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佛誕,香港東蓮覺苑於5月26日至28日(星期五至日),一連三天舉辦佛誕節暨開放日活動,包括祝聖浴佛、音聲佛事共賞會等,邀請信眾誠心灌沐如來,回歸清淨明潔的菩提心,善修福慧。
5月26日舉辦的是「祝聖浴佛」及「佛誕嘉年華」。信眾在大雄寶殿浴佛後,苑方免費派發嘉年華遊戲券,邀請大眾到隔鄰的寶覺小學參與攤位遊戲和品嚐素食,一同感受佛誕日的喜悅。參與單位除了苑屬的三所學校寶覺中學、寶覺小學及元朗寶覺小學外,還有各友好道場與團體如法雨精舍、毘梨淨院、真安寺、漢礼等,吸引了約千位善信和社區人士,不少人更是一家大小、扶老攜幼同來,熱鬧非常。苑長僧徹法師在佛誕節揭幕儀式中開示:佛陀誕生這一天,讓我們感受到正能量,以面對無常。過去幾年因疫情關係,未能在佛誕期間辦實體活動。法師很高興今年在大家的福報和祈求下,終於能夠與各位見面,舉辦如此盛大的嘉年華,實在有賴佛光加被、菩薩護持。
嘉年華的翌日(5月27日),苑方舉辦了「慈雲慧日跑馬地」座談會,由苑長僧徹法師主持,並請來兩位重量級主講嘉賓,分別是香海正覺蓮社董事果毅法師,及香港佛經流通處創辦人之一嚴崔常敏居士。須知跑馬地除了有不同宗教廟宇殿堂的建設,在香港佛教的發展史上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僧徹法師致歡迎辭時提到,跑馬地是香港島較早發展的地區之一,而香港佛教的早期發展又與跑馬地息息相關。法師自中三起便與東蓮覺苑結緣,參加法會和佛學班,深深感受到東蓮覺苑與香港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
座談會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快活谷與跑馬地、道場分佈與佛法弘揚、刊物發行與經籍流通。在第一部分,僧徹法師從跑馬地的舊地名快活谷(Happy Valley)談起,當年英軍在此處設軍營,不過發生瘟疫,導致不少英軍病死,所以那裏便形成一個墳場區,例如東蓮覺苑毗鄰正是猶太墳場,擁有160多年歷史;此外區內還有天主教、回教、印度教等墳場。法師又指,除了亡者外,一些華人富商當年也在跑馬地建設私人園林,像愉園、樟園。誇張一點說,跑馬地是生者的遊樂場、亡者的快活谷。
接著談道場分佈,果毅法師是香海正覺蓮社創辦人覺光長老的弟子,對於跑馬地佛教歷史掌故了然於胸,如數家珍。法師形容跑馬地是「凡聖同居土」,理由是自上世紀二十年代起,這裏已設有不少道場,如香港佛學會、香海菩提場、識盧(即後來的菩薩學處)、佛教講堂等,此外還有素食店、僧衣店,可謂一應俱全。法師說,跑馬地見證了香港佛教從早期只有辦經懺法會到陸續有高僧大德講經開示的重大轉變。像太虛大師、虛雲老和尚、靄亭法師於二、三十年代多次來港,均選擇在跑馬地的道場講經,將佛法智慧帶給普羅大眾。此後張蓮覺居士發願建東蓮覺苑,設址於跑馬地住宅區,於傳統山林佛教的寺院,是本港市區佛教道場的濫觴。蓮覺居士又發願為青年女性提供教育機會,培育弘法人才,成為香港佛教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頁。
刊物發行方面,《香港佛教》於1960年6月1日創刊,由覺光長老(社長)、松泉長老(督印人)、元果長老(發行人)倡辦,社址設在香海正覺蓮社,編輯部則在法雨精舍。《香港佛教》至今每月出版不輟,已發行700多期,是香港重要的綜合性佛教刊物。而在《香港佛教》刊行之前,香港曾有《香海佛化刊》(1932年由香港佛學會發行,只出版了五期)、《人海燈》(1933年由汕頭佛教學會、潮州開元寺嶺東佛學院創辦,於1935年第13期起將編輯部遷至東蓮覺苑)、《華南覺音》等雜誌,對香港佛教文化的貢獻和影響甚鉅。
嚴崔常敏居士表示,她與同修嚴寬祜居士創辦佛經流通處,目的是為了積極流通佛法,同時亦為了保護經藏。原來當年嚴老居士的公司主要經營出口貿易,剛巧內地有文化大革命,大量佛經被送往紙廠。嚴老居士到紙廠參觀時,發現廢紙堆中夾雜了佛經,他不忍法寶遭廢棄,於是向紙廠收購以噸計的「廢紙」,沙裏淘金,從中拯救了不少佛經。嚴太又憶述她到東蓮覺苑聽經的因緣,雖然她忙於協助丈夫打理的生意,上班很少假期,但每逢苑裏有法師講經,她都必定出席。那時候交通沒現在方便,她每晚下班乘電車到總站,再步行到山光路上。講經地點是在寶覺學校的禮堂,念佛和晚課則在大殿。她特別記得定西老法師講經,是由江妙吉祥居士翻譯粵語,晩晚座無虛席。像她那些放工後才匆忙趕到的,只有坐在禮堂樓梯級的份兒。座談會在歡樂的氣氛下完結,在三位講者的帶領下,大眾一同追溯上世紀佛教在跑馬地發展的歷史,藉此緬懷先賢、揖敬大德。
到了28日,東蓮覺苑則舉辦了「欣求和樂——大慈悲父」音聲佛事共賞會,邀請法師及其他友好團體,以梵唄、法鼓及南音,展現諸佛菩薩慈悲的莊嚴,讓大眾身心得以安住;也藉著這個共修活動,開啟禪音悲門的慈悲善願,啟動對社會的祝福,共成和樂淨土。
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對修行定有幫助。苑方這次的音聲佛事共賞會,以「大慈悲父」為信、「欣求和樂」為願、譜「音聲佛事——禮讚佛德、持名念佛」為行。以信願為前提,讓我們能夠:一、以音聲供養來念佛恩德——理解本師釋迦世尊降生娑婆的目的與本願功德;二、以信佛陀的教導——「菩提心、菩提行、證菩提、般涅槃」來啟欣求和樂無諍、成就菩提的願。音聲佛事共賞會的每一小音,都能讓每位共賞者得聞法音,明白佛所説的教理乃「悦所懷」之說——應我們當下時機根性而説,使我們以歡喜心度清淨和樂的彼岸。
共賞會分為上、下午兩場,演出的曲目是一樣的,計有擊鼓、普供、舉讚、表疏、誦《心經》、唱《三皈依》、《浴佛偈》、《讚佛偈》、以五會新聲念佛之調子稱念「南無釋迦牟尼佛」、讚佛頌德《娑婆界》與《菩薩下雲中》,及以南音說釋尊降生事蹟 。是次共賞會亦請來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香港佛教真言宗女居士林及伍人粵Band共同參與。真言宗居士林及女居士林三年前曾參與東蓮覺苑辦的「欣求和樂」音聲佛事,兩林代表這次以廣東話普供、散妙華、舉讚,莊嚴之餘,亦教人耳目一新;伍人粵Band則是廣東音樂樂隊,旨在於傳統基礎上,以新穎方式為粵樂賦予現代詮釋。擅演胡琴的楊健平,自唱他創作的南音新曲《釋尊降生事蹟》,以說猶如唱、唱猶如說的獨特曲藝,介紹釋尊降生、苦行、成道、轉法輪及涅槃事蹟,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共賞者盡皆讚歎不已。東蓮覺苑作「欣求和樂」音聲佛事,以眾妙音供養諸佛、以歡喜心歌唄佛德,莊嚴大眾的身心,確實不失為一個讓法芽增長的絕妙方法。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佛誕日,是佛弟子念佛降生的日子。本師釋迦世尊是我們的大慈悲父,我們念師慈恩——感恩世尊對我們的諄諄教誨,普施法教;感恩尊師愍念眾苦,發慈悲願,立方便門,行般若智。東蓮覺苑一連三天的佛誕活動,讓大眾感受佛陀降生的喜悅,皆大歡喜,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