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唐.寒山

作者簡介:

寒山,又稱寒山子,初唐時著名詩僧。長期住在天台山寒岩,時往還國清寺。以樺皮為冠,布裘弊履。或長廊唱詠,或村墅歌嘯。他與國清寺的拾得十分友善。兩人唱詩吟偈,放浪形跡,怡然自得。後人稱寒山、拾得為和合二聖,視為吉祥、歡喜的象徵,現在民間所繪和合二神仙像,穿綠衣,梳留海。持荷花者為拾得,捧園盒者為寒山,互相擁抱,笑作一團,即取和諧好合之意。

寒山其詩語言通俗,明淺如話,詩風幽冷,別具境界。

解讀:

詩中主要寫他居住天台山寒岩時親眼所見山路及其周圍的景致。環境清幽而冷峻,不但毫無人間煙火味,就連人氣也聞不到;寒山獨居寒岩,不僅對紅塵一無所戀,就連四季的變化也心不在焉、恍然物外。 意境中,看似冷冷清清,實指心中的寂靜,與自然合一,不著一物。這時,日月的交替,季節的變化,都不曾搖動身心。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