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感恩使人應對無常--陳瑞燕教授帶我們重新思考快樂之道(三)

(圖:網上圖片)

(續上期)

學習感恩可讓你快樂。

西方有一位教授Robert Emmons說感恩心就是堅信生活是美好的,活著是有價值的,並明白這種善良是源自於自己以外的人或物。所以你可以對他人、動物和世界心存感恩,感謝他們的付出和犧牲,讓我們能夠快樂。

當人覺得凡事都是理所當然時,我們覺得身邊一切都是我們應該有的,一旦遇有突發的事,便不開心。

其實我們出生時沒有帶一分一毛來這個世界。所以你在這世界上拿到和享受到的一切,都是值得感恩。

我們可以很隨意地喝一杯水,但世界上大約有20億人無法在家中獲得安全的飲用水。看宏觀一點,我們是會覺得自己很幸福。

我們有吃的,穿的都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小時候是父母的努力,長大以後是身邊周圍的人的努力。農民種米,我們才有米飯吃。

我以前會覺得我給你錢買你的米,我為甚麼要感恩你呢?如果是有飢荒或是戰亂,即使你有一條金條也買不到一袋米,不要以為自己有錢便很了不起。你連有錢都買不到米時,你便知道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

為何現在的年輕人不快樂?因為我們很多東西都得來容易。

想要甚麼,父母就買給我,他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他應該有的。當你習慣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應該有的,你覺得應該有的事物突然沒有了,你就會不快樂。

人生是無常的。為何有人會突然抑鬱,突然承受不了?因為太習慣認為一切是我們應該有的。

怎樣預備無常呢?首先要學會感恩,你不要以為所有東西都是應該的。世上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我們都要感恩他們。小時候你唸書,你有感恩小學的老師嗎?沒有小學,便沒有中學,也就沒有大學。我們都忘記了感恩。

最近有科學研究表明,懂得感恩的人更快樂、更健康。

研究中有三組參加者。第一組參加者寫下他們一周內可感恩的事情;另一組則寫下他們日常感到煩躁或不高興的事情;而第三組就寫下對他們有影響的事情,而不強調事情是正面還是負面。

十週後,寫感恩事的一組人變得更加樂觀及對自己生活感覺更美好。與那些專注於令他們感到煩躁或痛苦的事情(如我的同事很差,某人是壞人之類)的人相比,寫感恩事的人更願意去鍛煉自己身體,更樂觀,看醫生的次數也更少。

研究亦發現感恩的人更快樂,更少焦慮,更和諧,亦讓我們更願意地去原諒別人,還有就是變得更健康,更願意做運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有改善。這些都是西方的研究。所以這是非常好又很簡單的方法,你們也可以回去做。

你們可跟著以下這個研究建議的做法來培養感恩心。為你自己多記錄一些感恩的事情,不要想那些令你煩燥的事情。兩個月就有效果了。

另外一項研究就是讓參加者寫一封感謝信,如果可以的話,就親自向那些對他們特別友善,但沒有得到充分感謝的人送上感謝信。即使那人已不在了,也可以寫。

首先想一想誰為你做了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你從來沒有正確地感恩他。

想一想你從這個人身上得到了甚麼好處,例如扶助你成長,寫一封信來表達你對他為你所做的事情,你是如何感恩他。

你親自把信送給他跟他談一談。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研究,結果發現寫感恩信的人在一個月後感到更幸福。如你想感恩的人已不在人世了,你也可以寫感謝信迴向給那人,又或是念經迴向給他。

佛陀就是教導了我們這些方法,我只是分享我的經驗。我感恩大家今天到來,你們的眼神告訴我,你們現在已快樂一點了,是嗎?


青年社會工作者葉鍥分享:

聽了教授的分享,實在是醍醐灌頂。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烏卡的時代,社會變化得越來越快,隨時被打斷,情緒隨時EMO,如何獲得快樂變成是一件奢侈品。

教授用最淺白的語言和我們分享了三種快樂的方法,禪定、慈悲和感恩,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我回去後試過「感恩日記」這簡單可行的生活方式。的確發現身邊的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天都是恩典,每天也感覺很充實。

我們希望通過教授的分享,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能儘早接觸並獲得真正意義的快樂!

(完)

(「快樂之道」系列之三)

編按:不管如何詳盡的文字介紹,都無法表達筆者在陳瑞燕教授《快樂之道》講座現場所帶來的心靈的觸動,建議大家用心觀看現場的視頻,或許會對更多人尤其是青年有啟發。

(圖:康樂社)




延伸閱讀:
如何透過禪定減少游蕩的心--陳瑞燕教授帶我們重新思考快樂之道(一)

慈悲心是快樂心--陳瑞燕教授帶我們重新思考快樂之道(二)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7%91%9e%e7%87%95/" title="Posts by 陳瑞燕"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瑞燕</a>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