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正確認識藏傳佛教──再訪索達吉堪布

索達吉堪布精解正信藏傳佛教觀念
索達吉堪布精解正信藏傳佛教觀念

藏傳佛教在華人地區日趨盛行,但行者對藏傳佛教仍存在著不少誤解,對雪域顯密二教的豐富內涵認識很有限。最近,以博學多聞著稱的索達吉堪布,難得來港作公開講座,並於百忙之中撥冗接見筆者,筆者遂把握良機,向其請教一些漢族行者的常見問題。

藏傳佛教不僅是密宗

華人普遍把藏傳佛教稱為「密宗」,而把漢傳佛教稱為「顯宗」。其實,漢傳、藏傳是地區及文化傳承的分類,而顯宗、密宗則是教法內容的分類,兩者並不等同。可別以為這只是稱謂上的「小事」,因為這些稱謂反映了人們對漢藏佛教的錯誤認知──有些人以為藏傳佛教只有密宗、只是灌頂唸咒,而沒有顯宗的理論與實修法門。

索達吉堪布表示,稱呼藏傳佛教為「密宗」甚至「喇嘛教」,是不合理的,因為藏傳佛教中所有宗派──寧瑪、噶舉、格魯、薩迦、覺囊,沒有一派是單純的密宗,沒有只修密宗不修顯宗的;另一方面,歷史上密宗的確已傳入漢傳佛教,漢地寺院早晚課誦中都有咒語,故稱呼漢傳佛教為「顯宗」也不合理。無論是漢傳還是藏傳佛教,都兼具顯密二宗。上述稱呼出於一些不了解藏傳佛教的人的偏見,而且容易引起更多人誤解藏傳、漢傳佛教的內涵,故堪布不肯苟同。

灌頂以外當作聞思

香港許多藏傳佛教弟子,似乎偏愛持咒、參加灌頂及法會儀式,有志研習佛法義理的人比較少。當然,灌頂、持咒是很好的修行,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若只一昧灌頂、持咒,對佛法內涵毫無認識,便可能產生很大問題!

堪布憶述,20年前內地的佛教徒也是這樣子,但後來五明佛學院於中國多個城市建立道場,要求他們系統地學習,先透徹了解法義,情況已大有改善。他覺得香港弟子的觀念同樣可以改變,若不改變則只會流於迷信。

堪布指出,佛法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了解其道理是十分重要的。沒有系統學習及思維,許多法義都不明白,最初學佛的熱情和信心可能會慢慢退失,因為缺乏智慧。五明佛學院提倡系統學習和實修五加行,堪布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通過各種途徑讓香港、台灣等地信眾的學佛觀念回到正軌上。

「其實大家都有能力通達佛法正理,只是過往傳法者沒有強調,人們還未明白聞思的重要性而已。」堪布說。

經論並非道障

有些人聲稱佛法只管實修即可,無需學習經論,甚至認為經教理論會製造更多概念上的障礙,妨礙開悟。

堪布認為,眾生業力不可思議,沒作聞思、單靠實修而開悟,並非完全不可能。但對大部份人來說,若不了解經論,缺乏基礎知識及觀念,則難以真正修行。而會增加煩惱的,是世間的分別念。佛法全是智慧箴言,佛陀、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等的言教,只會減損分別念、增長智慧,並不會助長煩惱。只是某些人不喜歡學習理論,才會不作聞思而專事禪修,但即使專事禪修,也要有口訣才行。近代漢地禪宗發展受到限制,正是因為對理論的重視不足,又缺少了口訣傳承,光是自己看一點書而把心「安下來」,並不算是真正的禪法。

「有些人相信灌頂後專事持咒,便可即身(今生)成佛,有這麼簡單嗎?」筆者追問。

堪布謂:「依靠灌頂、修一些簡單的法門,是有可能成就的;禪宗也有不靠聞思經論,依某些精要開示而悟道的;大圓滿中,弟子的信心結合上師的加持,也可以迅速證悟心的本性,歷史上有許多這類成就者。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保險的是先徹底了解法義,生起體會,這樣對佛法的信心便會越來越堅固。」

「灌頂當然有其意義及加持,但灌頂其實並不簡單,受灌後要修持密法,要修持密法的話須要學習密法理論,從理論到實踐之間有一定的過程。全知無垢光尊者(Drime Ozer, 1308-1364。即龍青巴尊者Longchenpa)《句義寶藏論》說本來清淨的大圓滿,聞思究竟者才能通達;米滂仁波切(不敗尊者Mipham Rinpoche,1846-1912)也說要通達滅除一切戲論的中觀思想,才能證悟大圓滿。」

「以上是針對大多數人來說的,個別行者或許依靠上師的精簡口訣便能大澈大悟。因此,對於任何問題,都應該分兩方面看。不能一概而論,也不可用太簡單的語言妄下定論。」

反覆研習法義

香港有些弟子覺得自己聽過、看過很多遍法義,已經懂了,所以不再看、不再聽。筆者覺得,他們可能只是理論上或知識上「知道」,裝進了腦子裡,但未必進入了內心,還未算真正的「懂」。

堪布笑言:「可能是我自己搞不通吧,光是理論上明白也非常困難啊!我放棄工作出家修學佛法,至今二十多年,別說大圓滿,連『無常』、『輪迴痛苦』在理論上也未真正懂得。所以我在書店看見新的佛書,都會買下來。十年前看的公案,十年後再看,對我自己更加有幫助。一般學校課程讀完一次就可以,下年無須重讀,但佛法中『無常』、『痛苦』等道理,是須要一輩子去看、去修的。我們佛學院中很多老堪布仍然反覆聽聞前行,巴珠仁波切(Patrul Rinpoche,1808–1887。撰寫《普賢上師言教》的大成就者)一生也聽聞了25次前行。現在人們滿足於自己所學,恐怕是一種傲慢,他們還未搞清楚佛法義理的重要性及利益,沒有把理論與實修結合起來,只是在文字上過去罷了。」

灌頂須守誓戒

很多上師都指出一個問題:每個灌頂或多或少都有誓戒(又作誓句、三昧耶戒,即密乘戒律。密乘行者於灌頂同時獲授此戒),接受灌頂者必須持守。可惜並非每位傳法上師都有把誓戒說清楚,真正了解密乘戒律的弟子更不多。

上世紀九十年代,堪布來過香港幾趟,知道港人很喜歡灌頂,但對聽課興趣不大。二十年後,狀況仍然差不多,講課時許多人都打瞌睡。這和內地某些城市的情形不同,可能與以往傳法者沒有詳細解釋有關。

堪布繼續說,灌頂很重要,但佛法理論更重要,因此某些大德故意於說法期間舉行灌頂,吸引人們前來聽法。某些「灌頂」可能只是加持一下,但一些比較高層次的灌頂,授灌時上師應該向弟子說明誓戒,正如傳別解脫戒時必須詳細解釋戒條一樣。若灌頂沒講清楚誓戒,等於是害了弟子,不僅沒有功德,而且過失很大。每個灌頂都有不同的誓戒,例如《大幻化網》有五根本誓戒等等,晉美彭措法王(Khenchen Jigme Phuntshog)每次灌頂前後都講解誓戒,堪布希望所有上師都能如是。

索達吉堪布(右)受訪後與筆者合影
索達吉堪布(右)受訪後與筆者合影

凝聚年輕佛教徒

筆者求學時期曾服務於中文大學佛學會,與香港大學、理工大學、珠海書院的佛學會素有聯繫,畢業後復一直從事佛教工作。留意到內地佛教發展日益興盛,國內學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很多大學舉辦的佛學講座或研討會,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參加。可是,香港的年輕人似乎仍以基督徒較多,各家大學佛學會活動的參加者中,應屆本科生人數都偏低。堪布是次來港,先後於中文大學及理工大學開示,聽眾亦多為外來的佛教徒。

堪布承認,許多基督徒都非常熱心,為其宗教無私付出,他們有很多資源、做了很多工作,而香港人對佛法理論的接觸才剛剛起步。根據他的所見所聞,學佛的年輕學生其實也不少,只是認同感沒建立起來、沒凝聚在一起而已,故希望教界能通過各種渠道,讓年輕人了解佛法。

終生聞思修

筆者請求堪布給廣大修行人一些建議。他自言對《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很有信心,他和內地道友、居士們共同學習,效果很好;當中講述人身難得、生命無常、面對死亡等部份,講得特別透徹,對行者特別重要。他也建議大家把這部論作為「終生修行手冊」,不要只是光看一遍,必須經常看、經常聞思實踐,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修行人。

佛法就是生活

座上觀修《大圓滿前行》後,座下──日常生活中當如何應用佛法呢?

堪布回答道,平時沒有修行的,比較難把佛法應用在生活中,反之亦然。認真的行者,日常生活不論是吃飯、睡覺、工作,都不離開修行。功夫高的,可以時刻保持一心不亂,明心見性;否則,生活中也可經常觀修人生難得、生命無常等。例如吃飯前後朋友聚散,已經可以用作無常觀;又如輪迴痛苦,在任何環境都可以觀察到。一些「修行人」僅是膚淺地把佛法停留在口頭上或文字上,佛法與生活各不相關,這是不行的,我們應該要做到「佛法就是生活」。

最後,筆者好奇地問了堪布一條個人問題:堪布的母語是藏語,但漢語比不少漢人還要好,他從藏譯漢的經論都是使用文言文,而且用字十分準確!他是怎樣學漢語的呢?原來直至20歲師範學院之前,他都沒有學過漢語,從師範內學到的也不多。其漢語、漢文主要是通過與身邊的漢族弟子接觸而學習的!

是次訪問,索達吉堪布澄清了許多關於藏傳佛教的錯誤知見,相信可於一定程度上產生震聾發聵的作用。如果您想正確了解藏傳佛教的更多內涵,或想見識一下堪布的漢文造詣,可到智悲佛網www.zhibeifw.com瀏覽堪布的各種譯著。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