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見證 穿梭時空的中國十大石窟之二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分佈在鳴沙山崖壁上三、四層不等,全長1.6公里。現存石窟492個,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偉渾厚,小的精巧玲瓏,其造詣之精深,想像之豐富,是十分驚人的。壁畫內容多為佛經故事,如釋迦牟尼一生和前生行善犧牲的故事。

還有佛、菩薩、天王、力士、小千佛的畫像和羽人、飛人、花鳥、動物等。壁畫雖經千百年的風沙侵蝕,仍然色彩鮮艷,線條清晰,使人不得不讚嘆古代藝術匠師們的精湛藝術和創造精神。

“敦”,大也,“煌”,盛也。因為這個地方對開發廣大的西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自漢代以來即取名為“敦煌”。

由開石窟開發在沙漠高處的石崖上,所以取名“漠高窟”,古漢語中“漠”與“莫”通用,後來就叫成“莫高窟”。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春秋時期因盛產美瓜,稱為“瓜州”。唐代因城南有鳴沙山又名“沙州”。漢唐以來,絲路商旅往來頻繁,敦煌成為出西域和入長安的要道,因居於絲路咽喉之地,可謂一方重鎮,當時村塢接連,雞犬相聞,史稱“華戎所交一都會”。佛教和其藝術自西域東傳以此為第一站,因此佛塔遍地,市集繁榮,據文獻所載元宵燈節的盛會僅次於長安,其興盛可見于一般。白楊、新疆楊像一根根雞毛毯子般,是敦煌最明顯的植物景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