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的殯葬方式,既有復歸自然,也可結合現代科技,但重要的是對往生者的心意。

現代城市隨著人口增多和土地減少,找尋墓地安葬往生者成為一大難題。因此各國均盛行火葬,然後將骨灰安放在私人或公眾墳場。不過近年興起了不少具創意的殯葬方式,有融合環保概念的森林墓園,亦有高科技的骨灰場,更有利用衞星將骨灰運上太空的服務。

不論以何種殯葬方式,均是生者表達對先人的尊重及崇敬,最重要還是一份心意吧!

以下是幾種新形式的殯葬方式:


高科技「納骨堂」

位於東京市中心的幸國寺(Koukoku-ji)內,有一間充滿未來感的琉璃殿,是用以存放骨灰的納骨堂。

琉璃殿的四面牆壁擺滿了2045個放有往生者骨灰的透明水晶盒,盒面均有一枚LED佛像,訪客只要刷一下配套的智能卡,相應骨灰盒上的佛像就會閃耀不同的光芒,方便訪客尋找先人的骨灰盒。骨灰可以在琉璃殿裏存放33年,之後,骨灰便會從櫃子移放到建築物下面的公用區域。

幸國寺的住持矢島泰淳(Taijun Yajima)2006年建造了琉璃殿納骨堂,在當時的日本尚屬首創,但很快就有很多寺廟爭相仿傚。矢島表示:「日本的傳統對先人的崇敬一直沒有改變,這個納骨堂正切合了時代的需要。」

除了幸國寺的納骨堂,日本還有其他富有特色的納骨堂,例如高知縣的竹林寺納骨堂外觀是以當地的木材建造,內層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榮獲2016年日本建築學賞;在新宿的琉璃光院白蓮華堂外型像一隻宇宙飛船,位處在高樓大廈間,尤其特出。


漫遊天空「宇宙葬」

「宇宙葬」是一家美國公司 Elysium Space 推出的殯儀服務,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托馬斯.思維特曾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名技術工程師,也是發起宇宙葬禮的創辦人。

該公司會將往生者一克骨灰裝進一個膠囊狀的鋁合金容器中,隨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衛星在環繞地球軌道數圈之後重回地球,在經過大氣層燃燒後,將如一道長長的流星殞落。衞星環繞地球期間,親屬還可透過應用程式掌握其的位置。

這一套太空葬禮,每人僅需 1990 美元就能圓一個宇宙夢。該公司預計每次可為100個家庭完成了宇宙葬禮。

回歸自然的「樹葬」

歐洲各國法律規定,不論土葬或是火葬,棺材和骨灰盒均需埋在墓地,樹葬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再次在歐洲出現。德國的第一個樹葬林於2001年在北部卡塞爾出現。目前,德國已有超過300座用於樹葬的森林墓地。

樹葬一般做法是在墓園區選擇一棵樹,將裝有死者骨灰的盒子埋在樹下,骨灰盒均由可分解材質製作而成,骨灰及盒子隨時日風化,回歸大自然。

森林墓園一般沒有圍牆,也沒有傳統的墓碑,只在樹幹掛上一塊不起眼的名字標牌,方便親友日後前來追思,假如死者希望保持匿名,那麼外人將無法辨識他葬在何處。

一處森林墓園的負責人韋伯(Thomas Weber)認為,人們走進樹林,都不期然向上張望樹木及天空,有助撫平失去至親的傷感。

「浮得永生」離岸骨灰龕

2012年BREAD Studio曾提出一個名「浮得永生」的香港離岸骨灰龕計劃,興建一個能容納37萬個骨灰龕的浮動平台。龕場平日會留在香港離岸海域,需要時才會回航,停泊在岸邊。不過計劃到現時還未落實。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