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常備不懈!談《增支部》之未來的恐懼經

(圖:Pixabay)

歲末時,到了一趟新加坡探望親戚。好幾天都居住在,被大多數人形容如鴿子住的籠子裡,太想念那些能有樹木圍繞的居住環境了,身體都在抗議。在處理好了事情,跟姐姐提議了好幾次:「我們去公園走走」。結果被嫌棄,根本懶得理睬筆者,更遑論陪伴了。結果自己在附近摸索了大半小時,才踏入樹木環繞的森林中,頓時身心愉悅。可以理解,一般人在水泥森林中生活習慣了,如何再願意踏入沒有冷氣的樹木雨林中呢?但以現今的社會形態,越靠近市中心,人口越是密集,生活、交通等都越便利,這些都是普遍令人嚮往的最佳居所。

佛陀在《增支部》一部《未來恐懼經》中,告訴弟子們。修行人在未來的五種恐懼還未發生時,應該遠離喧鬧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到森林、樹林或林野等場所精進用功。

五種未來面對的恐懼(怖畏)

一、我今少壯,青年髮黑…,若如是為老所制而衰。

二、我今無病無惱,能具平等消化…,病即觸於此身時。

三、如今豐年而苗稼稔,乞食易得…,年凶險而苗稼不稔,乞食難得。

四、如今諸人即和合、相慶而不諍,如乳與水…,有林叢盜賊擾亂之怖畏。

五、如今僧伽即和合、相慶而不諍,守規律而住於安穩…,有僧伽被破之時。

在年輕力壯時,就應該想到身體會有衰老的一天。乘少壯盛年時,應該把握因緣,精進用功,尋求解脫之道。這樣一來,即使年老體衰,無法思惟佛陀教法,也無法遠離人群到森林、園林等靜處居住,也能安穩地生活,住於安樂。

在無病無惱的,身體能自主時,應該不放逸修行,因為終究這個身體會被疾病纏繞的一天,那時後再來思惟法義,安住在森林、園林中是不容易的。乘疾病來臨前,用功精進取證,當碰上疾病時,也能安穩自在。

現今食物豐盛,乞食易得;世人相處和諧不諍,如乳與水;僧伽和合融洽,守規律而住於安穩。在以上三種安穩悅樂的情況下,佛陀教導弟子們,要觀察未來的恐懼。像是遇上饑荒、五穀欠收,乞食難得的情形。世上盜賊擾亂,人心晃動逃難,大家都在尋找安穩處。再者僧團分裂等種種的惡劣情況下。在那些讓人不愉悅,不歡喜的情況來臨之前,要好好珍惜現況,精進修學取證。到時即使碰上惡劣的環境,被迫無法遠離人群居住,無法思惟法義,也能安穩地生活。

佛陀的開示,想要讓修行人珍惜眼前所有,不要等到情況糟糕、惡劣的一天到來,那就後悔莫及了。然而,現今又有多少人懂得珍惜、把握眼前,在身體好腦子清晰時,用功精進修習善法,而不是沉溺在安逸舒適的生活中呢?就像筆者自身也是如此,等到遠離森林、人跡稀少的地方,困在發達城市,鋼筋水泥森林中好幾天,才能分辨覺察以往的美好。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