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心態,世界大不同(一)

是喜是愁,在乎你從正面看或反面看
是喜是愁,在乎你從正面看或反面看

事情是好是壞,在乎你怎樣看

日常生活中,總有不如意、不高興的事件,但這些事件不一定全是客觀現實的問題,有時候是自己不合邏輯、不符事實的思想所產生的自我困擾。

某一事件發生後,並不必然造成我們高興或痛苦,關鍵是自己如何詮釋事件。例如被老師責罵後,如果把事件解釋為「老師討厭我」或「我不被疼愛」,便可能引發悲憤或反叛的情緒;但如果理解為「老師著緊我」,雖然也會有一點難過,但不至於悲憤,而且仍有改過的動力。

或者剛經過一群人時,那群人便大笑。若認為他們一定是在笑自己,自己應該有點不對勁,甚至覺得「這些人真無禮討厭」,便會自卑或生氣;但若認為他們只是剛巧說到有趣的事,甚至欣賞「這些人感情很好,相處愉快」,則會泰然自若。

又如向別人打招呼,對方毫不回應。若認為對方看扁自己,不屑和我打招呼,即會無明火起;但若想到他只是剛巧看不到我,或正在思考甚麼而來不及反應(其實這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則會處之泰然。

我們對於某一事件,經常都會以固有的自我評價為基礎,單方面添加一些想當然的詮釋。這些自我評價和詮釋,許多時候都沒有事實根據,只是深受個人成長經歷影響的主觀想法。自卑、消極的人往往把事件看作負面的,而自我形象良好的人則常把事件看作中性或正面的。

當我們在為某事而煩惱時,不妨反思自己的「煩惱」有否以下非理性思考的特徵,有的話則應以理性檢討其是否正確,若不正確則予以駁斥,從而令自己生活少點煩惱、多點開心:

非理性思考的特徵

‧絕對化/必然化

就單一事件作出絕對或必然的假設,把其他可能性摒除在外,若事與願違則灰心喪志。例如認定一定要升職才是有成就,若不能如願,則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自暴自棄。事實上,「想要」與「必要」是兩回事,事業成就可以從多方面界定,升職與否可能受自己能力以外的因素影響;何況,即使這次不獲擢升,將來仍然有機會,無須太快定論自己的成就。

‧極端化

把事情貿然分為好壞、對錯、成敗、得失等對立面,不考慮其他因素,以此來衡量自己,引發情緒困擾。例如某學生相信考試獲得80分以上就是好學生,低於80分即為失敗,並認定自己不好而感到羞愧、內咎。但其實很難說是否80分才算好成績;考試分數多少,除了看自己的能力外,還要看身心狀態及試題難易等因素;更不能以一次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價值;並非每個好學生在每次考試都能獲取佳績,也不能說所有低於80分的同學都是沒用的。

‧不合邏輯的推論

把不相關的事情聯想在一起,作出不合理的推論,產生不必要的煩惱。例如一次失敗,就認為每次都會失敗;早上遇到一兩件意外,便認定整天都會倒楣。因此感到埋怨或氣餒。可是,這次失敗與以後會否失敗,並無必然關係,但若把兩者拉上關係,沒有努力辦事或辦事時心緒不寧,卻可能導致真正的失敗;早上倒楣,並不代表下午也會倒楣,但若因此而疑神疑鬼,沒有專注手上進行的事情,卻可能真的。

這情況正是「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即認為自己的情況如何,便有意無意地令自己真的變成那情況。專家做過許多類似的研究,如把病情差不多的病人分為兩組,醫生特別讚賞其中一組的康復進度,經過同樣的療程後,那組病人果然痊癒得比另一組快;兩組程度相若的學生,老師特別褒揚其中一組,經過一段時間後,那組學生比另一組獲得更大的進步。因此,認定自己是負面或正面的,都很可能會成真。那麼選擇認定自己是正面的,當然最好了。

‧誇張化

過度誇大事情的負面結果,誇張地預測其負面影響。例如比賽中沒得到獎項,便覺得自己整輩子都是一事無成,而且週遭的人都會一直嘲笑我,因此終日擔心害怕。其實,人生成就有許多,比賽獎項只是其中一種,而且一次比賽表現不好,可以下次再接再厲;別人不一定會這麼重視我的失誤而經常拿來作笑柄,正如我也不會常常記掛著別人的錯處一樣;雖然真的可能有人笑我,但也會有人安慰我。

‧個人化

錯誤估計自己的重要性,認為外在事件或其他人的行為都與自己有關,因此增添無謂的煩惱。如看見別人竊竊私語,便認為他們在說自己是非,為此而生氣一番;小組比賽中輸了,便責怪自己笨或沒用,拖累全組。然而,別人談話,可能的話題有很多,別人不一定有興趣經常談論自己;影響比賽輸贏的因素有很多,自己不一定要負全責,甚至自己不一定有能力影響全組的成敗。

‧以偏概全

把事情過度概化,視某一方面為事實的全部、一兩次的偶然為恆常的情況。如朋友一次忘記承諾,便認為他不重視彼此的友誼;追求某一異性失敗,就覺得自己永遠不會有姻緣。不過,朋友一次忘記承諾,可能只是一時大意,不代表他輕視所有承諾,也不能抹殺彼此間其他友情的表現;個別異性不喜歡自己,不代表所有異性都會這樣,其他姻緣美滿的人也不一定毫無失敗經驗。某一人物在某一狀態下的情況,不代表所有人物、所有狀態下都是如此。前者是特殊現象,而非普遍現象。

妨礙待人處事

非理性思考通常沒有正面作用,卻有負面影響,妨礙我們待人處事。例如第一次與長輩或上司交談,由於緊張而致說話結結巴巴、行動笨手笨腳,擔心給對方留下壞印象,反覆埋怨自己不中用。下次見面時,因為害怕重蹈覆轍而加倍緊張,結果還是舊事重演,並更進一步深信自己是個糟糕的傢伙……當然,人在某些時候緊張是很正常的,這不是值得耿耿於懷的大錯,對方一般都不會奢求你在初次見面時有甚麼突出表現,也不會記住你的一兩次失儀;但若你過份計較在人前的表現,不僅庸人自擾,更會令自己難以改善。

 (續下文)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