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如下:「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願是阿彌陀佛成佛度生的本懷、是淨土法門的根本、根源,也是淨土宗法脈的泉源、傳承之所依。
很多佛門中人知道淨土法門的特色,如往生、念佛、易行道、信願行、三根普被、萬修萬人到等等,但很奇怪,極少人提及這些特色的根本,是源自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或許他們沒有意識到淨土宗宗門法脈、祖師傳承的重要性。
只有第十八願直言「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往生」本是淨土法門的專有名詞。人死了,一般都說逝世、過身,亦即此肉身已成過去,此世生命逝去不復還,但從佛教的生死觀來看,一個生命體在娑婆世界是生死相續、流轉不息,人只有「往」到另一個世界,才有此世界的「生」命體。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中,只有第十八願直言「往生」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釋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是特別為娑婆穢土凡夫之「機」,以至易的方法──念佛之「行」,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之「益」。
此正是釋尊對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釋,一方面盡列淨土一法的機、行、益的特色,另一方面彰顯彌陀名號救度法,是主動、平等及無條件的。
「念佛」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選定的往生行業
至於「念佛」,本是一般佛教徒應有的行持之一,與持戒、習定差不多,可是淨土法門卻被稱為「念佛」法門,此因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選定了「念佛」 ──本願稱名,是唯一往生淨土的行業也。
可知,若念佛往生人不了解彌陀本願救度的法門,雖然也有念佛,但未算是完全靠上彌陀的本願名號功德力。他們把這一句佛號跟其他的佛名、咒語、法門等同並論,以為念「南無阿彌陀佛」,是追求境界、或講求工夫,或是期求積功累德,自然在心態上難以做到專一心,在行持上亦難以做到專不亂,得生淨土的機會幾稀矣。
若念佛往生人了解彌陀本願救度的法門,心有信,行必專,完全靠上彌陀本願名號功德力,與彌陀本願相應,得生淨土的機會自然是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可知第十八願的彌陀本願、名號功德力的救度法,豈有「萬修萬人到」可言。修是專修的意思。
沒有第十八願,淨土法門就算不上是「易行道」
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依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為之法脈,判定淨土法門是「易行道」。龍樹菩薩言:「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龍樹菩薩釋彌陀本願如下:「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龍樹菩薩的教判,為未來淨土宗的成立,打下穩當紮實的基礎。
沒有第十八願,就談不上往生三資糧 – 信、願、行,及三根普被
又,念佛往生人經常講「信、願、行」往生三資糧,但恐很多人不清楚其出處是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信,「欲生我國」;願,「乃至十念」;行,沒有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淨土法門談不上甚麼信願行。詳見佛門網十一月份發表的兩篇拙作。
又,念佛往生人經常講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但沒有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淨土法門能說是「三根普被」嗎?如《觀經》言,堪受善法的上根、中根者鳳毛麟角,無善根的下輩者觸目皆是;若沒有第十八願,我等下根之輩有能力岀離生死苦海嗎?若沒有第十八願,我等下根之輩有本事得生淨土的希望。
沒有第十八願,就沒有「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淨土宗的特色是「凡夫入報」,如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言:「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所謂「託佛願以作強緣」者,正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又言:稱名正行是「正定之業」,定得往生。何以故?順彼佛願故。那個願?正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淨土宗的特色是「平生業成」和「現生不退」,若非阿彌陀佛成就了第十八願,現以酬因之身,怎能向一切念佛往生人作出保証,必得往生!
第十八願是超世大願,踰越諸佛
最後引淨宗法師一文,說明法藏菩薩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立誓成佛,發了超越十方三世諸佛的大願,言:《無量壽經》在說法藏菩薩發願之前,先說「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然後一直列了五十三位佛的名字,最後總結說:「如此諸佛,皆悉已過。」
為甚麼要說這五十三佛呢?其實不僅僅是五十三位佛,而是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以來所有一切的佛,過去世以來的每一尊佛出世,都會教化度脫無量眾生,善根成熟的眾生也都得道解脫,但像我們這樣罪業深重的眾生,卻一次又一次地漏於諸佛救度之外。
如果沒有法藏菩薩為我們發願,以我們這樣的劣根種性,未來無量大劫又要像過去一樣漏於諸佛救度,永無出頭之日。法藏菩薩正是看到這種情況,主動站出來為我們發願,說:「設我得佛,罪業深重、漏於一切諸佛救度的眾生,我必救度。如果我不能完成一切諸佛未能完成的大願,誓不成佛!」
誠心頂禮「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