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宗教狂熱的朋友在我病發後,游說我參加他們的宗教活動,但為何我沒有答應呢?——一名腎病青年與《維摩詰經》的相遇(五)

上文,維摩詰居士會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導眾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即使在煙花之地,紙醉金迷的地方,他也毫不畏懼。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用盡方法,把佛法廣傳開去。

從他身上可以學到,「傳教」不能離開群眾,自說自話,而是要實實在在走到群眾之中,去感受和了解他們所需。以關心為主,最得人心,也最能感動群眾。

筆者自從腎病病發後,收到各方朋友的問候。其中有些宗教狂熱的朋友,會不停游說我參加他們的宗教活動,接受他們的祝福,甚至說只要相信他們的宗教,我的病就會不藥而癒。我非常感謝他們的問候,亦感受到他們的熱情。但為何我沒有答應呢?因為他們的焦點,不是我的病況,而是要展示他們宗教是最好的,唯他們獨尊。

作為長期病患者,大多心裏都很明白,「問候」是多餘的,最重要是實際的幫助。要明白他們的需要,了解他們的生活處境,必須花上時間和心力。要做到感同身受,絕不容易。所以,筆者非常欣賞維摩詰居士,他不是那些站在講台傳教的人,而是真實的陪伴者。

很多人看了幾頁佛學書,看不懂就以為很深奧,於是就害怕,不去追求了解。其實是非常可惜。佛法是非常實用又生活化,是活的,不是死的。

維摩詰居士這種深入民間的態度,贏得到很多人的尊重。經文記載他無論是遇到長者、居士、庶民,或是婆羅門(宗教貴族)、剎利(王族)、宮女、大臣、王子,甚至是梵天、帝釋、護世,不論他們修行到哪種層次,只要仍有執著,維摩詰居士都會用不同方法,以正法把他們糾正過來。

例如遇到長者,便教他們「出世間法」,超出生死流轉,無煩惱染著,達到內心平靜的境界。

遇到居士,就勸他們停止執著,專心修行。

遇到貴族,就會教他們忍辱,要關心低下階層。

遇到王子,就教他們對人民要忠誠,對家人要盡孝道。

遇到大臣,就勸他們要專心管理政務,要做一名廉潔好官。

遇到宮女,就用佛法教導她們,專心工作。

遇到一般百姓,就為他們祝福,教他們修持佛法,將來得到好報。

遇到修行者,便不斷提醒他們,以佛法智慧明白世事無常,不要貪戀世間和執著,要盡力護持眾生。

我們看了很多維摩詰居士的言行,了解他的做事方式,如何愛護百姓,關心窮人;如何深入民間,協助有需要幫助的人;又知道他遇到不同的人,上至王子,下至庶民,都宣講佛法,希望眾人得益。現在對他已有一定印象,可以進一步了解他修行的境界。

在《維摩詰經》第二品的開頭,便記載了他的修行及成果。經文如下:

「爾時毘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

經文一開始,先交代他的背景,他是來自毘耶離大城。在釋迦時代,這是非常出名的大城市,而這裏最大的王族,名為「離車族」。

根據歷史,毘耶離城除了是維摩詰居士的居住地外,還是佛經第二次結集的地方。在佛教史上,相當具歷史價值。

何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由於維摩詰居士已修行多年,甚至佛教認為,今生能成為居士,其實是多生多世以來,所累積的福德。由於他是「累世修行」,曾供養過千萬個佛,因此善根已深入(植)他的生命之中。

所謂「供養」,又稱為「供養三寶(佛法僧)」是一種修行,亦是對「三寶」的尊敬,所以要心意虔誠進行。所謂「四事供養」,即是以衣服、飲食、臥具及醫藥去作供養。也可以如《梁皇寶懺》所記載,用十種物件進行「十供養」。這十種物件就是:

一、香花;二、清香;三、明燈;四、塗油;五、飲食;

六、茶水;七、水果;八、寶物;九、珍珠;十、衣服。

經過多年修行,維摩詰居士已經得到「無生忍」。甚麼是「無生忍」?首先,「忍」字有雙重意義,一方面解釋為忍受、忍耐、忍辱等。但另一方面,可解釋為智慧。而「無生忍」的「忍」就是解智慧。

至於是怎樣的智慧?根據《佛學大辭典》,「無生忍」是指「安住於無生無滅之理而不動也。」萬物在生滅之中不停流轉,感受生命的苦。而維摩詰居士透過修行出世間法,超越生滅,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他明白世間只是幻象,真實情況(實相)是世界上所有東西,包括人都不是永恆的。例如一支筆,它由很多因素所構成,只要缺少其中一種因素,這支筆都不能出現。這些因素佛教稱為「因」。由於萬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所以它們的本質是「空」的。正如《心經》所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由於他修行了一段長時間,所以得到六種神通,而且能自由隨意使用。這六種神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如意通(又稱「神足通」)及漏盡通。在《維摩詰經》中,曾提及維摩詰居士用了多次神通,令佛弟子大開眼界,嘖嘖稱奇。

神通看似好神奇,其實只要打坐到一定日子,內心到達某種平靜狀態,很多修行人都曾經試過。但必須要澄清:修行是為了成佛,目的是脫離輪迴,不再落入痛苦之中,而不是為了神通。如果為神通而修行,本末倒置,只會得不償失,非常危險。

經文提及的「總持」,又稱為「陀羅尼、真言、神咒」,是一些精鍊易記的詞句,有點像詩詞,內容全是佛法義理,令修行人容易背誦,不會忘記。維摩詰居士能懂得背誦所有「陀羅尼」,並把它們融會貫通。當他遇到不同人士,都能隨時教導佛法精義。

順帶一提,佛教很多咒語,尤其是密教的咒,其實每一句都可以解釋。不過由於語言關係,而且時代久遠,所以帶有神秘感。例如最多人誦讀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藏文:ཨོཾ་མ་ཎི་པདྨེ་ཧཱུྃ),「嗡」梵文是「佛心」或者「神聖」之意;「嘛呢」是指「如意寶」或「寶珠」;「叭咪」爲「蓮花」或「紅蓮花」;「吽」有「吉祥」的意思。因此,整句「六字大明咒」的漢譯為「神聖!蓮花上的寶珠,吉祥」。

下一篇,我們繼續看維摩詰居士的修行與功德。

(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江妙吉祥居士講座錄音:維摩詰經撮要 2006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