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既然一切法無我,那麼學佛的這個我又是誰?——《雜阿含經論會編》選讀(一)

《雜阿含經》第二六二經與印順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四十五經,所講的都是同一部經——《闡陀經》。這部經是佛陀入滅後不久,阿難尊者為闡陀比丘所講述的,其內容是有關佛陀對迦旃延尊者的開示。本文節錄台灣福嚴佛學院講師開仁法師,早前於妙華佛學會舉行的講座內容。講座的節錄內容,將分成兩期刊載:今期講述的是闡陀比丘證得初果的經過;下一期將分享開仁法師以《瑜伽師地論》的角度,解構闡陀比丘雖然明白三法印,卻不能證悟的原因。

闡陀比丘的心事

「闡陀比丘,是駕馬車載悉達多太子(佛陀未修行前的身分)逃離王宮的那個僕從『車匿』。」開仁法師說道:「闡陀比丘直到佛陀入滅後都還沒證果。」這一直困擾著闡陀比丘。

有一次,闡陀比丘到波羅奈城持缽乞食,隨後再回到鹿野苑,靜坐禪修。接近傍晚時分,他帶著鑰匙,到林中一處處房舍後,向諸比丘請教。闡陀比丘說,尊者上座們!請您們教誡我,為我說法,使我能知法、見法,我一定會依照您們的指導去實踐、了解、觀察的。

諸比丘聽到闡陀詢問後,都跟他說:「物質及精神都是無常的,一切因緣而生的事物都是無常的,一切事物都沒有『我』,涅槃是寂滅的。」開仁法師補充道:「諸比丘所講的內容就是『三法印』。」他繼續說:「『三法印』是普遍的真理,我們可以用它來鑑定正法或邪法。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忘記用『三法印』來觀察自己的五蘊身心。」

闡陀追隨佛陀出家已久,他當然知道甚麼是「三法印」。所以當他聽到諸比丘的回答時,他表示自己已經知道甚麼是三法印。闡陀比丘接著說,雖然我已知道無常,知道無我,知道涅槃寂滅,但是就是不喜歡聽聞一切諸行是空的。開仁法師指出,闡陀比丘不是在質疑三法印,他的疑惑是:假如一切事物都是空的話,那麼現在做善事的這個我,將來能不能夠得到福報?換另一種表述方式,如果一切事物都是空寂、不可得,那麼學佛的這個我又是誰?而現在學佛的這個我跟將來成佛的那個是不是同一個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闡陀比丘之所以不樂聞一切皆空,是因為他把斷煩惱、入涅槃等同於甚麼都沒有。

闡陀比丘求助於阿難尊者

闡陀比丘雖繼續向僧團中的長老比丘求教,不過都無法解除他的疑惑。這時候,闡陀比丘想起了阿難尊者。他想:現在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的阿難尊者,曾親近和供養釋尊,為佛陀所讚歎的,而且為修行者所敬重,他一定能為我解答疑惑,讓我能知法、見法。

於是,闡陀比丘在隔天托缽後,便前往拘睒隬國找阿難尊者。抵達後,他與阿難尊者互相問訊,然後坐在一旁,告訴阿難尊者他到訪的目的,希望尊者能為他解除心中的疑慮。經文中記載闡陀比丘重複講述他尋求解答的情景,為甚麼呢?開仁法師表示:「那是因為闡陀比丘要敘述這個困惑,他已經向許多人人請教過,但都找不到答案。如今他希望阿難尊者能為他解答。」

阿難尊者聽完闡陀的表露,甚為稱讚:「善哉!善哉!闡陀,我的心很歡喜,我慶幸你能在修行人面前,毫無隱瞞地發露自己的缺失,承認自己的疑惑,不虛裝自己了解法義。闡陀,愚痴的凡夫本來就不能理解五蘊是無常,一切諸行是無常,一切諸法無我,涅槃寂滅。你現在已能夠堪受這種殊勝的妙法了。你現在要用心地聽,我為你開示。」 闡陀比丘聽到阿難尊者的讚歎,心中生起很大的喜悅。心想:「我現在很歡喜,歡忻踴躍,自己有能力堪受這殊勝的妙法。」

接著阿難尊者引述佛陀教導迦旃延尊者的內容,來教導闡陀比丘。尊者說:「我曾聽到佛陀這樣教導摩訶迦旃延尊者的:『迦旃延!世人顛倒,執著於『有』或『無』二邊,這都是內心執著外境,而產生錯誤見解。」法師補充:「我們對任何境界都容易起染著。一旦起了染著,那麼煩惱便乘機入侵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能持戒清淨、有智慧,對任何的境界都不起染著,那麼我們的心便不會起煩惱。」

阿難尊者繼續為闡陀比丘開示:「若能夠完全不執取,不執著有個『我』,在五蘊身心產生苦的時候,如實地了知它的生起及還滅,能夠不再懷疑、不困惑、不依賴他人便能自知,這樣的話就是『正見』。」為甚麼呢?阿難尊者自問自答:「如實正觀世間是因緣而生的,便不落入世間是『無』的見解;如果能如實正觀世間會因緣而滅,那麼便不會執著世間是『有』的見解。這便是佛陀離於『有』與『無』二邊,而說的『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闡陀比丘證得初果

闡陀比丘藉著阿難尊者的這番開示,他當下證得法眼淨,即是初果。「闡陀比丘見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疑,不由於他,於大師教法得無所畏。」法師解釋:「這裏的『大師』是指佛陀,也就是說,闡陀比丘對佛陀的教法、涅槃不再生起任何恐懼。他於是向阿難尊者恭敬地合掌,說:『尊者,對那些智慧梵行的善知識來說,正是這樣的。我現在從尊者的身上聽聞到這種殊勝的妙法,對一切皆空、皆悉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滅盡、涅槃不再害怕、不退卻;不再有我見,只看到因緣法的真理。』」

開仁法師表示:「闡陀比丘對一切皆空不再感到害怕,是因為他得法眼淨,證得初果。」當闡陀比丘說完那番話後,阿難尊者對他說:「你現在得到大善的功德,於甚深的佛法中得聖慧眼。」這便是初果了。這時候,阿難尊者和闡陀比丘「展轉隨喜,從座而起,各還本處」。

阿難尊者開示的內容,記載在《雜阿含經》的三零一經,當佛陀教導摩訶迦旃延尊者時,尊者旋即證入四果。開仁法師笑著說:「雖然開示的內容是一樣的,但卻證悟不同的果位,摩訶迦旃延聽見佛陀的開示便證悟四果,而闡陀比丘聽到阿難尊者引述佛陀的開示便證入初果。這種微妙的差異,當然可以說是,迦旃延尊者在聽佛陀開示前可能已證悟三果,再聽佛陀一講便證到四果。當然也可以說,這種微妙差異正正能顯示出佛陀的圓滿和偉大。」

下一期整理的內容是開仁法師從《瑜伽師地論》的角度,解釋為何闡陀比丘知道三法印,卻不能證悟涅槃的原因。法師的說明亦可用作解釋為何我們明白佛法,卻依然那麼多煩惱。

參考資料

印順導師,〈四十五經〉,《雜阿含經會編》,印順文教基金會。

莊春江,〈二六二經〉《雜阿含經》,莊春江工作站。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第二六二經導讀〉

延伸閱讀

是甚麼東西令我們不得自由?又有哪些方法可對治?——《雜阿含經會編》選讀(二)

古印度文明與佛法的興起——印順導師的佛陀觀(一)

部派、大乘佛教的佛陀觀及印順導師的抉擇——印順導師的佛陀觀(二)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