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脈源流--善慈法師淺談孔雀法門(五)

(續上期)

相傳孔雀法在印度盛行甚早,見如長老曾在《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導讀》介紹:

「《大唐西域記》卷三云:『珊尼羅闍川北石崖邊,有窣堵波。病者至求,多蒙除瘥。如來在昔為孔雀王,與其群而至此,熱渴所逼,求水不獲,孔雀王以嘴啄崖,涌泉流注。今遂為池,飲沐愈疾。石上猶有孔雀趾迹。』」又據《世界佛學名著譯叢》記載:玄奘法師至印度之時,《大孔雀經》為七世紀習誦之文,當戒日王未即位前,聞其父死,奔赴王宫,遇諸傳教師舉行儀式,有誦大孔雀經文多,則當時此經之風行可知。至於準確的起源時間則無法追究了。

那麼孔雀法又是何時流入中國及翻譯的?根據《佛教史年表》及《世界佛學名著譯叢》記載:西域王子帛尸黎蜜多羅(Po Srimitra)捨位出家,於東晉永嘉(公元307年)年間來中國,住建康(今南京) 建初寺,於永昌元年譯《孔雀王神咒經》,317-322年間譯有三本。尚存《釋藏》、《高麗藏》、《元藏》、《明藏》中。

至516年,扶南(今高棉)三藏法師僧伽婆羅至中國,譯《佛說孔雀王咒經》,譯筆既劣,間有錯誤。 至705年,義淨法師又譯《佛說大孔雀咒王經》。淨本雖自稱譯其全文,遂不免有省譯或意譯之事。其後三藏法師不空亦有新譯本,名《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此本與其謂譯原文,實為校正淨本,時至今天,已廣為應用。正如《孔雀經音義》(註一)云:「如今是者大唐大興善寺三藏不空和尚,大曆六年 (771) 奉玄宗肅宗兩聖帝恩命,於上都內道場所翻譯也,斯為正譯。」

不空大師於天寶五年(746)住淨影寺,適天乾旱,帝敕於內道場修《孔雀法》,祈雨三天果驗。帝賜號:智藏,並賜紫袈裟等。當時此經盛行,唐朝皇室甚為重視,廣為修法,不讓流落民間。

由於唐武宗滅佛,此後流行至日本。日本僧人靈雲曾於1686年,對勘(不)空本及(義)淨本 ,而撰《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異同》,此本已為日本《釋藏》所錄。

在日本佛教界,孔雀經法是鎮護國家的大法之一。日本傳修此法甚早,九世紀時修驗道始祖「役小角」即曾修孔雀咒法而得大靈驗。平安時代,自空海強調《孔雀明王經》之護國性以來,即為日本真言宗所重視的密教經典。查日本歷史紀載:908-960年期間曾有多名日僧修孔雀法靈驗之記載。至十一世紀,孔雀法擴及現世利益,以祈福、消除天災、除疾延命等功效而盛。

台灣弘揚此法缘起乃由賢頓老和尚拈出。有苗栗慈光寺慧寬比丘尼,身患重疾幾危,幸遇佛母孔雀明王大法,讀誦再三,不久旋癒。見如法師聞之,向賢老請法後,依之修持,宿年胃疾也癒,信之篤誠,志弘此法,以拯眾生苦厄。

1984年台灣北部年餘乾旱,見如法師發心四十九天修孔雀法祈雨,閱六日旱象解除。爾後屢修此法,深感本經現感現應,殊勝異常,發願戮力弘揚,利益娑婆世界更多苦難眾生。2002年起開始國際弘法,多次赴中國、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及印尼等地。

見如老法師終生弘揚孔雀法,歷盡艱辛勞苦,把失傳千年的孔雀密法再度重興,至今己確立了孔雀法的國際定位。

註一:《孔雀經音義》共三卷,日僧觀靜撰,為不空所譯之《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注譯書。

訂閱
通知
guest
1 評論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
musashi Haruno

讚嘆見如長老!但見如長老所弘揚的未算是密法,只是經法,乃念誦《孔雀經》,而孔雀明王的密法有供養法及護摩等等,按儀軌進行,且需要灌頂及由阿闍梨儀軌傳授指導才能明白怎樣結壇修習。當然看到很多例子是僅僅經法已經有無數人受益相應,解困於苦難,明王法殊勝真實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