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感情與金錢講座
主講者:星雲大師
座談來賓:淨因法師(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 )
石鏡泉(經濟日報副社長)
鄺民彬(凱基證券營運總裁)
時間:2006年12月3日 下午3:30~5:30
地點:香港大學陸佑堂
紀錄整理:王冰、崔中慧
十二月三日,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星雲大師來到了香港大學,時間距離座談開始還有半個小時,禮堂內已坐滿三分之二迫不及待前來聞法的信眾,陸佑堂會場外擠得人山人海,三點半時間一到,大眾恭請星雲大師蒞臨會場,講座由香港大學李焯芬校長與國家宗教事務局葉小文局長致詞揭開了序幕。
提起與放下的智慧
鄺民彬首先請教星雲大師:「在投資市場裏很久,看見很多股民,有的賺了錢,有的虧了錢,但很奇怪,這些人無論賺錢或虧錢都不開心,那為什麼還要投資呢?」
星雲大師:「金錢與愛情是不可少的,但有了也會產生煩惱。就像鳳梨或柿子,沒有成熟的時候是酸的,成熟後的汁是甜的。金錢與愛情不會處理就是酸的,有智慧處理得好,它就是甜的。金錢與愛情中也有不好的東西,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要有智慧把不好轉為好,如何「轉煩惱為菩提」,就需要智慧了。
石鏡泉接著又問道:「放得下很難做到,例如前些時候,恆生指數一下子跌了五百點,我們投資人心中真的很難放下。」
星雲大師:「人生應該像一個皮箱,有用時把它提起,沒用的時候就放下。搞股票或投資,開始時就應該知道商場上有輸有贏,應量力而為。佛教《阿含經》中就提到,如何分配財務,家用生活所需約佔40%,另外40%用做投資儲蓄,還要留20%做慈善布施。金錢失去了,不用太煩惱,就像『一江春水向東流』,失去了還會再回來的。佛教徒則可以想,失去的錢可能是過去世欠人的。金錢是給我們用的,重要的是不要做金錢的奴隸,看看香港許多企業家,住在高高的樓上,生活不是數鈔票就是數支票,還不如市井小民,手邊有個十元、二十元可以隨意買點喜歡的東西樂趣多。我在事業上,也會接觸到金錢,但我的觀念是『以無為有、以不要為有』,你不要的時候金錢反而會來找你。」
調和有與無 知足第一富
鄺民彬接著請教星雲大師:「出家人對於錢財較無掛礙,但作為在家人,為了要照顧家庭子女,總是難免比較多煩惱,這當中如何取得平衡來管理財務?」
星雲大師:「一般的人都想『擁有』世間的物質,財物、子女與家庭,其實『擁有』不一定是最好的,『有』是有限、有量、有窮盡的;『無』是無限、無邊、無窮盡。例如當你去公園散步,感受到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與大自然,這時無盡的大自然都屬於我們的,令人覺得世間都是富有之人。」
大師舉例說,有對新婚小夫妻,剛結婚生活比較拮据,住在一個小房子裡倒也自得其樂。隔壁高樓上的一個董事長看了很不以為然,覺得他們不知天高地厚,他的秘書問他:「董事長啊,你想不想送煩惱給他們?」董事長說:「怎樣才能送煩惱給他們呢?」他的秘書說道:「那簡單!你只要送給他們一百萬。」於是這對小夫妻意外得到了一筆財富,誰知從這天起,他們日日夜夜想著該如何「藏」這筆錢才安全,結果無論放那兒他們都不放心,這一百萬成了他們的煩惱之源,最後決定將它送還給董事長。
金錢,你要多少才夠?孔子的弟子顏回是「一單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人不一定要擁有才快樂,一個人也不要想全部佔有,要調和有與無。佛教不排斥財富,雖說多多益善,但要有福德因緣。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滿足就是最快樂的財富。
心中有事世間小 心中無事一床寬
石鏡泉接著又問:「本來我一個人的時候,很滿足,住一間小房子。後來結了婚,有了孩子,要給他們一個大房子,後來又養了兩條狗,還要給狗一個花園,為了他們都得要努力賺錢,滿足他們的需要。」
星雲大師:「房子大了,打掃起來很辛苦。養了兩條狗,還要服侍他們,也很辛苦。所以大未必是好,生活自在就好。所以說:『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以前有一個人,總覺得自己住的房子很小,突然來了一個蒼蠅,想抓卻抓不住,才發現原來這個房間很大。心中有事,世界就變得很小。大小不在外面的世界,而在自己的心中。」
道德累積無形財
鄺民彬:「法師們有『法財』,有法財很容易滿足。一般人重視錢財,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態,來抗拒物質的欲望?」
星雲大師: 「很多人有錢,但沒有歡喜。沒能歡喜,錢有什麼用?很多人有錢,卻沒有健康、沒有朋友、沒有人緣,錢再多,有什麼用?人在世間不是單獨存在的,還有比金錢更寶貴的,這就是朋友、親情、人緣、人際關係等等。佛法中的財富包括道德、慈悲、智慧、慚傀、謙虛等等,覺得自已不足、不夠都是我們的財富。錢財不能代表人格,一個人的道德比金錢更重要。
過去有一個人,在床下藏了四百塊金磚,我對他說,金磚可以用來創事業,幫助他人,藏在床下沒有用的。後來他聽了這些話,人緣好得不得了,有錢容易,會用錢才是智慧。
財富的種類還有好幾種,有個人、公眾財富,有現世與未來的財富。例如陽光、海水、空氣與大自然都是公眾的財富。金錢不是萬能的,你可以買書,但買不到智慧;可以買床,但買不到好眠;買得到酒肉朋友,但買不到患難之交。
佛教的福田思想,講求首先要種福田、做社會公益、修橋鋪路、關懷弱小,將來才會得福報。看似給人,其實自已富有。
心甘情願 少欲少惱
淨因法師提問:「最近我在讀大師的一本書《心甘情願》,在現實社會中有不少員工,有時要依靠加薪才能提升他們的工作熱情,大師門下有弟子上千人,人人只有微薄的生活費,但都能心甘情願地為大師工作,好讓人羡慕。大師能否教我一個不談錢就能讓人心甘情願工作的法門?例如家庭裏怎樣讓太太心甘情願為丈夫做飯?或讓與我一起工作的人心甘情願的工作,不討價還價?」
星雲大師::「『心甘情願』這四個字太重要了。有的男人,不甘願做男人,心想假如我是女人就好了。也有女人不甘願做女人,覺得她如果是男人就更好。無論做男人或女人,都要心甘情願。既然做了夫妻,就不必再想其他的人更好。有了兒女,覺得他們淘氣,不必抱怨,你已是他們的父母了,要心甘情願才快樂。對職業也要心甘情願。錢多了,就不心甘情願了。佛光山的工作人員,只有有限的生活費,買基本生活必需品,他們都很開心,若有病或要進修,佛光山會支持他們。所以我說佛光山也是共產主義,沒有錢就沒有貪欲、爭執、妄想,就少煩惱。在臺灣,義工很多,沒有錢拿,但幫忙做事做得很快樂。因為他們沒有欲望,甘願做,所以很快樂。
佛光山是我創建的,已經四十年了,我在佛光山每個月領三千元台幣,從來沒有增加過。因為我是出家人,一切心甘情願。所以我們做父母、兒女、主管、部下都要心甘情願,這樣才會快樂。
以愛來贏得對方的愛
石鏡泉提問:「有一個讀者說,她剛結婚的時候是心甘情願的,但後來丈夫漸漸對她不好,為了兒女只好忍耐,但並不心甘情願,這怎麼辦呢?」
星雲大師:「要維持婚姻、感情,一定要在心中找到對方的優點,如果心中不滿意,婚姻就亮起了紅燈。我們看到一些七、八十歲的老夫妻一起散步,感情很好,這是很令人羨慕的。」
接著大師又舉例,有一個女兒,他的父母都受高等教育,但二人感情始終不好。父親工作盡責認真,母親在家裏也很賢慧,每天家裡都打掃得一塵不染,很奇怪感情就是不好,女兒不懂為什麼。後來女兒也結婚了,丈夫一樣很會賺錢,女兒同母親一樣很賢慧,但二人感情也不好,就是愛不起來。有一天,聽到丈夫彈吉他,她讚美了丈夫彈吉他的音樂很美,丈夫剎時深受感動,二人才發現彼此另外一面。她丈夫就告訴她,他一直以為妻子只愛地板、愛廚房、愛廁所,卻從不關心他,所以婚姻中要讓對方知道你愛他。他們後來相約過一段時間就去公園散散步,像當年戀愛時一樣,逐漸兩人的感情也恢復到當初戀愛時的甜蜜。
感恩與報恩 給對方掌聲
愛情久了也需要找一個凝結力,夫妻應該相互感恩、報恩才能維持長久。有一個先生下班回家吃飯,太太做了一道菜--清蒸板鴨,先生奇怪板鴨只有一條腿,於是問為什麼鴨子只有一條腿?太太說:我們家的鴨子只有一條腿。你如果不相信,去後院的池塘看看。丈夫去看果然是,因為中午鴨子睡覺,一條腿縮在裡面。先生拍拍掌,鴨子醒來,伸直了兩條腿。太太說:你看吧!有掌聲才有兩條腿。所以做丈夫的有時下班回家,帶點小禮物送給太太,花或香水,太太一定很歡喜,為人妻子也是,也應該常說甜言蜜語給先生鼓勵。夫妻之間的感情是一生一世,甚至來世還要結緣,彼此應以愛贏得愛來善待對方。過去家庭暴力多半是男人,現在女人也有家庭暴力,嘮叨、喋喋不休、多疑與責怪都是家庭暴力。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夫妻相處之道需要學習與互相體諒。
婚姻危機的情感管理
鄺民彬接著問:「在香港很多家庭面都面臨著婚姻中第三者的問題,我們怎樣去管理我們的情感呢?」
星雲大師:「淨因法師,你在香港接觸青年男女比較多,你來講講。」
淨因法師:「佛教中有一個摩登伽女的故事,阿難尊者愛上摩登伽女,佛陀其他的弟子都認為該將他驅逐師門。有趣的是,佛陀為阿難辯護,佛陀知道他們過去有五百世的因緣。我們從無始劫來,也曾有無數的妻子與丈夫。若今生今世又遇到另一位曾做過他妻子的人,可能就會對他產生好感,情有可原。佛教的觀點是,如果今生遇到十個有緣的人,你是否要同十個人都相好?從情上講,是有前因後果,從理上講,是要講倫理道德,就要管理好自已的情感,才有和諧的家庭。」
【提問時間】:
1. 問:「現在香港的婦女比較辛苦,除了工作還要顧家,照顧孩子和他們功課,孩子喜歡打電腦,時常放下功課打電腦,但母親放不下小孩不做功課,如何放下呢?」
2.
星雲大師:「愛的教育要用鼓勵的方法,明明孩子不願做功課,但父母在人前還是要誇獎孩子功課好,會把功課做完,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很大。有一個小孩上學前經過寺廟,撿到十塊錢,送給寺院做香燈錢,香燈師看到就誇獎他拾金不昧。第二天他又來,又是同樣撿到錢來布施,第三天也是一樣。香燈師感到奇怪,問其原委,孩子最後就說他家裏很有錢但他不快樂,因為父母總是吵架,又常責備他,不像香燈師講話這麼好聽。所以作父母的要講好話,口說好話、身做好事、心存好心,注意身口意三業對子女影響。」
3. 問:「大師您剛才講了一個故事,一百萬元令小夫妻產生了煩惱,我也聽過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的故事,情況卻相反,金錢與煩惱是否一定成正比?如何擁有金錢,但不成為煩惱之源?」
星雲大師:「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金錢本身沒有好不好,只看用的好不好。如拳頭,可以打人也可以搥背,法無善惡,明理而不被酒色財氣迷惑很重要。」
4. 問:「請問怎樣才可以保持我們的菩提心?」
星雲大師:「菩提心易發,長遠心難持。要常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灰心,不嫌累。」
]大師妙語如珠的開示令在場信眾時而會心一笑,人人法喜充滿,意猶未盡依依不捨地結束了這場座談,大家都期待著明年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