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正念與設計﹕為家人或朋友設計

——曾德平(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

為自己設計郵件手信
為自己設計郵件手信
為自己設計郵件手信
為自己設計郵件手信

「我們能給別人最寶貴的禮物,就是讓人感覺到有我們存在」(一行禪師,2002。《生生基督世世佛》。台北:立緒。)作為設計師,為家人和朋友設計時,如何能夠讓他們感覺到我們的存在呢?設計師跟家人和朋友之間關係是如何維繫的呢?

我一直喜歡(用)日本的傳統和當代的設計―書籍、海報、日用品(例如衣裳手帕、陶瓷茶具、文具等等),以至美術設計材料和工具。我很享受日本設計的「美感經驗」。甚麼是「美感經驗」呢?是否那些看上去很有「藝術感」的那些感覺?還是那些好看但不中用的雞肋呢?由於我不懂日語,一直只能靠用家的經驗去理解日本設計。總的感覺是,日本的成功設計師(不一定是出名的那種)均關顧到用家的「真實」需要,包括情緒上的需要。近年,台灣把不少日本設計書籍翻成中文,令我對日本設計瞭解更深。

日本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在黃友玫譯的《不為設計而設計=最好的設計》一書中,談及人與物品的距離如何影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引用James J. Gibson的生態心理學(Ecological Psychology)概念affordance去闡釋我們身體直接接收到的環境資訊,與及日本設計如何在「渴望追求可以控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的力量,藉由行為的動作帶給此關係一種流利的美」的日本文化中,擔當一角色。繼而,重新定義我們在生活中體會的真實。我猜想,深澤直人所指的「行為的動作」就是設計;對於日本設計師而言,設計就是「所用之美」,美感不單只是日本設計師透過作品的個人表達,也在使用的過程中,令用家經驗到那份美。

設計的美感經驗是多層次的,複雜的。我們必須要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受的。它超越了純視覺的體會,即是我們常常說的「得個樣靚有鬼用咩」那種。設計的美感經驗是一種整體性的體會,不分先後輕重的,包含了視覺、觸覺、嗅覺、味覺、聽覺,與及(不是或者)這些整體感覺所引發的內在感受、念頭、情緒反應和行為,以至延 伸至與他人和環境的另一錯綜複雜的關係。

Affordance並非判斷設計好壞的標準,它是一種「無自覺認知」(黃友玫:155頁)的能力,並「提示了人類本能的功能之真實性」(黃友玫:158頁)。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吧,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自覺地把外套掛在椅背。椅背這項「額外功能」是由我們的「無自覺認知」能力發現出來的。椅子的原本設計功能是提供「空間」給用家坐,那是看不能觸摸的空間(intangible);掛衫並非它的功能,但它的某些特徵引發用家的affordance能力,然後,很「自然地」把認知實踐出來。那真的是自然而然的「不自覺」行為嗎?還是,有甚麼東西/感覺在驅使著我們呢?

設計師和用家的關係很微妙,也很弔詭,並不是設計師說了算。反而,當設計落到用家手裡,創意才被豐富地發揮出來。一個令我感動至今的例子是圖文傳真機。今時今日,圖文傳真機的功能幾乎完全被電腦取代,你也許從來沒有用過這種曾經是辦公室,以至家居不可或缺的溝通機器吧。曾幾何時,電視的兒童節目「閃電傳真機」的命名也源於這部機器(閃電不單表達了速度,也包含科學和先進的意思)。顧名思義,圖文傳真機的功能就是(透過電話線路)真實無誤地把圖像和文字由一個地方傳至目的地。傳送速度遠比早期的電郵還要快。1989年北京天安門學生運動,中國政府封鎖了全國對外對內通訊,唯有圖文傳真機,中國政府就拿它沒辦法。於是,學運的消息得以第一時間傳真至中國與及世界各地。很多時候,我們都曾從新聞報導得知一些在緊急關頭發揮特殊能力,救人脫險的事蹟。那些都是「不自覺」的行為嗎?

深澤直人指出,我們的affordance能力(身體直接接收環境資訊的能力),有著「提示了人類本能的功能之真實性」的作用。此等資訊的真實性遠勝於我們透過知識和科技資訊去理解的世界,與及透過言行舉止、外表衣妝去認識身邊的人。Affordance這個角度的理解很接近我們跟家人朋友的關係。我們從來不曾透過知識和科技資訊去理解家人朋友吧。Facebook呢?不要自欺欺人了。Facebook的確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台讓我們提生活的點滴供諸於世,也讓我們得知親朋戚友的片面消息,但是,face to face才是真實的理解。而,一旦face to face,我們的affordance能力就會發揮,以一種超越我們理性想像的涵蓋面去跟眼前人溝通瞭解。我們日常跟人、物和環境溝通時,並未意識到自己跟對方的affordance能力對自己的影響,而,很快的就下結論。說穿了,我們只不過是在跟自己溝通罷了。

心性練習
心性練習

故此,在思考如何為家人和朋好設計時,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這方面的全方位能力。我們對家人和朋友的瞭解遠遠超乎我們一直以為的那樣子。同理,他們對我們的瞭解亦復如是。我們要重新審視對他們的成見(perception),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為「此一刻」的家人和朋友設計吧!施與受雙方便體會到「我們能給別人最寶貴的禮物,就是讓人感覺到有我們存在」的雙向作用。這種心態其實是述一行禪師所說的,正念是「對當下的真實保持覺知」(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蹟》)。

(本文另載於「正念設計工作坊」網站http://designwithmindfulness.blogspot.com/)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