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息怨憤

早前聽說緬甸的佛教徒與回教徒起衝突,心中一直不解。過去常有回教徒用炸彈攻擊民眾,尤其在泰國南部更時有所聞。佛陀向來摒棄以牙還牙的手段,只教人以和平的方法平息怨恨。

離開緬甸已有十年,腦海中仍有許多美好回憶。記得有一次,我背起背包走訪緬甸中部曼德勒城(Mandalay)邊上的古舊寺院,寺院四周盡是田園、荒野,附近有稀稀疏疏的村落,村民大致以務農為業。由於中部一帶的氣候一年當中有很長時間炎熱乾燥,農田長期處於乾旱的狀態,農耕自然不樂觀,村民生活艱苦貧乏。烈日當空,大人小孩沒法上田,都留在屋前乘涼。他們住的高腳屋很簡陋,棕櫚葉蓋的屋頂,木板鋪成的平台,一間小房子,全家老少就擠住在裡頭。屋前的沙地上,雞鴨豬犬自在走動,小孩赤著上身在玩耍。

那村落,就像自己的老家般親切,似曾相識。我徒步路過,剛好是午飯時間,一位女主人請我進屋坐坐,並端來一碟粗糙的白米飯,加點生油、鹽巴,以及每家每戶都自供自給的、炒香了的花生、蠶豆、芝麻,和醃過的茶葉,用手抓了幾下,把飯和配料拌勻,遞過來請我吃。我內心有點嫌棄,擔心她的手不乾淨,但是她的熱情卻將我們之間的隔閡銷融了。

有一趟去蒲甘(Bagan),一望無際的曠野上聳立著一座座獨特風格的雄偉塔宇,蔚為壯觀!向遠處望去,空氣中瀰漫著由牛車、馬車揚起的沙塵。十月的氣候乾爽,早晚温差頗大,我在碧藍的天空下悠閒地騎著單車欣賞沿途風光,順著泥路小徑漸行漸遠,人煙逐漸稀少,突然發現後輪胎漏氣了。真糟糕!荒山野嶺,去哪兒修補呢?當時大約下午三時,離小鎮還有兩小時路程,怎辦?正在徬徨時,不知從何處冒出一個男人,騎著單車緊追著我,向我搭訕,我察覺到他存心不良,說話不正經,而且動作猥褻,我暗叫不妙,這裡叫天不應,叫地不聞,怎麼辦呢?我開始用生澀的緬文自救:

「你們自小就皈依佛門,行善、守戒、修定,我經常跟家鄉的家人、朋友說緬甸的人有多善良。」

「我有許多緬甸同學,他們真有愛心,這是我喜歡這個國家的原因。」

「你想想,如果你傷害了我,別人對緬甸的美好印象就從此磨滅了!」

……

他雖然死纏爛打,但還好也有把話聽入耳。

那條通往小鎮的路,車輛非常稀少,許久也見不到一個人影。我一邊吃力地踩著洩了氣的單車,努力地跟他說話,希望能轉移他的注意力,改變他的心念,心中一邊不斷默念:阿彌陀佛救命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終於見到三岔路口了,他也終於慢下來,任由我奔向人群。

緬人自小受到宗教氣息的薰陶,多少也能孕育出善的種子吧?

《法句經》云:「怨憤不能止息怨憤,唯有慈愛能轉化怨憤。」宗教的衝突,大都來自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挑釁。正信的宗教,必定導引人心趣向和諧、平靜和安定。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