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靠上彌陀本願的名號功德力嗎?

很多有緣往生人念佛時,擔心自己的「信、願、行」三資糧是否具足,又反問自己是否「真信」、是否「切願」。由於經常糾結在信和願的問題上,他們對得生淨土與否,沒有把握、沒法落實,結果他們不能安心念佛,忐忑不安。

前文,我引述「信、願、行」三資糧的岀處,源自《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並指岀:從願文的整體來看,這是阿彌陀佛主動發願,平等地救度十方眾生來生其國,不存在有任何得生「條件」或「要求」。

言「南無」者,具足信願

所謂「信、願、行」三資糧,亦具足在「十念」的名號裏面。「信」是真心相信阿彌陀佛在此願的承諾,以稱念其名號的行法,得生彌陀淨土;「願」是真心願意以稱念其名號的行法,得生彌陀淨土;「行」就是「依佛教、順佛意」,以稱念其名號的行法,得生彌陀淨土。最後歸結在「稱念彌陀佛名」一行。

釋迦世尊在《觀無量壽經》的下品下生文釋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特別說明具爭議的「至心」和「十念」之內涵。《經》云: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為甚麼下輩遇惡凡夫可以往生呢?稱佛名故!往生的正因只有一個,無別亦無他,不論餘事矣!

善導大師曾在《觀經四帖疏》解釋此文,云: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歸命」是一心、至心;「發願迴向」是「三心」,具足信願。「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就是透過稱念佛名──阿彌陀佛,領受了阿彌陀佛修行施為的佛功德,成為其人往生所需的功德,所謂「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行相上「專稱」,相當於心相上「至心」

「至心」就是「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就是「稱南無阿彌陀佛」;前者是心相,後者是行相。心相與行相一致,輾轉相成,是名「至心」,即是真心,亦即一心。所以,行相上的「專稱佛名」,相續不絕地念佛,相當於心相上的「至心」 ,所以,有緣往生人只要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就不用再管那個找不到、摸不清、善變多疑的「心」──信心、願心、菩提心、清淨心了!

善導大師曾在《觀經四帖疏》的「二河白道」喻,云: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也。乃由貪瞋強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

可知,凡夫雖仍受貪瞋煩惱的苦逼,但佛號本身能使念佛往生人自然生起清淨心、願生心,所以念佛往生人只要專稱這句名號,就靠上了阿彌陀佛本願,自然在白道上受阿彌陀佛護念,攝取不捨,絕對不用擔心和害怕受貪瞋煩惱障礙而不得往生。

念佛往生人上了「大願船」後會「跳船」嗎?

但又有人問:我現念佛,怎麼知道自己靠上了阿彌陀佛本願?若我已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我會否會「跳船」?我還是不明白以下的道理:只要以彌陀第十八願所言及的「名號」為本體,即靠上彌陀本願的名號功德力,一信永信,一願永願,一念永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嚴格來說,提問的念佛往生人看來還未靠上本願、還未上了「大願船」,又他怎會「跳船」呢?何以故?人未上船,就想着隨時「跳船」,謀定後路,即非「一心」,而是二心、三心兩意,說明是人未「決定」,即未靠上阿彌陀佛本願!

此人患得患失,說明是人信心不足,想著「萬一往生不成,可以回頭」的心態來念佛,這不是「無後心念佛」,說不上在船上;更不是「一心正念直來」,說不上在白道!

就往生淨土方面來說,一個靠上了彌陀本願,決定上了大願船的念佛往生人,他知道再沒有更強大的力量、或大願船,令他可以信靠,或令他跳上另一艘船,所以,一信永信,一願永願,一念永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若然念佛往生人没有想到,或不知道這一點,那就表示他根本未上彌陀的「大願船」,他還是把自己的往生大業壓在自己的「心頭」,扛在自己的肩上,未有託付在彌陀本願、安住在彌陀名號之中。

由業力轉為佛力牽引,一切都是最好的

活在娑婆世界,人常以為自己有自由意志,卻不知凡一切人事,於一切時處,皆是因果業報使然,從緣起看。我們在業力牽引和驅動下,身不由己,受邪業纏擾和繫縛,苦不堪言。

如今念佛往生人一旦歸命彌陀,靠上彌陀本願、上了「大願船」,一切將由阿彌陀佛任運安排──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從此以後,凡一切人事,於一切時處,皆是佛功德力使然,一切順其自然,所謂「自然之所牽」。

念佛往生人在此世間所遇上的人和事,是好是壞、是順是逆,皆應仰謝佛恩。南無阿彌陀佛!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