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晚在即,我們可曾有以境修心,學會轉換心靈空間?轉換心念,每一刻都是新的機緣⋯⋯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除夕過去了,新一年來臨,2022年成為每一個人的歷史,不知可有感悟與期盼?

據資料說,新的一年是指時日的曆法數字,不同地域各有不同訂定,中國傳統以公曆的一月底或二月初為新年;公曆定1月1日為新年,這是源於羅馬曆法。16世紀末起,歐洲相繼以1 月1 日作為太陽公轉周期的開始,定義為新一年的開始。

人是會思考的動物,如何在時隙中,繞過各式各樣的網絡資訊,讓心思暫緩,於流動的世間境遇中,激盪出「離垢練心」的生活態度?

掃塵除垢

根據經典記載,周利槃陀伽因掃地悟道,他聽前句隨即忘了後句,佛陀就教他念「掃塵除垢」四字。可是他記得「掃塵」時,隨即忘記了「除垢」;記住「除垢」,又忘記了「掃塵」。

但他仍認真照著師父的「掃塵除垢」口訣來實行,終於領悟到師父是要他在不斷掃塵動作中練習收攝心念,先掃除心中塵垢,繼而打開智慧之門。各位,您如何思惟這典故?

以境練心

現代人多因職事繁忙,歲晚在即,總會清洗家居及佈置一番,讓生活顯出愜意的品味及賦予送舊迎新的祝福。在清理家居或工作環境時,可曾有以境修心,轉換心靈空間?

思維至此,想起唐朝無可禪師[1]的詩句。詩中描寫禪師在一年將盡時的心情,順便與大家分享禪師對生活的感悟及逸趣:                             

   「燃燈朝復夕,漸作長年身。紫閣未歸日,青門又見春。

     掩關寒過盡,開定草生新。自有林中趣,誰驚歲去頻。」

身處於山林的禪師沒有驚訝日子的消逝,反而覺悟萬物枯榮的意趣。禪師如此靈敏的覺察和生活態度,游走於都市的我們,有何感想呢?

甚麼祝福、願望等句,都是隨俗順應的糖蜜。掃塵除垢,一念之間,當下即是,何須延後? 祝福大家在道賀之時,轉換心念,每一刻都是新的機緣。


[1]無可禪師(1611——1671),順治8年(1652年)至南京拜覺浪為師,法名無可,又名弘智,號愚者。為曹洞正宗二十九世祖。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