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後,還需要修行嗎?

阿鞞跋致是不退轉菩薩、無功用菩薩

提出此問題的人恐怕不明白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一個怎麽樣性質的淨土。如《無量壽經》云:「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可知「極樂無為涅槃界」,就依報來說,已是「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就正報來說,眾生生者,皆是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無差別相,如《阿彌陀經》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這麼樣的一個國度,眾生生者還要甚麼加行、修甚麼功德呢?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是不退轉菩薩,一生到極樂世界,自然「生得」智慧高明,神通洞達,無須再藉加功用行,自然功德顯彰,如善導大師的「讚佛偈」云:「六方如來舒舌證,專稱名號至西方;到彼華開聞妙法,十地願行自然彰」。

一般而言,初地至七地的菩薩階位必須加功用行,以「加行得」智慧高明,神通洞達,故此等菩薩名為「功用地」菩薩。只有八地菩薩,即不動地菩薩,才能稱得上「無功用」菩薩。難道其數甚多的一生補處菩薩,還需要在極樂國土修諸功德嗎?

極樂世界眾生每天幹甚麽活?

又有人問:「到了極樂世界後,已是『無功用』的不退轉菩薩,不用修諸功德,那麼,他們每天幹甚麽?生活怎樣過?會不會悶死人、很枯燥呢?」當然不是,如《阿彌陀經》云:「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他們每天很忙碌,生活很充實,如《阿彌陀經》云:「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他們每早起來,整裝齊發,前往他方佛國供佛,及後才回來極樂世界「吃飯」,並念佛經行。究竟這是甚麼一回事?

且看阿彌陀佛的第二十二願就明白了,願文云:「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雖然得生極樂者皆是阿鞞跋致菩薩(第48位),但若要成佛,還要自度度他,自化化他,並需花一大阿僧祗劫的時間,積累無量德本,方能度脫一切眾生。阿彌陀佛立下此願,致使得生極樂者,可以遊諸佛國,念佛供養十方諸佛如來,從而快速攝取諸佛迴施的真實功德,疾至一生補處菩薩(第51位) ,故云:「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速成正覺的阿彌陀佛三個真實大願

曇鸞大師曾在《往生論註》舉出阿彌陀佛三個真實大願,能使凡夫速成正覺,即第十八願、第十一願和第二十二願。第十八願為凡夫而發,令其得生淨土,從而永離生死輪迴,從而斷分段生死,成佛第一關;第十一願為菩薩聖者而發,令其得不退轉,從而斷變易生死,成佛第二關;第二十二願為不退轉菩薩而發,令其得修習普賢之德,從而入補處菩薩位,成佛第三關。

話分三願,但只要令是眾生得生淨土,過了第一關,其餘兩關也自然而得。其實,第一關也是自然而得,如「八宗之祖」的龍樹菩薩在《易行品》的三十六字「本願釋」,云:「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總之,我們往生淨土,乃至完成佛道所需的資糧和功德,阿彌陀佛早已為十方眾生籌備妥當,剩下來就是我們只要當下作出決定,順應阿彌陀佛本願(第十八願),一心專稱彌陀佛名,我們即時、不隔時、不待臨終入必至滅道的正定聚(第十一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二十二願) 。

「廣度十方眾生」是淨土宗特色之一

淨土宗是大乘菩薩教,「廣度十方眾生」是淨土宗特色之一。不管有緣往生人以怎麼樣的求生淨土,只要他生到彌陀淨土,自然會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此亦是極樂世界與其他宗教的天國、天堂不同之處。

或許有人又問:「《觀經》的三輩九品文,不是提到往生者到了極樂世界後,才發無上道心、成阿羅漢、住歡喜地,他們不是修諸功德嗎?」提出此問題的人恐怕不了解《觀經》的宗旨、不掌握其經眼、才不知道其隱義。下回分解!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