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可以今生往生彌陀淨土成佛呢?

淨土宗是以「今生」往生淨土為目標

在一次佛學講座裏,慧淨法師談到「淨土宗信仰的內涵」時,以三個不同的層次解釋「淨土宗」一詞。他首先說:淨土宗是以「今生」往生淨土為目標。如果不是以今生往生淨土為目標的淨土法門,就不是「往生淨土宗」了。

我聽到「今生」兩個字,如雷貫耳!我曾讀過唐朝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會通別時意」文,大師與當時各宗諸師討論:念佛往生的即時、今生成就,還是別時、來生成就呢?

善導大師力排眾議,引經據典,尤其是引《阿彌陀經》,諸佛護念「一日乃至七日稱佛之名」者,證誠念佛往生是「即時意」、今生成就,而不是「別時意」、來生成就的法門,所謂「平生業成」。

「平生業成」是淨土宗的特色之一,但不容易一下子解釋得清楚,如今慧淨法師強調:淨土宗是以「今生」往生淨土為目標,真是簡單易明,毫不含糊。

很多人以為淨土法門是「臨終佛教」,即阿彌陀佛是人命終時才來迎接引的佛,所以,不少求生淨土的人期待臨終時,務必提念稱名,但又擔心臨終時業障現前,怨親債主來障,不能提起正念,功虧一簣等等。

總之,因為人們對淨土宗沒有正確及全面的知見,又因一般人都不能預知命終,故此臨終不定,往生則不定,令人忐忑不安。詳見佛門網2017年12月〈淨土法門是「臨終」佛教嗎?〉一文。

其實,淨土經論經常出現類似「即」得往生的句子,如《無量壽經》云: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又云: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又云: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又如《觀經》云: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這個「即」字表示立即,不隔時,換言之,當下聞信,立即「生效」、「現行」,可有說「待臨終」、當來下生、別時意之類,應知。佛陀在淨土三經如是說,我等淨土行者就如是信,切勿生疑而另作別解,抱惑自迷,廢失往生之益。

第二個層次解釋「淨土宗」一詞

往生的方法是甚麼呢?念佛!所以,淨土宗可名為「念佛往生淨土宗」,簡稱「念佛宗」。若然還要夾雜其他方法才可得生的淨土法門,就不是「念佛往生淨土宗」了。

雖然阿彌陀佛也發了第十九願,接引「修諸功德」根機者來生淨土,但既言「諸」,就表示不只「念佛」,還有其他行持,如五戒、十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所有法門的實踐,才稱得上「修諸功德」,或名「萬行」、「諸行」。

但第十九願有別於第十八願,一者:不是以「專稱彌陀佛名」願生;二者:沒有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誓諾保證。所以,就彌陀救度的淨土法門而言,修諸功德迴向往生,善導大師稱之為「雜行」,因為很多,很雜,不純粹,不專一。

慧淨法師云:第十九願跟第十八願不一樣。第十八願講專,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專靠阿彌陀佛一佛;同時阿彌陀佛發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跟念佛人綁在一起,一對一的。念佛人的往生,就是阿彌陀佛的成佛;阿彌陀佛的成佛,就是念佛人的往生。往生、成佛,一對一,綁在一起的。

第十九願是靠自己,靠自己發菩提心,以自己的根機,修種種的功德。這個根機,不管是聖人的根機、凡夫的根機、銳利的根機、低劣的根機,隨他所修功德的大小深淺,迴向往生,阿彌陀佛就來迎接他,所以十九願跟阿彌陀佛基本上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只是因為他迴向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才來迎接他。

所以,善導大師云: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可知兩位世尊意願在於乘佛力念佛得生,而非靠自力諸行迴向求生。

第三個層次淨土宗是「念佛往生淨土成佛宗」

淨土宗的目標如他宗一樣是「成佛」,故又名「念佛往生淨土成佛宗」。因此,淨土宗是今生念佛往生成佛的一個宗。若然求生者還打算「帶業往生」,到淨土後處於蓮胎,繼續在因地修諸功德或植諸德本,就不是「念佛往生淨土成佛宗」了。

龍樹菩薩在《易行品》釋阿彌陀佛第十八願,云: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彌陀佛本願是第十八願。「念我」是念佛,「稱名自歸」是阿彌陀佛以酬因之身,履行其「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誓諾。「即入必定」,是得不退轉的果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取得正覺。後兩句都是阿彌陀佛第十一願──「必至滅度願」的誓諾!

所以,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是圓滿真實的報土。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云:眾生生者,皆是阿彌陀佛的正覺淨蓮華化生,同是阿彌陀佛的「眷屬」,所謂「同一念佛,無別道故」。

「念佛往生淨土成佛宗」,此九個字是完整的宗名,非常明確地標舉出淨土宗的方法、目標與目的。一切有緣往生人不妨以此宗名,印證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的「淨土宗」行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