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翻開雜誌,在各式各樣的廣告中,一串佛珠的介紹吸引了筆者的目光。佛珠不是很特別,由普通木料所製,價錢也中等,但在介紹當中,打印上四個搶眼的字「師父加持」,然後就是一連串若帶此珠,可消災去惡等字眼。越來越多人,錯將各種傳統儀式,以及祭祀祈求,當成是一種能夠洗滌身心之污垢、恢復清淨的門徑。這種種相信依靠外在的一些儀式,就想要洗淨自己的罪惡,跟那遙遠的印度恆河一樣,當地人直至今時,對那古老的傳說,還深信不疑。
在久遠的佛陀時代,早已出現了一些外道,將清淨與否,建立在某些表面形式上的做法,而不是由行為來決定。那時有位名叫淳陀的鐵匠,他告訴佛陀,他喜歡西方婆羅門的修行方法。婆羅門們常手拿水瓶,頭戴苔草編織的花環,祭祀侍奉火神,常洗手以及沐浴。他們教導弟子修持清淨的方法,是在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是觸摸地上,若無法觸地,則觸碰濕牛糞;若沒有濕牛糞,就以生草代替;若無生草就對火禮拜;如果無法對火禮拜,就向太陽合掌歸順;如果無法向太陽合掌歸順,就必須在日落前沐浴三次。這樣做才能得到清淨,如果不這樣做,就無法清淨。淳陀告訴佛陀,他喜歡婆羅門的清淨修行法門,只要跟隨婆羅門,就能得到清淨。
淳陀接著詢問佛陀,甚麼是聖者們的清淨修行方法呢?佛陀首先告訴淳陀,身體方面的不淨行有三種,語言方面有四種,意念方面有三種,合共十惡行。做了以上這十種惡行為,不管一早起身有沒有觸摸地面,對著太陽禮拜,乃至一日洗浴三次等,都無法令自己清淨。身壞命終將下墮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
十種惡行可分為身、口、意三大類:
身體行為——殺、盜、淫;
語言行為——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意的動念——貪、瞋、邪見。
與十種惡行相反的,是十善行。相同的,成就這十種善行,無論清早起身,有沒有碰觸牛糞、生草乃至對火祭拜,都必能得清淨,身壞命終,也將投生天或人等善趣。
聽了佛陀的解釋,淳陀才明白清淨與否,取決於個人行為,非拘泥於形式上的舉動。最終請求佛陀為其皈依,成為真正的佛弟子,隨佛學習。
在《相應部》[1]中,有一部經與這個故事類似。那是記載外道徒眾,想單憑一些祭祀儀式,令亡者得生善趣天界。佛比喻說這就像將石頭丟入湖中,然後在湖邊合掌祈求、禮讃,希望石頭浮出水面一樣。沒有修十善行的亡者,不會因為大家的誠心祈求、合掌禮讃,而得生善趣,就像跌進湖中的石頭,不再浮出水面一樣。
請別再崇尚、專注於各種祈求或祭祀的儀式了,那些充其量只能起安撫的作用。對想要消災去惡,得清淨無染,沒有多大的幫助,還是老實修行比較實際吧!
[1]《相應部》第四十二相應第六經《刀師之子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