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之行──大寶法王噶瑪巴的「慈悲、愛、行動」開示

一直對觀音菩薩感投緣,可能因此就遇上了被喻為觀音菩薩轉世的大寶法王噶瑪巴。由對佛教感興趣至成為一位佛教徒,短短四年時間所學習到的待人接物方式,比投放在工作與修讀課程的成長來得快速。佛法讓你換個角度看事情,他人舒適、自己心寬,永遠的雙贏。得幸運之神眷顧,能於數百名額中取得一席,懷著滿滿感恩之心,參加了由香港噶瑪巴千諾基金會舉辦、尊勝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主持之「慈悲、愛、行動──印度德里佛法開示」。活動由2016年6月22至25日共四天,首三天是開示,最後一天則是灌頂及慶祝法王生日晚宴。

與生命連結  在生活中實踐佛法

三天開示的課堂,第一天主題是生命與死亡。法王提出我們該帶著甚麼觀念來面對這個題目,他說現代人看待病與老死,是努力找方法對治,古人則學習接受,由於選擇的方法不同,現代人較難面對病苦或接受老死,並遺忘了出生就已經意味著死亡。我們可透過心的練習,訓練面對死亡,晚上觀死,早上觀生,尋找生死的關係,並視之為一個機會,學習無常的定理──認知無常方懂得珍惜當下,活在有意義的每一天。

第二天上午,主題是慈悲與愛,這顆種子已種在每一人身上,而怎樣發芽生長則視乎自己的灌溉,重要關鍵是要修持,以觀察心的運作來練習,讓關愛之心慢慢展開,慈悲心便會逐步增長。下午的課題則談智慧選擇,智慧相對慈悲心更深一層,亦比較困難,因觀念決定了行為的對錯,如何生起正觀,以智慧行事就是此課探討的主要重點。

佛教的基礎觀念是空性及無我,法王提到不該視無我為一種哲學,應視作為一種價值觀,不要停留在字面上研習,要理解其深層意義,讓它產生價值,要跟生命有關連,要帶到生活中實踐。我們活於萬物互依、息息相關所產生的狀態下,明白到生活的條件由周遭人事促成,就該以感念之心來看待事物,如吃的米飯是多少農夫辛勞後的成果,享用之時該帶著感恩之心,畢竟沒有他們的付出,便沒有這份享樂,所以飯餸來時的供養,不是行儀上的作業,而是發自內心的感恩。

最後一天灌頂及晚宴,法王為每位參加者灌頂,儀式殊勝,大家無不充滿法喜。
最後一天灌頂及晚宴,法王為每位參加者灌頂,儀式殊勝,大家無不充滿法喜。

第三天談綠色日常及環保。說到環保很多時會聯想到茹素,而茹素並沒有好壞之分,因動物碳排量高,影響環境。要明白背後動機是甚麼,將之變為有意義及合理的事情。少欲知足,是法王的教導。法王以引導思考方式來教導,要我們學習以正確的認知去分析事情,以智慧來作判斷,教學方式開明又與現代接軌,何等幸運遇到一位如此好的導師!最後一天灌頂及晚宴,法王從台上走下,為每位參加者灌頂,儀式殊勝,大家無不充滿法喜,而晚宴將歡欣氣氛推到更高,由香港噶瑪巴千諾基金會現任主席達哇喇嘛、上任主席Kunga堪布和現任副主席天靖喇嘛帶領作賀壽表演,用中國傳統福、祿、壽元素為造型並獻舞,驚喜感覺如回到公司週年晚宴,以笑聲沖天來完結一個美好的活動!

憶念三寶生起正念  就是真加持

第一次參加這樣大規模的法會活動,除希望增加見聞外,當然也抱有獲得點點加持之心,但總覺得「加持」這二字讓人有些說不清的感覺,恰好這次法王也談到這點,解開了我心中的謎團。法王說很多時候我們看待加持是一種神秘力量,但實際上是平常事,就如小孩在母親懷裏,感覺安全平靜,加持是指透過一些人或事,轉化情緒及意念,從而獲得安穩的感覺;法王提到他每次探望具德的上師後,就有那種安穩的感覺,這就是一種加持。終於明白為甚麼我們要經常憶念三寶,要將繁多的雜念安住在三寶的功德上,讓自己不斷不斷地生起正念,步向安穩,這便是加持了。

活動得以順利圓滿,籌辦人員與義工功不可沒。活動安排有秩序,周詳至幾百人的坐墊、制服及所有物資均由大會運送至會場,甚至連台上背景板及法王座前每天不同的鮮花,也是由工作人員從香港帶到印度。衷心感謝熱誠工作的義工團隊,成就了這麼有意義的一個旅程,感恩不盡!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