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悉曇拾趣

大阪劍尾山摩崖石刻佛像(一)
大阪劍尾山摩崖石刻佛像(一)

根據北京大學王邦維教授的說法,所謂“悉曇",狹義指古印度的一種字母或書體,廣義則指一般涉及梵語和梵文,特別是“聲明”(śabdavidyā),即有關語言的學問。佛教東漸,印度和西域的語言文字亦隨之傳進中土。魏晉至盛唐為漢地佛經翻譯的黃金期,恰恰當時印度流行著悉曇文字,於是悉曇文字在中土與梵文和佛經語言往往混為一談。古印度重音輕文,漢地則重文輕音,漢地佛教徒對書寫梵文尤其重視,而以悉曇文字為主的一套學問亦隨即而生。

北宋以降,隨著漢地佛教本地化,漢地悉曇學漸告衰微。儘管歷代學者力圖興復(見饒宗頤教授重刊的明‧趙宦光《悉曇經傳》),漢地悉曇宋末已基本失傳,至今遺留下來的悉曇寫本文物甚稀。當今悉曇的歷史材料主要來自日本。悉曇自盛唐時代由空海、最澄等大德導入東瀛,歷久不衰,真言和天台等宗均有傳承。悉曇文字在顯密二教應用甚廣,各種法門的修持,乃至法事儀軌;日本佛教承傳盛唐佛教,悉曇亦因而成為日本佛教的一大特色。

認識悉曇的朋友,到日本觀光旅行時,會發現莊嚴觸目的悉曇文字無處不在。解讀悉曇,不但有助了解日本的佛教文化,亦同時讓我們窺探已被漢地遺忘了的盛唐佛教本貌。

****     ****    ****    ****     ****    ****    ****

週末與友人遊大阪劍尾山,山不算陡,但怪岩嶙峋,而且佛跡遍佈。據文獻所載,七世紀山巒一帶日羅上人建月峰寺,十六世紀廢於戰亂,寛文4年(1664)遷至山腳。現在山頂附近留下不少過去寺院和僧侶修行的痕跡。

沿途離山頂一公里處,一個摩崖石刻的佛像吸引了我的注意。佛像跏趺坐,結法界定印,雙目閉合,頭戴冠,冠上有三梵字,為悉曇體hūṃ、vaṃ和hrīḥ。由於vaṃ置於中,可以判斷是大日如來像,後來也確證了。

大阪劍尾山摩崖石刻佛像(二)
大阪劍尾山摩崖石刻佛像(二)
魯山大佛
魯山大佛

有關大日如來的記載,見於《梵網》、《華嚴》等大乘經,在漢地特別為華嚴宗所重,其他宗派一般也把大日如來(亦作毗盧遮那佛或盧舍那佛)視作法身佛。至於大日如來的信仰,則主要來自密教經典,唐代善無畏(公元637-735)翻譯的《大日經》。此經全名為《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Mahāvairocana-abhisaṃbodhi-vikurvita-adhiṣṭhāna-tantra),梵本已散佚,現在只能透過漢譯和藏譯窺探其原貌。由於漢地密宗並不盛行,大日如來的造像比較罕見。近年國內新建號稱世界之最的魯山大佛,形象為大日如來,反映國內部分佛教徒希望恢復密宗的心願。日本的大日如來信仰歷來興盛,後來為阿彌陀佛信仰所蓋,前者現在主要為華嚴宗和真言宗所推崇,像奈良的東大寺裡的大佛便是大日如來像;離劍尾山不遠的大阪今養寺,去年失竊的貼金木雕佛像也是大日如來像。

為甚麼要把字母刻在冠上?大乘佛教有字母總持的說法,意思就是以字母簡約代表佛教的義理,如a代表“不生”(anutpanna),i代表“根”(indriya)。後來出現了密教種子字的說法,即每一個字母代表某一尊佛或神明,像hūṃ代表阿閦如來(Akṣobhya-tathāgata),vaṃ代表大日如來(Vairocana-tathāgata),hrīḥ代表阿彌陀如來(Amitābha-tathāgata)。密宗經疏裡對於種子字的由來和其修持的方法都有詳細的記載,簡單的說,密教信徒相信念持種子字就等於對其相應的本尊膜拜,從而獲得加持。因此,佛像的種子字不但提供識辨佛像的依據,亦有禮敬本尊的含義。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