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初二晚維港煙花盛放,夜空瞬間燦爛,觀眾雀躍歡呼。看時快、說時慢,砰澎一聲,心情在剎那間放開了些什麼,光明遠大彷彿飛入心懷。
光明、遠大的前景,是否自古以來皆為人人所期盼的境況?光明與遠大的最終目標是否為了達到快樂 ?
積極的正向心理學
回想起因工作的需要,被機構派去進修「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課程。在1998年,美國心理學會長Martin E. P. Seligman認為當時的心理學只能治療及處理心理問題,而不能發揮積極的人生意義,於是創建一套以科學觀念來解釋人類尋求快樂的心理及行為學,從人的長處來建立正面情緒、人格及快樂人生。完成課程後,當時也將其概念實踐在案主(Client)的問題上,發覺案主在未出現問題前,運用這方法更收效,就像打了「正念」預防針,心理質素較為優厚。
人人都想快樂
新年時常聽到「心想事成」這句祝福語,人人心中想要的對象和程度,各有不同,由於心想事成,所以獲得快樂,但是快樂又是十分主觀的感覺,快樂的內容卻與欲望、期望掛上了勾。佛家就從欲望下手,教人少欲知足,隨順因緣就得快樂。
Seligman在他的著作《真正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談及快樂的指數來自天生的情緒基調、後天的際遇、自主及可能管控的範圍,其中先天因素、自主能力各佔40%,其餘20%來自環境。由此可見到快樂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正念」是其中可行的方法。
正念、放下是光明遠大的入口
在我早期學習修禪時,常聽到「正念」一詞,誤解它為正負的二元對立,後來慢慢體會「正念」是對所遇到的事情,以一種無分別心來看待,不加主觀判斷、不自作故事,把心留在當下情境的經驗。例如旅行前,未上飛機已經擔心那地方 的食品、天氣、交通、酒店等,同時考慮許多可能的障礙,旅遊還未正式開始,焦慮便已悄悄入侵你的心。
快樂是要自己培養的,有關研究提出七種方法能夠帶動長遠的快樂,包括:感謝與讚美、健康、敬業樂業、嘉言善意、做善事、寬懷大量、維持家人良好關係。
今年,我把「光明遠大」的揮春貼在電腦旁,這是聖嚴法師的勉語。對於佛弟子來說,不單是美麗句子,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回顧香港社會,令人不安的事件,無論是青少年、家庭、水貨事件、因癡愛殺人、環境污染,政見爭拗等等,問題出在哪裡,是「價值觀」出了問題,或是人心過於游離而失去平衡呢?
依據得到快樂的可能性來看,我似乎要反省如何將心念放下,建立正念的生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