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屍者是誰?—— 一種破除我執的法門

圖:Pixabay
圖:Pixabay

「無我」在原始佛教中,是一個最為重要的觀念。這一觀念艱澀難明,好在經典中記載著不少故事,不論是佛典故事還是禪宗的話頭公案,都有助我們對它的理解。本文將介紹禪宗裏的「拖屍者」,並引述印度佛典中的相關故事,來闡述「無我」這一觀念。文章將由虛雲老和尚說起⋯⋯

虛雲老和尚的修行經驗

虛雲老和尚的父母年逾四十仍未有子嗣,由於擔心沒有後嗣,其母到城郊的觀音寺祈子,爾後如願得子。然老和尚十三歲時,因祖母去世,而萌生出家的念頭。父親為了斷除老和尚的出家念頭,在他十七歲時,便為他迎娶了兩房妻子。

不過他與妻子同室而無染,不行敦倫之禮,並且時常為二妻詮說佛法。十九歲留別二妻時作了一首〈皮袋歌〉,再到福州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法為師,剃度出家。翌年,老和尚到鼓山妙蓮長老座下受具足戒。

為了斷開塵緣,老和尚遁隱於山上的巖洞三年,終日禮《萬佛懺》。其後四年,老和尚在湧泉寺任職粗重勞務。不過老和尚嚮往古德為法忘軀的苦行,於是再到山上的巖洞中苦行三年。某日,老和尚得一位行腳僧指點,並介紹他前往天台山華頂峰龍泉庵,親近融鏡老法師。

融境老法師見虛雲老和尚「蓬頭垢面,衣不蔽體」,於是問他:「你是僧人呢?還是道士?抑或是俗人?」老和尚如實作答:「僧人,已受比丘戒。」老法師指責他,說:「你的這種作為,近於外道,而非正路,枉費了十年功夫。就算你修行有成,證到初果,亦不過是個自了漢。發菩提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才是修行的正途。」

虛雲老和尚被老法師直斥痛處,於是向老法師頂禮求開示。老法師隨即贈送衫褲衣履,著他剃髮沐浴,並教導他參「拖死屍是誰」的話頭,開智慧,以觀照五蘊為無常、苦、空、無我。

論典中的拖屍者

「拖死屍是誰」是句話頭。所謂「話頭」,就是指一念未生之際。「話」就是說話;「頭」就是說話之前。譬如「阿彌陀佛」是一句話,在未念「阿彌陀佛」這句話之前,就是話頭。參話頭這種修行法門為禪宗所創,但所參的話頭或可追溯到印度佛教的經論。以「拖屍者是誰」為例,它可能是源自於《大智度論》。

在《大智度論》卷十二記載著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外出公幹,一晚行經山林,棲息於一間空屋之中。夜中有一隻鬼擔著一具死屍來,並將具屍體放在他的面前。過了一陣,有另一隻鬼追來,怒氣衝衝地責罵剛才那隻鬼:「這個死人是屬於我的,你憑甚麼將它擔來?」前鬼回說:「它本來屬於我的,當然由我來擔啦。」二鬼對此爭持不下。

前鬼忽然發現這個人,於是說:「這裏有個活人,可以問一問他,這死人到底是誰的?」後來的鬼立即向活人問道:「這死人是誰擔來的?」

這個人頓時陷入兩難的局面,他暗自在心中盤算著:「這兩隻鬼力大無窮,說實話一定會死,說妄語也必定死。既然是這樣,那又何必說妄語呢?」於是這活人說:「是前鬼擔來的。」後鬼一聽非常忿怒,瘋狂地抓住那活人的手臂,然後將它撕掉,丟在地上。

前鬼見況,立刻扯下死人的手臂,接駁在活人的身上。後鬼見此,更加氣憤,猛力撕下活人身體的其他部位。每當這鬼撕下活人身體的一部分,前鬼便會在死人的身上,扯下相對應的部位,並接駁在活人身上。就這樣,兩隻鬼將活人的身軀,與死人的遺體換了一遍。活人的肢體後來被二鬼吃掉。

換了身軀的這個「活人」於是思考:「我父母生的身體,已被那二鬼吃了,現在我這副身體全是他人的體肉,究竟我現在是有身呢?還是無身?如果說是有,那這副身體全是他人的;如果說是無,卻又有這副身軀。」到底拖著這屍體的是誰呢?這活人百思不得其解,他拖著這具軀體到處遊蕩。

第二天早上,這「活人」來到一地方,見有佛塔眾僧,便走上前,向他們查問自己有沒有身體?比丘們問道:「你是甚麼人?」那「活人」答:「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人,還是不是人。」他為比丘們道出了昨晚所發生的事。

比丘們相議說:「這個人自知無我,是容易得度的。」於是對他說:「你的身體本來就沒有『我』,不是現在才沒有啊!只是四大和合,令你妄計有『我』,如你本來的身體,與現在的身體,根本沒有差別。」然後比丘們度這「活人」出家修道,斷諸煩惱,證得阿羅漢,而徹底解脫。

這則佛典故事,對於哲學家來說,它是一個「自我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的形而上問題。但對於修行人來說,它卻是一個解脫生死的公案。佛教說「無我」,並不是將本來有我而硬掰成無我,而是因為沒有這個我的實體,故說無我。如果我們能體悟這個「我」是從來沒有的,那麼就能達到徹底的解脫。雖然我們未能證明「拖屍者是誰」的話頭,是源自這則故事,但就故事所闡述的義理,卻是與「拖屍者是誰」所表達的教義,是同出一轍的。

延伸閱讀
眾人皆道佛教消極?

參考資料
劉錦華(2022):《隨法行》,明珠佛學社、美國德州佛教會玉佛寺出版。
惠敏法師(2005):《心與大腦的相對論》,臺北市:法鼓文化。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