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我在聽音樂──「世上最快樂的人」教你從音樂找快樂

樂團於台上演奏,一名神秘的紅衣男子在旁解說
樂團於台上演奏,一名神秘的紅衣男子在旁解說

來到灣仔伊館,一隊管弦樂團在舞台上演奏著動聽的交響樂。我心想:「這一定是很了不起的著名樂團,連文化中心的二千多座位也不夠,而要在能容納超過三千名觀眾的伊館舉行音樂會。」

台上,一名紅衣男子在解說音樂的意境。「這一定是為我們這些音樂門外漢而設的文藝節目。」我自忖道。

紅衣男子原來是「世上最快樂的人」──詠給明就仁波切
紅衣男子原來是「世上最快樂的人」──詠給明就仁波切

豈料,那紅衣男子突然說:「聽音樂而知道我在聽音樂,就是禪修!」

禪修?怎麼搞的!這到底是甚麼活動?

這場「音樂會」,由亞洲德噶基金會主辦。筆者有幸與該會負責人雪樂喇嘛(Lama Sherab)碰面,他介紹道,台上的紅衣男子就是「世上最快樂的人」──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

仁波切(西藏語中對心靈導師的尊稱)自小患有驚恐症,經常不由自主地出現莫名的恐懼及焦慮;每當身處不熟悉的人群中,更會心跳加速、冷汗直流。後來,他藉著禪修治癒驚恐症,還可輕鬆幽默地向世界各地的陌生人講學。

2002年,26歲的仁波切參與兩名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的實驗。實驗採用最先進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技術(fMRI),把128個電極連接到他頭部以測量其最微細的腦部活動(一般腦波掃描只有16個電極)。仁波切不僅在可能引起恐懼的環境中絲毫沒受影響,更被測量出他大腦中樞與快樂相關的神經元活動,在禪修時躍升了百份之七百!

因此,仁波切被《時代雜誌》及《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全球各地的人都認識到這一位出色的禪修大師,而他也孜孜不倦地周遊列國,教導人們以禪修消愁解憂。

提到禪修,許多人誤會只有某些宗教徒才會做。據筆者所知,美國哈佛大學、麻薩諸塞州大學等許多著名學府都曾進行研究,證明禪修具有減壓及增進身心健康的作用。不少心理學家均採用禪修作治療手段,禪修跟宗教已無必然關係。

另外,我們總以為長時間盤腿靜坐、閉目止語才是禪修。但雪樂喇嘛指出,禪修並非一種須要特別製造出來的事物,不一定要故意盤膝安坐,也不一定要結甚麼手印或「眼觀鼻、鼻關心」之類。

明就仁波切曾開示,正念與覺知是禪修的精髓。所謂正念,即能注意到自己當下在做甚麼、有何感受。平時我們聽音樂就只是聽音樂,如果「知道我在聽音樂」,便是禪修!禪修並非甚麼都不能想,我們不需要刻意壓抑念頭,但也不要盲目跟隨念頭,不要分析它。純粹覺知它的存在,活在當下,已經是一種禪修了。

仁波切把心比喻為瘋猴子,牠總是東奔西跳、製造麻煩,無法安靜下來。平時,大部份人要麼對這隻瘋猴子唯命是從,要麼企圖制伏牠,兩者的結果都是讓自己被 牠擾亂。我們應該做這瘋猴子的主人,指派工作給牠,讓牠不能任意妄為。指派這瘋猴子去聽音樂,只要我們不執著音樂,不判斷其好壞,放鬆身心輕輕地聽,同時 好好把握自己的心念,音樂便能成為我們提升心靈的工具。

亞洲德噶執行長及仁波切在亞洲的代表雪樂喇嘛(Lama Sherab)
亞洲德噶執行長及仁波切在亞洲的代表雪樂喇嘛(Lama Sherab)

雪樂喇嘛表示,明就仁波切十分了解現代人的需要。正式的盤腿打坐是「上座修」,但打坐結束後,日常生活也有日常生活中的禪法,這就是「下座修」。仁波切明白現代城市人生活繁忙,較難花時間於「上座修」,比較適合可隨時隨地進行的「下座修」。

禪修又有分「無所緣」(沒有讓心念專注的對象)和「有所緣」(有心念專注的對象)兩種,後者可透過視覺、味覺、聽覺、觸覺或特定思維進入禪定。仁波切認為,像香港這樣的城市,四周遍佈著各種各樣的聲音,特別方便利用聽覺;而優美的音樂更能超越語言和概念,直達人心,最適合用作入門。

雪樂喇嘛與兩位義工籌委
雪樂喇嘛與兩位義工籌委

喇嘛強調,仁波切很願意嘗試和突破。他在美國曾用rock and roll和跑步作禪修的所緣,而本年11月2日晚上來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主持「音樂‧禪」活動時,他則會選用交響樂。活動中負責演奏的都是本港的專業樂手,製作班底還包括了曾為香港多套電影、電視節目、演唱會配樂的作曲家兼小提琴家──廖原,以及台灣著名作曲家、歌手兼導演──郭蘅祈。可以預見,這將會是一場盛大的心靈饗宴!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