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文殊師利問維摩詰:「你這個病究竟是怎麼來的?」維摩詰答道:「唉!是大悲心引起的。」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文殊問疾」

敦煌莫高窟中的「文殊問疾經變圖」
敦煌莫高窟中的「文殊問疾經變圖」

抱恙在家,親友留言問候,人間溫情在網絡中流動。一縷淡淡的祝福,是一種慈悲布施,讓愁悶的人綻放一絲微笑。這讓人想起佛經裏的一個故事:「文殊問疾」。「問疾」是探病的意思,是誰生了病要出動以智慧見稱的文殊師利親自去探看?就是大名鼎鼎的在家居士維摩詰。

維摩詰,梵語為Vimalakīrti,他是古印度毗耶離大城(Vaiśālī)的一名年老長者,家財萬貫,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他有妻兒子女,家眷奴僕,但秉持佛法,是名樂善好施是菩薩,志在救度眾生離苦得樂。佛經中形容他智如大海,擁有無比的智慧與辯才,甚至擁有神力。他以在家人的身份到處說法,甚至進出賭場與妓院,度化沉淪執迷之人;他也與外道往來,但心智堅定,道心純熟,所以受到所有人的尊重與敬佩。

這天,維摩詰生病的消息傳開了,佛陀遂請眾弟子去探病,但沒有弟子膽敢前往,就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痛第一的目犍連、頭陀第一的大迦葉、多聞第一的阿難等都說自己沒有資格去探病,自覺擔當不起這個重任,原因是他們都曾經被維摩詰的辯才逼至啞口無言,自愧修為不及,所以對他又敬又畏,不敢前往。

最後,文殊師利(Mañjuśrī)遵守佛陀的意思,答應前去探望維摩詰。「文殊師利、維摩詰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於是,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也是這個緣故,兩人展開了佛教史上的一場精采法會。

維摩詰知道文殊師利率眾而來,便以神力把大屋變空,所有家具和家僕都變走了,只剩下一張床。文殊師利等人很快就來到了,維摩詰不是一位超級富豪嗎?為何家內一無所有?大家都覺奇怪,文殊師利便問:「維摩詰長者,為甚麼您的屋子空空如也?」維摩詰的答話妙語連珠,他說:「諸佛國都是空的呀!」

文殊師利走到維摩詰的床前開始「問疾」了:「你的病痛,還可以忍得住嗎?治療以後,有好一點嗎?病情沒有增加吧?你的病,怎麼引起的?你的病,有多久了?你的病,怎麼樣才會好?」[1]

一如既往,維摩詰的說話總是那名發人深省:「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

維摩詰的每句話,都是大智大慧的沉澱,他與文殊師利的對答,構成了〈問疾品〉的核心內容。文殊師利問維摩詰:「你這個病究竟是怎麼來的?」維摩詰答道:「唉!是大悲心引起的。」其後,文殊師利又問道:「大乘菩薩應該怎樣來慰問開導有病菩薩?」[2]這個意思除了指我們該如何慰問生病之人,還指假若我們自己得了疾病,該要怎麼理解,怎樣求得解脫?換句話說,我們自己該如何觀想疾病這回人所皆然之事?

維摩詰說:「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我們不需要別人來安慰,要自己瞭解真正的佛法,感悟生命之無常。佛法都說身體無常,身體是靠不住的,不是恒久常在的,無時無刻都在經歷變化,生老病死,人皆必然。

其實,這些道理文殊師利不是不懂,他不過在跟維摩詰一唱一和,講給在場的所有人聽的。

針對此點,南懷瑾有這樣的見解:「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維摩詰經》裏面所有提問的菩薩,包括前面的小乘弟子,最後都成佛了。他們目前是現比丘身,現小乘羅漢像,但是提的都是大乘菩薩的問題。世界上的人沒有一個不病的,我們現在覺得自己很健康,那只是假相,都是在病中,不管你頭暈還是眼睛看不清,都是病。這個世界就是病態的,沒有一個人是正常的,除了一個人,就是成佛的人。慰喻有疾菩薩,不只是指生病住醫院的人,平常我們就是病人,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是《維摩詰經》傳佛的心要。」


[1]「居士是疾,寧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云何滅?」《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2]「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