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我適合在泰國出家嗎?泰僧介紹他們每天生活和長遠的追尋

泰國每年都有數以千萬計遊客到訪,各類遊客之中,包括了不少對佛教感興趣的外國人。他們渴望來一次靈性之旅,讓泰國永遠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獲得感召,想成為僧人,並探討:「我可以在泰國成為佛教僧人嗎?」

泰國僧人Phra Maha Tongmee或許有助解答這個問題。他是曼谷Flat佛寺的高僧,並且主理有三千個精英學生的泰國名校Suankularb Wittayalai。他解釋,泰國僧人過著與一般人很不同的日常生活:他們不許煮食、做園藝工作或任何會改變現實世界的事情。僧人要接受世界現存的狀態,因此他們只能夠享用別人善心捐贈的食物,不論味道如何也得接受。此外,他們也不許觸摸金錢或擁有任何財物,只可以穿橘紅色的僧袍。

剃度不久的初級僧人要在早上五時起床,負責弘揚佛法的高僧則會在五時半起床。一些古老的佛寺,像曼谷的Wat Sai寺,仍會用敲鐘儀式來喚醒僧人,不過現代化的鬧鐘也日益普及。僧人接著會吃早餐,至七時半完結,然後就是早上的誦經課。初級僧人在八時半至十時半要上佛法課,到十一時就是午餐時間。

佛教有「過午不食」的戒條,因此泰國僧人只可在日出到中午之間進食。Tongmee解釋:「『過午不食』也有例外的情況。由於我們不會戴手錶,如果在野外地方,我們就要靠太陽的位置來預測時間。」

他又表示,雖然僧人往往仍會運用傳統的方法,例如觀測星辰的位置,不過現代僧人對新方法也抱持開放的態度。他舉例說,僧人以往靠閱讀文字紀錄來學習昔日高僧的講道,但到了二十世紀中期起,黑膠唱片、八聲道錄音帶、卡式錄音帶、鐳射唱片和mp3電腦檔案等相繼面世,記錄高僧的開示;現代很多僧人已用聆聽錄音取代閱讀文字了。從某個角度看,這可算是復古的做法,因為佛法在古代最初便是口耳相傳的。泰文中甚至有一個詞語叫paharajsatha,用以形容將高僧眾多講道聽得滾瓜爛熟的人。到現代,很多僧人又再用大量時間來聆聽高僧過去的講道。

Tongmee表示,沒有兩家泰國佛寺是完全相同的,各有自己的特色。而僧人有責任打理自己的佛寺。以他的佛寺來說,僧人是沒有等級之分的,只是每日按工作需要作分配,寺內要遵行的守則也不多。僧人的日常工作包括很多煩瑣事務,包括清掃樓梯和清理雀鳥糞便等。不過,也有一些僧人有特別的職責,例如Tongmee 就負責主理泰國歷史最悠久的Suankularb Wittayalai中學的宗教課。

概括來說,僧人一天的生活由早上五時起床開始,首先到四周化緣,接著是吃早餐、上佛法課、誦經和吃午餐,一天的活動以晚上的誦經作結。在其餘的自由活動時間,會夾雜著多種其他活動。此外,也有特別的日子,像各種賀誕,就往往有繁複的慶祝儀式,僧人也因而需要花大量時間作準備。

說到外國人是否可以在泰國出家為僧,Tongmee回答,指任何誠心向佛的人,都可以剃度出家。不過,他指出,僧人主要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敲經念佛為主的;第二種他形容是「做教育的僧人」,就是那些可以在新的地方或向本來抱懷疑之心的人弘揚佛法的。

因此,如果外國人有興趣在泰國出家為僧,他們首先要決定,自己剃度之後的目標是甚麼:單純是個人的修行,還是有其他?Tongmee表示,泰國的僧侶修行之道會經歷三個階段,大部分泰國人都非常熟悉。泰國的中學課程規定,所有中學生必須在三級的佛學知識考試中及格才可以畢業,僧人生活的三階段結構也相似。

Tongmee也特地指出佛教與基督教不同之處:「基督教說我們是由神創造的,不過佛教的說法不同:一切事物皆有其因緣,每個孩子由其父母所生,是由於因果報應,我們每個人都各有不同。」他提出西方人若皈依我佛,可能要面對這種理念上的差異。

他認為:「泰國有很多佛教徒,但是真正懂得佛教核心思想的人很少。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找到達致涅槃的境界,因為只有涅槃才能免卻生老病死的輪迴之苦。」

Tongmee又解釋,涅槃與覺悟是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一種境界,而後者則是涅槃的前題。那麼怎樣才可以覺悟?他指出,最重要的是控制欲望,並且要將所有令自己與俗世緊貼的東西洗滌乾淨。他說:「僧人不能執著於金錢或任何物質享受。」他解釋,我們需要切斷的會帶來惡劣後果的欲望,這樣對覺悟大有幫助。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