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起心動念,都是在創造自己的命運?

圖:Pixabay
圖:Pixabay

每個起心動念都是一個「因」,一切因緣果報,都是起心動念所招感;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因為眾生動念各不相同,所招感的業果也各異,由此而入於六道,輪轉不止。

《法句譬喻經》中的一個故事,說明了為甚麼善果、惡果都是存乎一念之間。

《法句譬喻經》是漢譯譬喻佛典中較早期的一部,是根據《法句經》的偈語而鋪展開來的經典。當中記載了不少故事、寓言等,藉此演說因果的義理:

經中記述,佛陀住世時,舍衛國的波斯匿王有一天來到佛陀的精舍。他下車後將寶劍解下,脫下鞋子,合掌走到佛前,五體投地,長跪向佛陀說:

「弟子願以虔誠的心,在城內四大街道上準備素宴,供養佛陀及僧眾,讓國民都認識世尊。也願一切眾生能夠遠離一切惡法,並奉持五戒,不造惡業,以此消除國家的一切憂患。」

佛陀說:「這實在是太好了!你身為國王,能夠以智慧統率國民,為人民種下善因,引領他們走上正道。」

波斯匿王說:「我們馬上開始籌備。」他親自準備素宴,恭迎佛陀及眾僧的來臨。

佛陀和弟子就座,用齋完畢後,佛陀便開始宣說佛法,其時參觀、聽法者無數,人山人海。

剛好有兩個商人路過,其中一人心中讚嘆:「佛陀就好像明君,弟子像忠臣那樣跟隨著他。他所說的義理定是十分殊勝,大家才會這樣虔誠地聽法和供養他。」

另一商人則心想:「這波斯匿王真是愚痴!既已做了國王,還有甚麼東西得不到呢?佛陀就像是一頭牛,弟子就像牛車,被牛拖著四方奔走,一群人到處流浪,身無分文,有甚麼好尊敬的?」

兩人離開後,走了約三十里路,在路邊的涼亭下休息,一邊喝酒聊天。起了善念的商人,因為起了一念恭敬與歡喜心,而感得龍天護法的護佑;

而心起惡念的商人,卻招感了太山地獄的鬼神。他只覺喝酒之後,腹中猶如被火燒,跌跌撞撞走到涼亭外,昏倒在路邊,結果被路過的車隊碾斃。

那位起了善念的商人,後來離開了舍衛國,移民到他國生活。該國國王膝下無子,駕崩後沒有王子繼位。讖書上說:「印度中部會有一位卑微的人,將會繼承本國的王位;老國王有一匹神馬,如果未來國王要騎馬,神馬必定會在他面前屈膝下跪。」

眾位大臣依著讖書所說,帶著神馬四處尋找未來的國王。剛好這位商人來到此國,神馬看到商人,便跪了下來。

大臣十分高興,認定他就是新國王,於是請商人回宮,準備香湯讓他洗澡,並恭請他繼承王位。

商人大為不解,心想:「我沒有做過甚麼善事,為何會有這樣大的福報?想來是因為曾經聽聞佛陀的教法,蒙他慈悲庇佑之故。」

他登基之後,與群臣朝著舍衛國的方向遙拜,祈禱:「我本來是卑賤之人,蒙佛陀慈恩,才成為本國國王;未來希望你和弟子一同來我國,接受應供。」

當時是春天三月,他與群臣一起出發,到舍衛國供養佛陀。見到佛陀之後,他問:「我本來是貧賤的商人,向來沒有甚麼功德,為甚麼會有這麼大的福報,竟能獲得王位呢?」

佛陀說:「當年波斯匿王在城內供佛時,你心想:『佛陀好像國王,弟子如同大臣。』那時候你生起了誠懇的恭敬心,因此種下未來成為國王的善因。另一位則心起驕慢的念頭:『佛陀像是一頭牛,弟子就像被牛拖著的車。』因此他種下了車禍之因,死後在太山地獄受火車所輾壓。」

他續說:「這一切果報,都是起心動念所招感,不是天龍鬼神能夠左右的。國王之位,也不是個性勇敢強健就能夠得到。為善者,福樂就跟隨他;作惡者,災禍就隨著他。」

佛陀接著說了一首偈語:「心是萬法之本,心中念惡,苦難就會跟上,就像被車輛輾死的商人:心中存著善念善行,說完就去實行,福報就會追上了,就像影子與人體,形影不離。」

國王與大臣聽後,都十分歡喜,更證得了法眼淨(能夠觀察真理,沒有障礙與疑惑的智慧之眼)。

起心動念的影響力


人的心念像瀑布那樣快速,流轉不停。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未來果報的因,安住於善念、信心及大願,就感得諸佛菩薩的加被、與諸佛菩薩相應;心起惡念,就會不得安寧,也會感得諸事不順。

擴而充之,如果有更多人積功累德,淨心行善,就可以實現清淨理想的世界。印順導師曾開示,佛法的造世界,是由各人起心動念的業力所造成:

「凡夫也能創造世界,不過所造的是地獄、餓鬼、畜生、人間、天上的世界罷了。因人有煩惱惡業,所以造的是污濁世界;佛具有無邊清淨功德──福慧圓滿,所以造的世界是莊嚴清淨國土。這是佛法的因果定律。」

因此,人在宇宙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印順導師認為,學佛者明瞭這一道理,在日常起心動念中,應盡力向善的方向做去。「自己這樣做,勸人也這樣做,清淨世界的實現(十方已實現的,很多)才有希望。」(註1) 

延伸閱讀:
心念是煩惱的來源,如何將之變成修行的增上緣?


 註1︰印順導師《學佛之根本意趣》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