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廣慈善事業:佛教徒可以從基督教學習甚麼?

佛教既然身處現代世界,必須與當前不同現況互動。基督教可說是現代社會「成功」的宗教,尤其在慈善事業的發展方面。佛教徒若能從中得到啟發,不但有助自我理解,在發揚世間上的善與道德,也很有參考價值。

基督徒普遍十分重視慈善行為,但由於不同教會之間的教義和實踐相異甚多,我們幾乎不可能簡單地總結出基督教對於慈善的理解。卡特・斯凱爾(Carter Skeel)是美國一位為慈善機構提供顧問服務的專家。他指出,基督教徒所理解的慈善,其性質與一般世俗的慈善家所抱持的信念有很大差別:

社會上(世俗)的慈善家傾向功利地計算捐獻的效果,專注於以他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處理事情。這種「冷酷的數學」導致荒謬的處理模式⋯⋯(例如)蓋茨基金會一直忙於解決世界上的系統性貧困,卻並沒有向辦公室門外無家可歸的乞丐伸出援手。另一方面,基督徒則以深切的謙卑感對待慈善事業。他們認為,如果我無法以自己的力量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我又怎能紓緩這個世界的貧困?基督徒沒有設下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是感謝有機會參與上帝幫助其他人的工作。(摘自Philanthropy Daily)

斯凱爾繼續說,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正是在這方面出現分歧:

對於天主教徒而言,慈善事業具有救贖的意義,而對於新教徒則沒有。新教徒的慈善行為完全基於對主所做的感謝:因為我們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主都會賜予。在物質和精神之上和之外,還有無限的祝福。

佛教徒如何彰顯慈善的精神和目標?佛教自有獨特的教導。佛陀教導我們布施和捨離(巴利文分別是dāna及cāga),兩者都能幫助修行取得進境。人能對治慳貪,便可以放棄利益和地位,對自己的家庭和道場亦無眷戀,乃至對任何纏綿不清的不快經驗也能放下,因以能修禪定(jhāna),精進不懈。

佛陀也曾說過:「如果眾生和我一樣,深知布施和分享的果報,眾生在沒有布施前就不會進食。縱使遭受苦難,仍不會影響這種想法。即使只剩下一口糧食,如有人需要這一口糧,了解布施果報的眾生仍會分享。可是不知果的眾生,他們就不懂布施,也會讓苦難影響他們的心。」[1]

佛教將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和無畏施。當中法施尤為重要。然而三者亦不可截然分開。財施如果是為了供養僧寶,雖意義殊勝,但也絕非複雜難辦的事。僧團一心為法,生活簡單,他們不會計較供養。為了僧團和道場而布施,可以參與日常的工作,亦可以勤修佛法,弘揚佛陀的教導。這樣做亦會得到大眾的尊敬。

無畏施可紓解眾生怖畏。守持五戒,不殺、不盗、不淫、不妄、不酒都是助人無畏之施,也是對世界的貢獻。法施是甚麼?簡單來說,是法施就是分享佛陀的教導和佛法的了義。

有人可能認為,要循法施的方向行「慈善」,實在不易施行!

上文提過,基督徒因著感念神的恩賜,以慷慨和行義作回應。基督徒從這過程中得到喜樂。

我們知道,佛教徒感念佛陀的教導和僧寶的功德,從佛和僧偉大的法施中學習到布施,同時在修行中得到法喜。這就如一個充滿力量的循環:在感恩中體會布施,在布施的修行實踐中更深刻體會感恩。

可以說,基督教和佛教在雖然在神學與法義上各自不同,然而在感恩、慷慨、分享、布施、喜悅等概念之中,都有互相印證的邏輯和互相借鏡的地方。

一直以來,佛教徒在法施和無畏施上精進不懈,偉大的修行人輩出,並遍布全球。但在實體的慈善事業發展上,佛教似乎並未如天主教和基督教那樣多元和蓬勃。諸如醫院、教育、幼兒至老年社會服務等,各地天主教和基督教會都開辦了大量設施,在東、西方很多地方都成為慈善事業的主流。

其實,佛教界在這方面也貢獻良多,只是以全球範圍而言未有天主教和基督教這樣的規模。以慈善事業的廣度和深度來說,台灣的慈濟可說是漢傳佛教地區的表表者。當然,區內尚有很多佛教團體具備不同的慈善服務經驗,在這裏不及細述。

美國的佛教全球救濟會(Buddhist Global Relief)近年亦開展了大量慈善工作。這個機構由菩提比丘(Ven. Bhikkhu Bodhi)推動成立。法師曾撰寫一篇名為《佛教徒的挑戰》的文章,有力地指出佛教徒(尤其是西方的)在應對社會和經濟引致的困境時,未及其他團體所發揮的影響力。

事實上,在布施的修持方面,佛教的義理十分豐富。但在組織和推動慈善事業方面,佛教可參考其他宗教的經驗,提升俗世慈善服務的參與,深化布施以及其他法義引領的修持。

編按:本文根據佛門網全球版2020年10月17日刊出的文章修訂而成。


[1] Thannissaro, Bhikkhu (trans. From Pali). 2013. “Itivuttaka: The Group  of Ones” (Iti 1–27). Access to Insight (BCBS Edition),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kn/iti/iti.1.001-027.than.html.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