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期望每個兒童能像小鳥自由飛翔,進入實現夢想和滿足的未來──在Duc Son孤兒院以愛填補空虛

在越南中部順化市以南約七公里有一條Thuy Bang村,那裏的田園景色跟車水馬龍的順化景象截然不同。走上多株大樹掩映下的一條小路,就會見到Duc Son佛塔。建築物內有一株茂密的菩提樹,讓人可以於炎夏之中,在樹下乘涼,稍作歇息。住持Thich Nu Minh Tu正是在這株樹下撿到嬰兒Tranh,當時他只有兩星期大,由一張氈子包裹著,飢寒交迫,存活下來的機會不高,但是Thich Nu Minh Tu沒有放棄。今天,Tranh熟睡在嬰兒床上的景象令她感到溫暖。在多名比丘尼的悉心照顧下,他現在已健康成長,有三個月大。

Thich Nu Minh Tu七十年前生於順化,目睹過越戰的恐怖景象和慘劇。在那場戰爭中,有千萬計兒童成為了孤兒,她為此感到難過,矢志奉獻自己一生來減輕受災兒童的痛苦。1986年,她創辦了Duc Son孤兒院,為遭遺棄的兒童提供居所,乃至希望。

這位比丘尼語調溫柔,態度謙厚,展現出慈母的親切。她給我一杯越南茶,然後解釋:「我們的這裏個院舍是個大家庭,能讓小孩子在尊嚴和愛護之下成長。包括比丘尼和義工在內的每個人,都致力為這些兒童營造一個安全和有愛心的環境。」

我參觀孤兒院時,很自然留意到那個地方十分平和寧靜,這很明顯是受到各位比丘尼溫文和正念的感染。在二樓的嬰兒室中,我遇上正在哄一個嬰兒睡覺的比丘尼Thao。他是孤兒院的新成員,只有兩個月大,仍未命名。來到孤兒院的孩子很多並沒有名字和身分,為了簡化命名程序,男孩子會用 “Cu”作姓氏,女孩子則用 “Kieu”,名字是反映他們的性格或保佑他們好運。名字中往往包含傳統的佛教字眼 “Thien”,它的意思是「好人」。命名後,嬰孩就要到當地政府作登記,以取得將來入學讀書和工作所需的身份證。

目前Duc Son孤兒院撫養著一百五十個孩童。有些像Thanh那樣,出生時已遭父母遺棄,有些則來自父母無法負擔子女生計的貧窮家庭,其他則是在越南中部的大水災中失去家人。他們大部分都經歷過困難和傷痛,A Khai是其中一個。

A Khai來自北部沙壩區的一條偏遠村落,是屬於苗族少數民族。他的母親在他年幼時已逝世,他遭受性格暴戾的父親虐打,導致右眼受損,於是離家出走。某個冬夜,有一位工程師看到他瑟縮在街頭,就將他帶到孤兒院。最初A Khai很不習慣那裏的生活,因為他不大懂得說越南語,感覺自己像個外人,所以曾多次逃離孤兒院。不過,在各位比丘尼的悉心照顧下,他逐漸安頓下來,現年十八歲的他,多虧一位善心人捐助,做了眼睛手術,他現在的視力正逐步回復。

A Khai來自北部沙壩區的一條偏遠村落,是屬於苗族少數民族。他遭受性格暴戾的父親虐打,導致右眼受損,於是離家出走。
A Khai來自北部沙壩區的一條偏遠村落,是屬於苗族少數民族。他遭受性格暴戾的父親虐打,導致右眼受損,於是離家出走。

Thich Nu Minh Tu就像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對小孩子的未來前途至為重要。她期望院中每個兒童能像「小鳥自由飛翔,進入實現夢想和滿足的未來」。她深信兒童若有良好的學前教育經驗,在進入小學時就會開始得更順利,因此她在佛塔內開設了幼稚園。附近社區的小孩子也會獲邀前來就讀。即使面對種種財政困難,例如遇上全球經濟危機,Thich Nu Minh Tu也盡力確保所有學生獲得適當的教育。目前約有一百個兒童正就讀於Thuy Huong區內的小學和中學。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孤兒院設立了頒發證書的獎勵制度。院內孩子在各方面均獲得支援,包括由義工主持的補習班、有教師督導的家課節、電腦課、羽毛球課、游泳課和空手道課。

院內的大部分未年滿二十歲的孤兒都不會離開孤兒院。由於沒有設立收養制度,Thich Nu Minh Tu視院內每一個孩子猶如自己的骨肉,並確保他們擁有自立能力,才允許他們離開,如一些較年長的已入讀專上學院或職業訓練課程,包括在附近的Tinh Tam素菜館學習烹飪和招待客人。

院方教導兒童自幼學習為自己負責,幫助他們發展自立和自信。這從他們的日常生活可見一斑。早上,兒童在上學前要自己收拾床鋪和清掃宿舍和公眾地方。此外,他們還要清洗衣服、協助做飯、洗碗碟和做其他家務。到了黃昏,他們在做完功課和家務後,可以輕鬆一下:閱讀、玩遊戲、追尋嗜好或看電視,然後上床睡覺。在耕種日,院內的每個兒童都要參與除草、播種、種植和澆水等工作。他們像其他孩子一樣,會從中找到樂趣或玩意,有時會令眾比丘尼大感意外。

在特別的日子,比丘尼們會鼓勵孩子參與誦經。雖然孤兒院並沒有規定他們要過寺院的生活方式,但歷年來有六個女童受戒為比丘尼,她們現在已三十多歲,正在孤兒院工作。

院內的工作幾乎都由Thich Nu Minh Tu和另外十六名比丘尼負責,另外有多名在家義工幫忙。在孤兒院內每一名比丘尼各自擔當不同的崗位,包括園藝、體育、烹飪、娛樂和健康等等。各位比丘尼專注投入,每天長時間工作,與義工不停輪班應付院內兒童的各種需要,特別是在夜晚照料嬰孩。她們也要求較年長的兒童一如兄姊那樣,以慈愛之心照顧較年幼的。

孤兒院只獲得政府極少支援,因此能營運下去要依賴信譽,以及當地和海外的捐助者捐出現金和實物(食物、衣服、學校用品和交通等)。Thich Nu Minh Tu經常擔心,怎樣籌募足夠的資金維持孤兒院的營運,以及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上學。在越南,教育不是免費的,每個小學學童的學費每年約25美元。而越南的個人每月平均收入不足150美元,因此學費可算是不少的開支,到了高中,學費更會倍增。此外,孩子上學還要應付校服、文具、交通和其他開支。因此,即使當地政府減少學童的學費,除了食物、燃油和醫療以外,教育仍是孤兒院的一項重大開支。

雖然面對種種挑戰,各位比丘尼憑藉無比勇氣和毅力,令孤兒院得以營運下去。她們默默耕耘,展示了強大的力量,成為了出家女性的典範。Thich Nu Minh Tu微微一笑,說:「慈善自然而然成為越南佛塔工作的一部分,出家為尼就是要做善事。我們嘗試仿效菩薩發願。孩子就像花朵,而比丘尼就像水。要這些花朵茁壯成長需要三種養分──由食物而來的物質養分;教育的精神養分;以及由慈愛而產生的靈魂養分。這些孩子由於得不到父母的愛心,心靈便有所欠缺。那裏有一個洞口,就像地上開了一個洞,但是我們可以合力填補那個洞。如果我們全都帶來一些愛心,將泥石倒進洞子,就能填滿那個空洞。」
 

原文:
https://www.buddhistdoor.ne…ge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