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是甚麼狀態?如何嘗試體會創天地的一剎? 與友人WhatsApp談禪

朋友在WhatsApp群組討論一部短片,引申出問題:活在當下是甚麼一回事或甚麼狀態?大家各抒己見。

我回:只留心當下,不受過去或未來牽縛。

朋友認為這是背後理論,追問:實際狀態是怎樣?

我答:坐禪時,我會嘗試以最簡單也是最低的條件在每個最短的時間單位內覺察身心,或應說是維持生存,又盡量不運用任何文字或概念去描述當時身體任何部分及周遭任何事物,例如:「鼻」、「手腳」、「空氣」、「呼吸」、「緊張」、「放鬆」、「舒暢」、「妄念」等,察覺了就放下,不去深究。

我又不斷縮短留意的時間單位,越來越小,變成一小點,點點就是當下。由於時間無實體(佛教稱之為假立分位),眾點相續,形成虛幻的時間線,令人以為經歷過去、現在和將來。加上經說:一切唯心造。我估計點越小,越可能接近那非常短的靈光一剎,即是心識創造天地萬物的奇妙時刻,或許就是開悟的時刻。

又有朋友表示:我人越來越懶,不願想太多東西。打坐時,只是隨便一坐,哪管手放在哪裏,坐姿是否正確,思緒來時隨它停留或走過,心輕輕的知道當下的感覺便好了。

我回:無相無念。

還有朋友講他的看法:活在當下其實就是定境,當我們百分百活在當下,就是入定,不分別,不思量。當我們觀呼吸,好清楚是二元對立,即是「一個人」在觀「呼吸」。佛法是不二法門,入定就是入流忘所,已經沒有「一個人」及「呼吸」的對立。入定時,「我」就是「呼吸」,「我」消失了。

我回:果醒法師和繼程法師都曾提醒我們要以無分別心去坐禪,才可和解脫或開悟相應,才有機會成就。另外,「定」是基礎,要加「觀」才生智。不過,「觀」也能幫忙入「定」。修默照禪時,以觀照幫入止默,較不易昏沈,才保清醒。正式來說,「默」、「照」相運,彼此不應獨立。如用默照覺察當下內外狀況,「觀」只是保持覺知,以「無所住」為原則,不斷地捨,無對象長住,這方法易做。其他禪修方法的照,觀照五蕴,緣起等,我就難掌握,好易用了概念思考,則有分別心。

對我來說,默照的捨下比話頭的專一更易做。有些師兄覺得話頭較容易掌握,因話頭作為唯一簡單的對象,可作著力點。不過,我一專注,往往會太用力,如能放鬆,話頭禪應該是不錯的方法。現在偶而也用話頭,因有目標,可避免了散漫及昏沈。

以前用話頭往往集中一點,如在頭部或近臉位置,現在會以全身融入,覺得較為放鬆,如果有幸如上次禪廿一時被法師突然當面棒喝而將話頭撞散,就不只在頭臉釋放,或許可以體驗真正的打破疑團。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