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早現茶花女,終成苦行僧:從李叔同到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德相

今天(農曆九月初四)適逢弘一大師圓寂紀念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向這位一代宗師致敬。

弘一大師住世六十三年,大抵示現了兩種形態的生命:美學與莊嚴。

三十九歲前,他叫「李叔同」,所展現的是純美學的生活。年輕時,李叔同縱情聲色,寫詩、書畫、作曲、演戲,以浪蕩不羈的情懷塑造出唯美的生命。他是引入西方藝術的先驅,不僅創辦了中國第一份音樂刊物,還為後人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早年留學日本的李叔同,於1907年從報紙得悉江蘇等地水災,造成嚴重饑荒,於是與其他留學生舉行義演籌款賑災。這是他首次男扮女裝,演的是「茶花女」,也是中國第一個話劇團。

然而,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他卻突然選擇遁入「空」門,化身成佛門比丘。

三十九歲之後,他蛻化為「弘一大師」,並且踏實地實踐佛教義理,相對於之前的歲月,他此後所示現的是莊嚴的生命。出家後,弘一大師的生活不但簡樸,更視名聲地位為累贅,唯恐避之不及。此外,他提倡戒律以挽回當時道風頹喪的佛教。他認為僧人的品行道德,應在一般人之上。如果僅與一般人相當,甚至不如在家人,那麼難免遭社會人士鄙視。由於大師篤實殷切地貫徹戒律,他也因此成為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除了言教之外,弘一大師還以身教示範。晚年有位照顧他的慧田法師,在做飯時,把幾個壞的小白蘿蔔丟掉。弘一大師散步時看到,就撿回地上的蘿蔔,高興地說:「生蘿蔔吃下是最補氣的」。放了少少鹽,便甜絲絲地吃起來。見到大師的身教,慧田法師從此不敢亂丟食物了。

直至示寂前,他寫下遺囑,交代身後「五事」,其中一項是,遺體入龕後,須用四個盛滿清水的小碗,墊在龕腳,以免螞蟻嗅味爬上,致遺體火化時損害螞蟻生命。

總之,大師以戒為師,行持樸素無華,然則常人見到佛法的高深,卻忘卻修行的樸實。這令人聯想起,蔣勳曾以「萬花筒」形容這位晚晴老人的生命,「萬花筒中其實只是一些簡單元素,但是,經過三稜鏡的反照折射,似乎就出現了絢爛華麗的圖像。」

*文章題目取自趙樸初老居士的詩句「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

弘一大師墨寶「以戒為師」,為佛入滅時對弟子的遺訓和囑咐。
弘一大師示寂
李叔同留日時期初學西畫的素描作品(圖:杭州師範大學)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