,不涉及其他世俗命題,如道德倫常、人天福報、教理議論等。為什麼修習淨土法門要「專復專」?理由多得很,釋尊有經證、祖師們有理證、加上無數感應的事證,但淨土法門不強調「解信」,而偏重「仰信」,所以善導大師只用了五個字作答:「順彼佛願故」。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為往生淨土「正定之業」,行者必生無疑。依善導大師的説法,若行者讀、觀、禮、稱、讚餘佛及其淨土,悉名「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所以行者的往生機會稍遜。念餘佛及諸佛迴願尚且屬「雜行」,若行者再加定散雜善迴願,乃至兼行眾善迴願求生淨土,則「雜復雜」,「雜上加雜」,看來雜行者的往生機會則微乎其微矣!

為什麼念佛之餘,修餘善行或兼行眾善,反而障礙往生?

既言一向專稱,則當然與兼行眾善、雜修雜行、乃至修諸功德等相違,不可取也。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詳述專修有四得,而雜修有十三失,其中以「雜緣動亂失正念」為綱要,也是障礙行者往生淨土的致命傷。他更斷言:「若能如上 (念佛四修法),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專修有四得,十拿十穩,必生無疑,所謂「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雜修有十三失,善導大師又云:「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回願不慇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懺悔心故;又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專雜二行,其往生機會率的差異極大,必會障礙往生,一切淨土行者不可不知,不容有失,否則今生雖有幸得聞淨土法門,恐怕只是擦身而過,往生淨土大業再一次成為「別時意」!

專雜得失皆置「正念」有否受「雜緣」而影響為首,究竟「雜緣亂動失正念」是什麼意思呢?雜緣者,雜行、雜教、雜人、雜處也。我等末法惡世凡夫,心多濁亂,心猿意馬,疑惑心重、三心兩意,種種雜緣交錯之下,信念必然動搖,難以一心不亂,容易退失「念佛必生」的正念。

什麼是正念?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云:「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此「正念」亦是《阿彌陀經》所説的一切諸佛誠實之言,同證其事。「凡夫」者,一切未了生死的人也,他們都是阿彌陀佛的救度對象。阿彌陀佛不過問我等凡夫的罪福多少。其實,在出離生死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都是同一類,毫無資格,計較他人。阿彌陀佛也不過問我等凡夫的壽命還有多久多近,總之,一切凡夫,上盡百年,下至一聲,只要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