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常說我的外婆「底子厚」:今年九十有多,聲如洪鐘,晚晚睡得香甜,腸胃暢通,每餐吃飯兩大碗──食量冠絕全家!她雖不是佛教徒,卻真有福報!
「無論如何,我也不要住老人院!」她曾經為此大吵大鬧。也難怪,香港寸金尺土百物騰貴,部分院舍條件惡劣,長者無法安老善終,已是不爭的事實。
即使如此,我們的生活裏面,還是有很多正面的事情值得報道。
從cold call開始
這個佛教護老院採訪構思,由cold call開始。月前的私營護老院虐老事故,大抵令部分院舍對傳媒抱有戒心。當我致電提出採訪要求時,佛教菩提護理安老院院長鍾敏儀姑娘卻非常爽快開通,還主動建議我參考社會福利署有關虐老個案的資料,讓專題做得更深入些。我心裏想:真是個好開始!
佛教菩提護理安老院(下略作「菩提」)由香港菩提學會會長永惺長老籌建、寬運法師擔任院監,1999年投入服務,接收首批院友,部分「開國功臣」現時還住在院中。男女院友總額150人,法例規定員工不可少於八十名,以確保長者得到充分照顧。
座落於荃灣老圍半山,菩提位處西方寺側,路程有點遠,但相比那些擠在一大堆樓房之間、空氣與日光同樣稀薄的院舍,環境好多了。當然,表面的硬件不代表一切,說到底,還是要回歸到人本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可幸兩次到菩提採訪,從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我感到這裏的快樂很實在。資深社工莫海倫姑娘在菩提服務了十三年,寬運法師說她這些年「由少女變成了母親」,做事很投入。不嫌偏遠長年留在菩提,莫姑娘說是出於一份感情:「部分院友與我相識了很久,由剛接到他們的入住申請直至現在,我親眼見著他們老去,身體由好轉壞。大家已經是朋友了,我不捨得離開。」細問之下,原來莫姑娘從小由外婆帶大,從她的神態,可以想像兩婆孫感情要好。莫姑娘說她喜歡護老服務,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喜歡外婆吧?
當然,不是所有人與事,都那麼容易討人喜歡。院長鍾姑娘談到員工的壓力:「小孩子拉了屎弄髒了,要收拾沒甚麼大不了;老人家就不一定,他們可能會發脾氣,罵你打你喔!」月前的虐老個案惹起公憤,莫姑娘坦言她也生氣。看見不義之事,當下的情緒反應固然可以理解,但將心比心易地而處,也許更容易叫我們學懂寬恕。佛法提倡無分別心,強調眾生皆可成佛,正好讓我們定在當下,修正過去,活好未來。
止惡防非
止惡防非,防患於未然,也是佛法的智慧。鍾姑娘沒有宗教信仰,卻也深諳智慧之道。作為一院之長,虐老事件發生後她馬上辦了個講座,與同事溝通:「特別是年資長的同事,我得提醒他們現在社會和大眾的要求跟以前不同了,大家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日常工作要格外小心。」她的善巧,見於遊戲之間:「警惕同事之餘,以輕鬆的遊戲方式分享虐老個案數字等等,不要過分的煞有介事,大家也比較容易接受。」
根據社會福利處的統計[1],長者虐待的個案分為不同類別,例如身體或精神虐待、吞佔財產,以至性虐待;施虐者則可以是配偶、子女、家中傭人、護老院舍職工等等。案例當中,牽涉院舍職工的為數不多,配偶的數字卻竟然最高。鍾姑娘解釋這與監管有關:「院舍平日有法例約束、有其他人看著,相反,最讓人放下戒心的,往往是睡在身邊的那位。若是其他人,不喜歡的話跑掉就是了,夫妻關係卻不容易抽身,而且被虐者往往依賴施虐者照顧,雙方的壓力都大。」
落落大方,實務實幹
本來打算多寫寫老人家,與兩位姑娘交流著實有意思,故決定多寫幾筆。問及菩提與其他院舍的分別,兩位異口同聲說這裏的人事關係特別好。鍾姑娘的落落大方不拘小節,讓我感受到這句話是真的。「我負責管理,每天接觸院友也只可以簡單閒聊幾句,最重要的是埋身照顧他們的前線工作人員。即使沒有我當院長也可以呢,自會有別的人來做,但我既然是做大的,做事必須有底線,以維護院舍和長者的尊嚴。」鍾姑娘坦言現時護理行業很缺人,例如替假的起居照顧員(Personal Care Worker,簡稱PCW)經常無故曠工,若院方嘗試聯絡也找不著,鍾姑娘便會告訴同事以後不用再找對方,因為即使下次願意來做,也根本沒有心,大概也不會善待長者。笑言最初以「搵工」心態來應徵的鍾姑娘,認為最重要的是維持院舍的正常運作,達到這個基本目標之後,才考慮提升空間,不搞排場大龍鳳,實事求是。
生命的躍動
傾談過後,開始實地視察環境。甫出電梯,便碰到一位撐著支架走路的伯伯,熱情的與另一位「老友記」打招呼,春風滿面似的。院內設有露天小花園,陽光從外面照進室內,滿有朝氣。負責社福部的莫姑娘又說,院方備有各式文娛康樂活動:每個月旅行一次,最近剛去了機場參觀航空探知館,又會去飲茶吃齋,每季也有生日會等聯誼聚會,讓老人家交交朋友,保持心境開朗。每個月,西方寺會派義工居士前來帶領誦經活動,教院友念《阿彌陀經》等;佛誕時,又會安排法師到訪主持浴佛,看來大家真的挺忙呢。
光是吃,也夠忙!膳食方面,早午晚連同下午茶夜宵,一共五餐!不會營養過剩嗎?不怕,餐單由營養師定期檢定。院方沒有茹素的規定,但每逢初一、十五和佛誕都會安排大家吃吃素,最近更推行「綠色星期一」(Green Monday),讓大朋友一同做環保小先鋒。
不思善,不思惡
這次採訪,我們跟兩位老人家詳談,過程同樣開心,其中一位更是出家人──八十一歲的來寶法師,已在菩提住了兩年多。法師十數年前在虛雲老和尚駐錫的廣州雲門寺出家,其時已退休,六十來歲,之後在香港寶蓮禪寺掛單,當知客師;患上坐骨神經痛,在寺院裏連樓梯也沒法走,只好到護老院裏住。有人說,出家人要住老人院好像有點「不幸」,畢竟還是住在寺廟比較好。「出家人在哪裏都一樣,沒有甚麼習慣不習慣的。這裏服侍周到,除了念佛打坐甚麼也不用做,像清修一樣,沒有雜念。」來寶師父耳朵不靈光,話聲大,言詞之間,卻流露一種淡然的自在。
師父的精進,可謂非同凡響:每天凌晨三時多開始早課,在床上打坐密誦,以免騷擾他人;每晚七至九時也打坐,之後才就寢。在院舍繼續按照寺院的規律生活,但積極配合這裏的運作,不會強要人家遷就。師父三番四次強調在菩提住得很好,物理治療師教他做運動,痛症好了九成,最初走路要撐著支架,現在不用了。間中也會外出,見見徒弟佛友、去去法會,生活簡單而充實。
另一位與我們聊天的是嚴守經婆婆,光是名字已很有佛緣。婆婆是受了五戒的在家居士,家人都在廣州,她自己在香港,在菩提住了八年。年屆八十三,頭腦和口齒都很清晰,現時還會自行到油麻地去探朋友。「若我們說不放心要陪她,會害她生氣的呢!」莫姑娘在旁打趣道。
以前,嚴婆婆在北角佛教愍生講堂聽經聞法十多年,在住持演慈法師座下皈依,她來菩提住也是經由法師介紹的。總是笑咪咪似的嚴婆婆,腰間一度長了骨刺,在菩提的物理治療師悉心照料下,好了很多。她最常念的是《普門品》,「誦經時心會定一些,也不會常常想著痛症。」從事佛教院侍工作的傳燈法師曾說過,有信仰的長者面對疾患時,大多比較從容。兩位老人家的氣息,以至聖一老和尚、衍陽法師等善知識面對病苦時的「正定」,更讓我覺得「境由心造」這句話,真實不虛。
祝你自在快樂
我家裏的外婆因著某些原因,最後也要搬進老人院。曾經很抗拒的她,很快卻又適應下來,情況遠遠沒她想像那麼壞。但願我們的長者,都能找到一些方法,讓自己在生老病死的關頭,看到內心的一片藍天,不驚不怖,和樂平安。
[1] 虐 待 長 者 個 案 統 計 資 料:
http://www.swd.gov.hk/tc/index/site_pubsvc/page_family/sub_listofserv/id_serabusee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